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3:用村長的思路治理國家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3:用村長的思路治理國家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您繼續來到老齊的讀書圈,來聽這本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昨天我們講到了,朱元璋是個勤勉又節儉的皇帝,不過他卻又犯了一個錯誤,天然的認為自己的子孫都會跟他一樣勤勉,甚至是雄才偉略。所以他所建立的這套制度,只適用於他自己,當傳下去的時候,立馬就會發現千瘡百孔。

雖然最後朱元璋成了地主的代言人,但他的內心裡是十分厭惡這些地主的,一閉上眼就是當年去央求地主劉德的悲慘境地。一方面他要報復這個階層,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這個階層的力量,元朝的統治就是被地主武裝推翻的。所以他要防範悲劇上演。而打擊地主只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分掉他們的土地。朱元璋頒布法令,只要是兵荒馬亂下被荒廢的土地,誰耕種就算誰的。當時的情況是地主們紛紛躲避戰亂,所以土地大多都沒人管了,天下太平了他們回來出示地契,但卻根本得不到明朝的支持。全國無數的大地主一夜破產。這就是一場財富洗牌。至於農民,天生有個特性,就是喜歡打土豪分田地,誰幫他們打土豪,他們就會擁護誰。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這一點。

那麼被打倒的土豪,能善罷甘休嗎?放心朱元璋既然出手,就不會給他們翻身的機會,他用兩個辦法消滅這些地主,一個是把他們強制遷走,讓他們遷到皇帝的眼皮底下,看你還怎麼裝逼鬧事,順便把他們的錢也都帶了過來,造成了首都的經濟發展。第二個辦法是繼續發動群眾鬥地主,然後找借口抄沒他們的財產,從中還能撈上一大筆。在製造冤案這個事上,朱元璋如果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比如江南首富沈萬三,就被朱元璋抄了家,財產全部充公。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江南富豪,幾乎家破人亡。有的地主甚至主動散財避禍。所以,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別談什麼財產權,我們壓根就沒有過財產權利的概念。當了皇帝就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任何權利可以制約。這種思維也大大的阻礙了中國人近代化的步伐。

那麼有人問了,這麼看朱元璋對於農民是很好了,他對農民是很關心,但關心的方式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在連年戰亂之後,全國各地的人口分布嚴重不均,很多地方土地荒蕪人煙稀少,於是朱元璋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計劃,他一共將1300多萬人做了有組織的遷移,佔了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這是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他在紙上寫下遷出地和遷入地,然後就有官員負責執行,他們為了防止半道上有人逃走,就把人都捆上手,拿繩子拉著走。半道上有人要上廁所,就會先要求把繩子解開,於是才有了日後解手這個詞。中國農民都是故土難離,你強制遷移雖然對經濟有好處,但卻對當時的百姓是場災難。遷移過程中,病死累死無數。最逗逼的是鳳陽,朱元璋的老家,他想好好建設一番,於是遷來了20萬人,但那地方土地貧瘠,十年九荒,人口暴增結果越吃越窮。最後乾脆大家打著腰鼓四處要飯,鳳陽花鼓反而因此得名。

可以看出,朱元璋把計劃經濟用到了極致,而它完全是在憑藉自己的喜好,隨意計劃。然後折騰天下的百姓,但中國人還是勤勞勇敢的,中國經濟的韌性足夠強大,折騰不要緊,只要不打仗就行,明朝初年的經濟還是在快速的復甦。桑麻木棉產量翻了幾番,糧食也開始恢復。由於當時人口有限,所以很快吃飯穿衣問題就解決了,朱元璋也落得一個太平。不過一到災荒,朱元璋就心驚肉跳,因為他小時候的悲慘場面還歷歷在目,這點他倒是不錯,只要落實卻有災荒,先把稅免了,然後賑濟災民。成立惠民藥局,免費看病拿葯,還成立養濟院,沒飯吃的災民都可以過來吃飯。可見朱元璋這是按照小時候的悲慘經歷量身定做的保障措施。就是為了讓自己身上的悲劇不再發生。

甚至朱元璋還規定,婚喪嫁娶,鄉里街坊都要隨份子,互相周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也是一種均貧富的手段。甚至作者嚴重懷疑,中國的隨禮習俗,就是從朱元璋時代開始的。然後他還建立各種互助社組織,鄉里小民,幾十人組成一社,遇到農忙,有病。互相援助。但這套制度最後執行了多少,史書上全都沒有記載。

農業社會的規律其實客觀存在,剩餘價值有限,儲蓄就十分稀少。可調動的資源也不多。所以不管朱元璋怎麼規定,悲劇都難以避免,只要一有天災,意味著小農經濟會立馬破產,所以朱元璋只是一個烏托邦的理想者,但卻從未把理想帶進現實。其實這事不難理解,20世紀中期,我們搞人民公社都以慘敗收場,更何況是14世紀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親口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他的農民思維讓他所有事情都事必躬親,對誰都不信任,不放權。最後導致了他像村長一樣的治理國家。什麼事都要自己想,而治國跟治理一個村子有著本質的區別,複雜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問題,他也想不出辦法,所以他就傾向於讓這種動態的複雜的社會,給我靜止下來,每天社會變化越快,他的腦細胞死的就越多。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朱元璋非常害怕社會變遷,也害怕人口流動。他希望大明帝國從此時間靜止,就這麼一直混下去。說白了這種嚴格的戶口管制,朱元璋就是希望把大明的人口,全部植物化。你要出門,得到當地政府辦通行證,如果沒有通行證,直接打80棍,過關口不走正門,過河不走渡口的,抓到打90棍。偷越國境,直接就絞死。之前也說了,他這麼干就是要防止流民出現,他認為防住了流民,就不會有農民起義軍出現,可保江山穩固。

