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僧伽羅人與古代斯里蘭卡

僧伽羅人與古代斯里蘭卡

一、僧伽羅人

僧伽羅人(Sinhalese),亦作Singhalese或Cingalese。南亞斯里蘭卡人口占多數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西部、西南部和中部山區。屬歐羅巴――尼格羅混合人種,與南亞次大陸北部各民族血緣相近。使用僧伽羅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文字以巴利文為基礎,深受南印度格蘭塔文影響。「僧伽羅」一詞源於梵文,意為「獅子」,故斯里蘭卡古有「師(獅)子國」之稱。

僧伽羅人大多信奉佛教,自公元前3世紀佛教傳入後,斯里蘭卡逐漸成為小乘佛教大本營,是東南亞上座部佛教的導源,東南亞各國佛教多屬斯里蘭卡大寺派法統。上座部佛教三藏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在斯里蘭卡記錄成書,並保留至今,是僧伽羅人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印度教在居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影響。僧伽羅人迷信運星,虔信兆頭,鄉間廣泛流行巫術,並發展出一種「魔鬼舞」。

僧伽羅語(Sinhala/Sinhalese),是斯里蘭卡主體民族僧伽羅族的語言,也是斯里蘭卡的主要官方語言。僧伽羅語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語支,形成於公元前六世紀。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受梵語、巴利語的影響很深;近代以來又從葡萄牙語、荷蘭語、尤其是英語中吸取了大量的辭彙,使之更加豐富和完善。

史家對僧伽羅先民的原居地眾說紛紜,有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西北邊境及古吉拉特等不同說法,甚至有人認為來自馬來西亞。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主要來自次大陸北部,系由多處多批移民融合,並吸收部分土著維達人,逐漸形成僧伽羅人。

僧伽羅人分為低地僧伽羅人(又稱沿海僧伽羅人)和高地僧伽羅人(又稱康提僧伽羅人)。前者居住在沿海平原,自16世紀起遭受殖民統治;後者生活在中部山區,在外強佔據沿海平原時曾保持獨立,堅持鬥爭達300多年,故保留較多的古風遺俗。種姓制度具有世俗性質,最高為瞿維種姓(耕種者),最低為羅陀種姓(洗衣人)。

僧伽羅人有2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創造了可以引以自豪的物質文明,在水利灌溉方面尤為突出。有悠久的文學藝術傳統,詩歌、繪畫、建築和雕刻有很高成就。

16世紀後,僧伽羅人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統治達440多年。為擺脫外國殖民統治和壓迫,他們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堅持長期鬥爭,於1948年獲得獨立。

二、古代斯里蘭卡

1、早期移民

斯里蘭卡有兩千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來自南亞次大陸北部的雅利安移民約在公元前6世紀來到蘭卡島,先在沿海地區落腳,然後沿河流向內地遷移,建立若干沿河村落並種植水稻。移民中最強大的是僧伽羅人。這一名稱後來成了所有移民的共同名稱。雅利安移民的政治制度是婆羅門式的。在南印度種姓制度影響下,逐漸形成斯里蘭卡獨特的種姓制度,構成了僧伽羅村社制度的基礎。

2、僧伽羅王朝時期

約在公元前5世紀,維闍耶建立僧伽羅王朝(又稱維闍耶王朝)。公元前377年,維闍耶的曾外孫槃陀迦阿巴耶奪得王位,建都阿努拉達普拉。他修建水庫池塘,開創了僧伽羅水利文明。公元前250年前後,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上弘揚佛教,受到王家的歡迎。至公元前2世紀左右僧伽羅人放棄原有的婆羅門教信仰,接受了佛教。

公元前205年,南印度朱羅貴族埃拉臘顛覆了僧伽羅王朝,統治達44年之久。公元前161年,魯呼納地方一位王子杜多迦摩尼率兵打敗埃拉臘,統一了國家。公元前103年,南印度再次入侵。國內干戈擾攘,內訌不止。公元59年,一宮庭守門人篡奪王位,結束了維闍耶王朝的統治。

3、蘭巴建納王朝

公元65年,蘭巴建納家庭的伐沙巴奪得政權,建立第一蘭巴建納王朝。統治階級重視水利,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311年佛牙傳入,進一步加強了佛教的統治地位。433年,南印度潘地亞人入侵。在抵抗外患的鬥爭中摩利耶家族勢力漸強,達都舍那於459年建立摩利耶王朝。在水利灌溉、建築工程及繪畫藝術方面都取得偉大成就。後來,干戈又起,蘭巴建納和摩利耶家族輪番執掌權柄。684年摩那梵摩在南印度帕拉瓦人支持下建立第二蘭巴建納王朝。778年前後,北方省人民開展抗稅鬥爭,遭到鎮壓。此後直至1017年第二蘭巴建納王朝解體,僧伽羅王族經常介入南印度潘地亞人、帕拉瓦人和朱羅人之間的鬥爭,來自南印度的入侵和報復性襲擊時有發生。833~843年潘地亞人來攻,索得賠款而去。862年舍那二世出兵南印度,洗劫馬杜賴。947年朱羅人把蘭卡島一部分地區併入朱羅帝國版圖,1017年推翻蘭巴建納王朝。

