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賺多少錢才能不虧?跑贏法幣的通脹大法。——《金錢遊戲》4之法幣降臨

要賺多少錢才能不虧?跑贏法幣的通脹大法。——《金錢遊戲》4之法幣降臨

通脹總是相似的

原因各有各的不同

我們需要全力奔跑

才能停在原地

《金錢遊戲》-財富與權力之4

法幣降臨

牛頓的「金本位」體制

上回我們說到黃金是一種全人類的價值共識,大量的交易建立在這個東西的價值基礎上,稱為「金本位」。

一開始,大家是拒絕的。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包括當時最發達的世界霸主英國,都是使用銀來做硬幣的。

但是後來出現幾個問題,一是造假。一是銀幣損耗很厲害,很多人直接從銀幣里摳銀子,把摳下來的銀融化成銀塊,拿出去換黃金。

慢慢的,市面上流通了大量成色不足的銀幣。

比如1688年,英國的手工銀幣含銀量有88%,到了1695年,只剩下50%了!

劣幣驅逐良幣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時候,英國正好生活著一位人類史上大神級的人物,叫艾薩克牛頓。

沒錯,就是那個假裝被蘋果砸到然後發現萬有引力的物理學家牛頓。

牛頓雖然是星球級別的神人,但是日子過的並不是很好。

他在牛津大學教書,工資不高,雖然有很多學生但他也沒好意思開小班收錢。

其中有一個學生,叫查爾斯-蒙塔古,小古看到牛老師這麼牛卻過的這麼窮酸,不應該啊!

於是他忽悠自己的貴族朋友,推薦牛老師出任國王學院院長,可是被牛津大學拒絕了。

當時,牛頓內心是崩潰的。

但是小古沒有慫,過了一些年,小古發糞塗牆當上了國家財政大臣。

有權有勢的小古於是走後門,給牛頓搞了個鑄幣廠廠長的官,年薪五六百英鎊!

這比起學校里教書那點可憐的收入來說簡直是雲泥之別,牛頓於是棄學從商,跳槽去當了英國鑄幣廠廠長。

結果他一上任,就攤上了大事。

當時正好在打仗,就是1688年-1697年的英法戰爭。

打架嘛最傷錢了。

軍費開支極大,英國政府焦頭爛額。

於是有些二貨議員就提出一損招——偷偷降低銀幣成色,把面值提高25%,但重量只保持原來的80%,這樣來對人民合法賴賬。

可是這些豬隊友們口風不嚴,一不小心走漏了風聲。

一時間,流言四起,英格蘭銀行出現擠兌風潮,人們開始拋售銀幣,換成黃金。

這下好了,黃金一路漲了50%。

上回我們說過:

共識和信任就是錢。

英國再不出手維護信用,國家就要被擠兌破產了。

於是牛頓開始了重鑄計劃,大家決定廢止市場上的手工鑄幣,開始全面貨幣重鑄。

事實上,信用流失容易,建立很難。

重鑄貨幣之後,民眾依舊對銀幣沒啥信心,偷偷拿白銀換外國金幣。

英國銀價偏低,歐洲各國的好基友們就紛紛拿黃金去倫敦換白銀,把白銀搞走。

而英國本地商人又因為中國銀價偏高,紛紛拿著白銀到中國換成黃金運回英國。

這一來二去的,白銀嘩嘩往外流,黃金嘩嘩流入。

這事情直到1717年達到了頂峰。

英國白銀出口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00萬盎司!

白銀作為貨幣這件事在英國徹底玩不下去了!

因為木有白銀了!

舉國上下全是黃金!

你特么不是銀幣國家嗎!銀子呢!!!

英國政府一急,威脅牛頓:你Y倒是想辦法啊,你不是號稱全宇宙第一的男人嗎!

是我,本牛,怎麼了?

哼!這問題不解決,你就回家洗洗屁股等著國會上挨操吧!

牛頓當然不會被這種洒洒水的問題難倒,他回家洗了個澡,隨機寫了個著名的《向上議院財稅委員閣下的陳述》,分析了歐洲,中國,東印度等金銀價格情況,然後表示白銀流失是大勢所趨,不如徹底放棄白銀。

意思就是:既然舉國上下皆黃金,咱索性拿黃金說話得了!