另外,他還編製了里甲制度,10戶編成一甲,110戶編成一里,這就是最早的單位,大家互相作保互相監督,有一個犯罪的全體倒霉。

對待官員,朱元璋從來都是刻薄的,在明朝當官收入出奇的低,他規定了大臣們的品級對應的官服,一品文官是仙鶴,二品是錦雞,三品秀孔雀,四品秀鴛鴦,五品是白鷳,六品鷺鷥,七品秀鸂鶒(xi一聲chi四聲),這套東西一直被滿清所沿用。他制定了最為殘酷的反腐制度,不讓官員下鄉,因為當農民的經歷告訴朱元璋,官員下鄉就會大吃大喝,此外在明朝當官是個很悲慘的事情,隨時隨地就會被殺掉。他是一個民粹主義者,他說你要對官員不滿,可以直接把當官的抓住,然後送到京城來找皇帝解決。但最後老百姓都不聽他的,不敢去招惹官員,朱元璋最後還火了,他嚴厲懲罰了一些市民,理由就是他們沒有去主動捉拿貪官。就這樣連罰帶賞,終於興起了一場民告官的運動,有些官員甚至被誣告的跪地求饒。朱元璋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心裡大爽。朱元璋殺官員殺到了短缺的地部,甚至四處找人來做官,人家都不願意來。沒辦法,把犯罪的官,從監獄裡薅出來,帶著鐐銬辦公。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壞官確實被幹掉了不少,甚至好官也被幹掉了不少。但朱元璋卻說,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他覺得這樣就能剷除腐敗了,但命運卻跟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

朱元璋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他還弄了個皇明祖訓,讓子孫天天誦讀,一字不許改,以求萬無一失。這裡面包括如何行政,如何執法,治國原則等等,細緻入微,比如帶刀護衛要離你10丈遠,午後不許吃太飽。宮裡的女人生病,只能白天找大夫,晚上不管有多急也得給我挺著。朱元璋甚至規定了老百姓的穿戴,家裡務農有一個人做生意,你們全家不許穿綢穿紗,如果你就是商人,只能穿絹和布的衣服。甚至丫鬟的髮型,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都給了明確的規定。

在別人看來,這個鞋拔子臉的皇帝簡直就是吃飽了沒事幹!但朱皇帝並不認為這麼做有什麼不對,他覺得他勤政愛民,是為了天下人有好日子過,但幾百年後歐洲人卻不這麼認為,歐洲人覺得相對於無政府主義的恐怖,獨裁更可怕。他們很慶幸用了上千年的磨難,換來了歐美今天的民主根基。在歐洲人的眼裡,朱元璋顯然就是獨裁的代表。在民主的眼裡朱元璋就是惡魔般存在,而在歷代統治者眼裡,朱元璋卻是一代楷模。

朱元璋在全國廣泛興建學校,辦理儒學,他不是為了提高人民素質,而是方便思想控制。中國古代的儒學教育,就是一種宗教。目的就是讓你知道一切聽皇帝的,造反是不對的。在中央還辦了太學,但對於這些將來要當官的學生們來說,太學也許意味著一場災難,比如批評食堂的飯菜不好吃,可能會給你招來牢獄之災。輕則打屁股,重則直接充軍發配。據說有的學生被活活餓死,有的學生公開發表對校長的不滿,被朱老闆砍了頭,還把腦袋常年掛在國子監上示眾。這就是大明開國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生平以及他乾的事,明天我們講講第二張面孔,他的兒子朱棣。明天見。

目前老齊在【知識星球】目前建立了兩塊自留地

(如果搞不定,進不了星球,可以去下一個App)

下載知識星球App找

跟老齊隨時交流

【齊俊傑的粉絲群】這裡面我們講主要針對讀財報和看財經人群服務,大家對於投資中的困惑都可以跟老齊來交流,老齊也會經常在群里分享一些投資數據,資產配置方案,以及做出一些投資或者財經熱點方面的答疑解惑。只要進入就不用再花錢提問了。這樣也能減少大家的負擔。一些熱門的問題,老齊還會在這裡安排一些小講,也方便大家討論。

下載知識星球App找

跟老齊隨時交流

【老齊的讀書圈】這裡面,我們主要照顧讀書的朋友,讓愛讀書的朋友匯聚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群友們還上傳了自己的讀書筆記,和匯總表格。我們一起創造一個互相激勵的讀書環境,

另外購買了蜻蜓服務的朋友,在這裡面,每天都能看到當天推送的讀書內容的文字版內容,讀書圈子裡為大家提供音頻服務,與當天的讀書圈內容同步。

一周時間,我們已經將近5000名小夥伴聚在一起認真學習了,還有很多小夥伴,分享了獨家學習筆記,甚至有的小夥伴極其認真,把老齊講課的內容做成了表格,都會在群里分享給大家。您要再不來,就跟不上我們的進度了。

鄧普頓教您逆向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齊的讀書圈 的精彩文章:

矽谷鋼鐵俠 全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6:事務管理猶如兵法!

TAG:老齊的讀書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