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井蓋該是圓的還是方的?

井蓋該是圓的還是方的?

吳軍「Google方法論」學習心得

我們的教育大部分是以過去經驗為基礎,培養面向未來的人。大部分的公司,招聘受過現有教育的人才,卻要面對未來的工作,所以一所具有前瞻能力的公司一定會有著它獨特的招人方式,從而保證公司在未來到來的時候不至於被淘汰。而對於個人來說,培養自己哪些能力能夠讓自己成為未來的精英呢......

粗調和精調:從一道Google的面試題談起

20180108讀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做事的三根線那篇文章,人要了解自己的基線,這是做事的起點,也要知道頂上那根線,那是事情能達到的極限,然後就是中間的這根由基線通往頂線的線,也就是做事的方法。吳軍老師提出每個人中間的線都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在之前我一直比較模糊,今天「粗調和精調」就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它代表著一個好的做事方法。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語,用來形容人做事很優秀—「膽大心細」,這類人總能把事做成功,而且效率還很高。如果讓其他的人去學習這類人「膽大心細」的品質其實是無從下手的,因為通常我們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膽大,什麼時候該心細。學了這篇文章我有了大概的認識,也就是我們要善於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工程素養,做到「粗調和精調」應用自如。就像文章中所講的兩顆玻璃球實驗一樣,有了工程素養,一開始就能「膽大」的十樓一試,找出大概的範圍,然後再「心細」的一樓一樓的試,找到最佳的答案。

微軟面試題:井蓋該是圓的還是方的?

20180109人事在任何一個公司和機構都會顯得很重要,通常學校考慮招新老師的時候會選擇踏實一點,表達能力強一點,有親和力的。其他公司招人看中的點可能會有不同。大公司招人都有明確的標準,但很少有把第一個標誌定「知識」,原因很簡單就像吳老師在文中講的,知識的獲取代表過去,而公司是要找面向未來的人,所以可塑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方式、誠信等等都比知識重要,而知識僅僅是作為人才的基礎。討論井蓋選方的還是圓的,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開始堅信是圓的,支持我選擇的依據就是文中提到的圓形不要擔心它會掉下去。但反觀生活中方形井蓋的確不少,又開始動搖,是不是有我沒考慮到的呢?其實不管我選擇其中任何形狀都只能說明我還是一個平凡人的答案,因為我潛意識覺得這個問題一定有唯一確定答案。這其實是一種思維固化的表現。

微軟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高盛

20180110談到高盛招聘員工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時間在3:15的時候,分針和時針的夾角是多少?目的是為了甄別假文憑,這個還很好理解。第二道題紐約上空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有多少架飛機?說實話如果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完全靠蒙,因為我對問題背後的信息了解很少,也就是基礎都沒有。即使我知道那些數據我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裡得出答案,因為利用有限的信息作出科學的推測是一項很難得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卻能引導我們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作出決策。第三個問題:如果你被壓縮成一根鉛筆高的人,掉進了果汁攪拌機中,怎麼出來?這個問題就更開放,無論從哪一點切入都能回答這個問題,其實答案不重要,關鍵是切入的點。呼救是我認為最沒創意的回答,但它實際蘊含了很大的商業哲理。經常聽到一句話「重要的不是你擁有多少資源,重要的是你能撬動多少資源」顯然我忽視了這點。

信息時代對人才技能的要求。

20180111今天學習了「信息時代對人才技能的要求——晶體管發明者肖克利的經驗教訓」。現在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後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很困難,這和二十多年前有天壤之別,二十多年前大學畢業生出校門就有大把的崗位等著他,而且國家還會把他們放到重要的崗位上去,因為這些關鍵的「蘿蔔坑」急需填上一個「蘿蔔」。 然而現在競爭某一個職位的眾多候選人,通常專業水平都不差,因此就要比專業水平以外的能力了 。現有的學校無法教會學生學習當下產生的知識,所以擁有學到的知識其實無法很好的應對未來的發展,而悟性和學習能力卻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晶體管發明者肖克利在找員工的時候就很看重這點,所以他找到的員工都是後來晶體管行業的頂級精英。

肖克利沒有成功的原因是,在管理團隊時僅僅發現賢才,卻沒有使用好賢才。試想一下,如果他能把找到的員工全部留下,那最後他的企業將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商業帝國?

智能時代,美國哪些行業在快速萎縮?

20180112今天學習了「智能時代,美國哪些行業在快速萎縮?」收穫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行業的變化有些是慢慢由量變到質變,而有些行業則是突然出現一樣東西而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當代計算機高度發達的世界,顛覆式變化變得更加平常。有時打敗你的對手可能是以前與你完全沒有交集的行業外的人。第二,傳統行業只要有市場需求,如果你足夠優秀在互聯網的熱潮中會「被到達」。但互聯網肯定會改變市場格局,大浪淘沙,真正能留下的肯定是行業內頂尖的。第三,沒有市場或者市場突然消失的行業,任何人都是無法改變和救贖的,因為它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變化。諾基亞的CEO約瑪·奧利拉「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柯達的豪邁之言「你就放心的去拍照吧,其他的都交給我」;BB機從壟斷到被取締僅僅曇花一現;都說明了這點,只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才能發現世界的下一個浪潮在哪裡。而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已成顛覆世界之勢。

歡迎關注嶽麓區科學老師成長營!

編審:嶽麓區小學科學教研理事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營 的精彩文章:

如何操控好自己這輛馬車?

TAG: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