這樣不就我們說了算了嗎。

牛頓把金價定位為每盎司3英鎊17先令10便士

於是,黃金和英鎊正式掛鉤,金本位正式走向舞台。

英國鑄幣廠的銀幣

金本位這件事幫英國一手遮天,成為世界霸主,穩坐第一把交椅。

直到兩次世界大戰過後,全世界都互相傷害的七零八落,國際貨幣體系跟殺馬特髮型一樣凌亂不堪。

這時候,固若金湯的金本位體系才出現了被顛覆的可能。

至於為什麼打一戰和二戰,其實也是因為錢。

如果大家有緣看到這個系列文章寫到「權力」這個第二部分,我們再來深扒戰爭的真面目。

言歸正傳,全世界貨幣體系稀巴爛之後,英國的金本位不行了。

這裡面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1.一戰過後,20世紀30年代爆發經濟危機,各國開始加強貿易管制(不讓交易流通了)。

2.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把黃金藏著,大家不玩了。)

3.藏起來之後互相定價,並且國和國之間森嚴壁壘。(不僅不玩,還絕交!)

意思就是:

本來金子就少,你們特么還都捂住不放!

玩毛線啊!

美國按耐不住了,決定篡位。

二戰後的美國,翅膀硬了。

作為英國的逆子的美國,終於迫不得已要去參與這攤爛事。

(至於為什麼說美國是英國的叛逆兒子,後面的「權力篇」我們會講到。)

美國搞了個《布雷頓森林協議》,由此建立起「金本位制」崩潰後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

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

兒子說:英國不行了,我來。

他用手裡的刀樂發出承諾:

我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

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我刀樂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

糟糕的規矩,也總比沒有規矩好嘛。

大家就這麼愉快地玩耍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也hold不住了!

因為美國跟越南打架了。

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美國直接被打傻逼了。

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信譽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到了60年代後期,美國完全沒有能力維持平衡了,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

《布雷頓森林協議》徹底崩潰了!

美元不斷貶值,1973年3月再次引發了歐洲國家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

深陷越南戰爭泥潭的美軍

又玩不下去了!大家又坐在了一起。

各國經過磋商最後搞出了個《牙買加協議》,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

意思就是:

沒人管黃金官方價格了,以後各顧各自的,匯率啥的你們誰統治國家誰說了算。

一鬨而散之後,黃金退場。

美國人也因此成功賴了賬。

法幣——法定信用貨幣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

也就是說,在那之前,錢是由貴金屬儲備作為擔保的「貴金屬代金券」。

在那之後,錢是以政府信用作為擔保的「政府信用代金券」。

這兩種玩法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金或者銀這種貴金屬儲備作擔保的,那麼貴金屬有相當大部分不在政府手裡,而是在社會手裡,所以本位貨幣經常是由私人銀行發行而不是政府發行的;

那麼現在我們使用的信用貨幣呢,是以政府信用作擔保的,所以政府(央行)說了算。

這就導致社會與政府的博弈能力大不相同了。

本系列的前言裡面說過,我們這系列話題要講的真正的主題叫「生存慾望與供給的博弈」,那麼這個主題的真正要點在於「博弈」。

從這角度理解,你就能明白這種博弈的變化有多麼關鍵,這種變化直接改變了我們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意味著,錢這個事情,現在有人「說了算」了。

最主要體現在通貨膨脹上。

通脹,簡單點說就是錢變小了。

因為我多印了點錢,為了讓你多花點。

民國時期惡性通脹

通貨膨脹

以前你印錢,你不能印太多,必須真的有貴金屬作為擔保,否則大家都拿著錢來換金子,你換不出那麼多你就信用破產了。

但是現在是老子的信用做擔保,印錢不受限制,那當然就容易「一不小心手抖」多印點兒嘛,反正你也不知道,反正是老子人格擔保!

那全世界人民都菊花一緊,完了,這下日了狗了!

果不其然,法幣世界裡,政府會故意地搞一些溫和通貨膨脹出來,以便刺激經濟發展。但是政府在財政壓力過大的時候,手哆嗦了,有可能會濫發紙幣,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我們隨便舉都可以舉出一堆例子:

比如最奇葩的辛巴威,1980年辛巴威獨立時,1辛巴威元約等於1.5美元。之後,貨幣嚴重貶值,到了2004年初,通脹率升至624%,2006年攀升到1,042.9%的新高。

2006年的2月16日,辛巴威儲備銀行行長宣布政府印了21兆辛巴威元來換取外幣,過了3個月,辛巴威政府印製一共60兆辛巴威元的貨幣。

這些錢用來幹什麼?

用來資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務員200%的薪金加幅。

這就是明晃晃的搶錢啊!

辛巴威上街買東西的兒童

全世界都在干這些事,你不幹行嗎,顯然不行啊!

貿易戰的時代,大家都在互捅。

能捅死就捅死,實在捅不死才會打戰。

1985年廣島協議強迫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經濟一落千丈。

直接捅趴下了。

我們中國也一樣在互捅的戰場里。

所以我們也要通脹。

在沒有人有能力把大家召集起來簽協議保證互相都不貶值的前提下,大家都只有緩慢貶值(印錢)一條路,把溫和通脹手段用到極致,不傷害自己經濟的前提下,你能多印就多印,然後努力在貿易博弈中不被傷害。

你印多點錢,來買我的東西可以。但是我也印很多錢,如果你要印到多到能傷害我,那麼你必須突破你自己的安全通脹率,否則你就在搶我錢之前,很容易觸發你自己的惡性通脹把自己搞死。

這就好比說大家一起做生意,說好出門你不帶槍我也不帶槍,這樣大家都不用穿防彈衣。

開開心心裸奔多好啊,我不想殺人我也不想被人殺,但是後來這個體系崩潰了,有人帶槍上街了,大家嚇尿,也趕緊回家操傢伙於是大家都帶著槍上街。

這時候如果只有你裸奔,不搶你搶誰?

這是個世界級的金錢遊戲。

所以,人民幣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會持續的處於通脹狀態中,會持續的貶值。

如果你看不清這一點,那你就會成為發展中的犧牲品。

我們來曆數一下我朝法幣通脹史:

80年代,受x革十年大鬧,我朝處於百業傻逼狀態,為了兌現當年超英趕美的狂言,實現四個現代化,所以進口、投資、財政赤字以及貨幣發行激增,光是購買外國設備,就花掉了前面十多年大鬧的總和。79年-80年,赤字達到170億,後來不得不增發130億來彌補國庫虧空。

這時候,有一年春天「有一個老人在人民幣上畫了個圈」,物價改革開始了。

剛開始搞事情,大家建設熱情高漲,熱情高就容易腦子熱,於是投資就迅速擴張了。

在這種「跟著朝廷走,撈錢不回頭!」的盲目風氣下,貨幣投放量失控,通貨膨脹爆發。

到了1988年,零售物價指數創建國40年以來上漲新高,達到18.5%。

所以上個時代撈到錢的人都會告訴你,電視別的不要看,看《新聞聯播》就可以了!

就是時代觀念的產物。

90年代開始之後,法幣的通脹一路波瀾壯闊,高歌前進。

因為市場經濟改革,全國放開了商品限制,允許其以溢價形式,根據市場供求關係自由定價(所謂的社會主義特色的經濟市場)。

So,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幅均達35%以上

總之,過去40年,一直在漲,未來依然會繼續漲。

通脹會追趕房價,追趕一切你需要的東西,直到把坑填平。

如果30年前有個土豪把巨款埋在土裡,現在挖出來一定會哭昏在廁所。

那麼重點的問題來了!

如果通脹是未來的趨勢,我們如何藉助這個趨勢為自己撈點好處呢?

首先要承認通脹的必然性。

未來可預見的時間裡,政府都會全力把通脹率打到自己能支撐的最高點,央行調控就是玩這個,不讓熱錢過度,也不讓經濟蕭條,防止本國被外國掠奪,如果央行全力放水的時候還出現通貨緊縮,說明遊戲快玩不下去了,趕緊換黃金。

只要遊戲還能玩,你就能跟著通脹找點肉吃。

如果你看清了這一點,你會順應通脹這個大勢,在自己原有的財富基礎上在上一層,中國人那麼多,總有人看不清現實。

這個世界並不是因為聰明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愚蠢的人太固執。

所以,在這個世界級別的金錢遊戲里,我們是逃不掉的,我們只能順勢而為了。

魚仔我給你你三個建議:

1.盡量少拿著現金。

如果有一個年輕人說自己有很多存款,那麼你最好問問他除了存款還有什麼資產,如果沒什麼資產卻抱著存款睡覺,那麼你基本可以判斷他為二愣子。

他手裡的錢每一天都在貶值。

在你年輕的時候,你的錢不多,應該盡量拿出去交換,投資一切不會貶值的東西:教育,健康,不動產,抗通脹越厲害越好。

2.盡量多借點錢。

中國通貨膨脹率很高(隱性通脹,表現為貨品質量的下降,有毒食品,各種食品添加劑,地溝油等,都是隱性通脹的表現形式,隱性通脹率更高)。

你應該負債。

中國的富有階層基本上都是通過大量負債積累財富的。

負債,在通貨膨脹時期,會被迅速攤薄。銀行不良資產,企業負債,地方政府負債,都是通過更多地發行人民幣,貶值通貨,來不斷攤薄的,實際上是對普通百姓的盤剝。

所以你最好的方式是借錢。

貸款買房、買車。借一切可以借到的錢消費。

原因很簡單,人的財富由不動產、現金和負債構成。

在通貨膨脹遊戲中,不動產的實際價值不變,現金貶值,負債則自行減少。

所以,財富結構里負債越多,在通貨膨脹時期的獲益越大。

3. 盡量到上游去。

盡量到上游源頭去玩,能買地就不要買商品房,能買材料就不買成品,周期越長回報越大。甚至你可以多生娃,從生產力的上游開始,後面我們「權力篇」會講到伊斯蘭人民如何通過生娃這種抗通脹的方式來抵消「熵增」這種宇宙大法。

聊完了法幣這個大魔王,我們大概可以梳理一下錢是怎麼演變的了:

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用小麥換羔羊。

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是以金和銀等金屬來充當流通的貨幣。

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紙幣。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現今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貨幣。

電子貨幣

後面會重點講到的未來比特世界的貨幣形式。

我們現在就處在使用的就是信用貨幣的時代,大家都通過偷偷印錢來互相傷害。

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應該想著:這事情的增值能否跑贏通脹?

通脹的趨勢不會消失。

它永遠追在人們屁股後面,如影隨行。

如果我一直偷偷印錢,你遲早會受不了,可為什麼現在感覺還好呢?

因為印錢的人也不是傻子。

水管尿尿的故事

這篇文章的最後,我給你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他管理著整個水管管道系統,大家說好水池裡的水不能變,否則下游水龍頭流出的水就不夠多了。於是這個人跑到上游,在管道里偷了喝水,喝完之後為了不讓水看起來少了,於是在管理撒了泡尿。

從此每天他都能多喝很多水,喝的越多,往管道里撒的尿就越多,下游的人們打開水龍頭,喝著參了尿的水,so what!他才不管呢!

於是,當今世界有一些現象是這樣的:

美國最大的最好的上市公司,蘋果,最大的股東是瑞士央行。

日本日經指數曾經最高時段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掌握在日本央行手裡。

俄羅斯和中國最大的企業都是央企。

你看到的最有價值的好東西,背後可能是基金或者財團,而掌握這些基金和財團的人是誰呢?

當然是能印錢又能撒尿的人啊!

我印了很多錢,但我只在上遊玩,你看不到我喲~我撒尿換水,在源頭大宗交易,買斷資源,很久以後你在下游才能感受到,原材料漲價沒事,物流,加工,零售,要很久很久才能到普通人面前呢~

so what!

人家都在上遊玩。

你只是覺得房價高的買不起了,你覺得地產商賺很多,可你不知道源頭的那塊地,也就是「土地出讓金」翻了多少倍給你拍呢。

這就是我們需要理解的全部。

很快我們就要講到房地產和金融危機了!

春節快樂,下次見!

——《金錢遊戲》——

前文鏈接

--------------------

ps:

1

看完這麼長的文章有收穫嗎

你花的時間是否跑贏通脹

2

下次,我們講講金融危機或者房地產

這個話題水很深

3

這個關於「錢」的話題是第一次嘗試

會從金融風暴寫到房地產

從人口斷崖寫到比特幣

4

財富與權力這個系列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說財富

第二部分說權力

但我不確定第二部分的時候會不會被封號

不管了,到時候再說吧

5

閱讀量太低了

我都沒什麼寫的動力

喜歡的話多轉發

我這麼懶你還不嫌棄

謝謝你能一直陪我

--------------------

這是我的微信小號

在被封號之前加我

-------------------

-------------------

蘋果黨打賞通道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卻魚鱗 的精彩文章:

TAG:忘卻魚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