4、波隆納魯瓦王朝

1055年僧伽羅王族維闍耶巴忽在魯呼納稱王,1070年收復阿努拉達普拉,統一了國家。為避開外患,都城遷至波隆納魯瓦,史稱波隆納魯瓦王朝。1153年羅闍羅多地方的波羅迦羅摩巴忽奪得王位稱一世,平定割據,開始了島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大規模修建水庫池塘,推動了農業的發展,獲得「東方穀倉」的美譽。文學、造型藝術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曾出兵緬甸,進攻南印度的潘地亞人。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以後,政權落入羯陵伽人手中。政局混亂,生產荒廢,人民生活陷入困境。1214年馬來人摩伽率軍登陸,結束了波隆納魯瓦王朝的統治。

5、三國時期

1232年僧伽羅族的維闍耶巴忽三世(1232~1236在位)平定馬來人,取得佛牙,在檀巴德尼亞建立檀巴德尼亞王朝。僧伽羅王族採取偏安政策,都城一再南遷。北部水利系統遭到破壞,土地荒廢,生產衰退。王權所及不出京城。國家進入衰微時期。不時有外族入侵。14世紀初,來自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佔領島的北部,建立賈夫納王朝,從此蘭卡島分成南北兩個不同民族、語言和宗教的地區。

1335年科提人之小弗盧·維闍巴建立甘波羅王朝,在此前後,馬拉雅蘭人血統的僧伽羅人在西部沿海建立羅依伽摩王國。全國呈三足鼎立之勢。

1411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攜禮晉見羅依伽摩的國王維羅·阿羅吉濕婆羅。遭國王敵視,雙方發生衝突。國王被俘後,解往中國。次年中國明廷釋放國王及家屬,另立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為王,開始了科提王朝的歷史。1450年波羅迦羅摩巴忽一度征服賈夫納,使該島獲得政治上的統一。

6、科提王國

科提王國(僧伽羅語:??????????????),是15世紀斯里蘭卡歷史上的一古代王國。首都科提位於島的中部,臨近今日的科倫坡)。科提王國的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是最後一位統治全島的國王。

科提一詞在僧伽羅語中意為要塞。源於古代印度語的kō??a。

科提最初由甘波羅王國維迦羅摩巴忽三世時期的阿羅吉濕婆羅(1370–1385)在抵抗泰米爾人入侵而建立的,除南邊有一狹窄地帶外,四周都在沼澤的包圍之中。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在此將其作為都城,是為科提王國。

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於1412年在羅依伽摩即位,在1415年將首都遷往科提,並且重建了此城。他在科提修建了一座宮殿和佛牙寺。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利用毗奢耶那伽羅王朝無法對賈夫納王國提供援助之機,首先降服了賈夫納王國與科提王國之間的十八個梵尼首領,作為征服賈夫納王國的準備。這場戰役是由沙布摩爾王子領導的。

(1)興起

1450年,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佔領賈夫納王國,從而統一全島。這一時期,斯里蘭卡的文學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產生了一些著名的詩人,如:室利?羅睺羅,維達伽摩長老,Karagala Wanarathana thero。1477年,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去世十年以後,一些地區性的王國開始強大起來。最著名的當屬康提王國,這個王國位於中部山區在Senasammatha Wickremabahu的領導下於1469年建立。

(2)遷都

Dharma Parakramab?hu IX在1509年將首都遷到了Kelaniya,並一直到1528年。

(3)葡萄牙人的到來

葡萄牙人於1505年,在迦勒港登陸,隨後他們去了科倫坡。科提人為了首都的安全,從港口修建了一條非常曲折的道路通往科提,以給人科提身在內陸的假象;其實它就在科倫坡附近。不過,這一良好的願望被葡萄牙人無情的打破了——葡萄牙人在去往科提的路上清晰地聽見了停泊在港口的同伴的炮聲。不過這時的葡萄牙人還專註在於科提王國的貿易上。

(4)王國的終結

科提王國在1521年的被稱為"Wijayaba Kollaya"事件中衰落下去,維闍耶巴忽六世的三個兒子殺死了他,並瓜分了王國。由此產生了三個王國:科提、悉多伐伽、羅依伽摩侯國。悉多伐伽王國在島內一度居於支配地位,這時科提王國卻不得不向葡萄牙人尋求援助。Wijayabe Kollaya之後,布伐奈迦巴忽七世通過葡萄牙人的協助與悉多伐伽的摩耶杜涅對抗。在把他的外孫達摩波羅王子作為繼承人,並且皈依天主教之後,布伐奈迦巴忽七世在一次「意外」中被葡萄牙士兵槍殺。

1565年,在摩耶杜涅和其子羅闍辛伽一世的不斷攻擊下。達摩波羅不得不放棄科提,轉而遷都科倫坡,並將自己至於葡萄牙人的保護之下。科提的大部分領土都被悉多伐伽王國佔領。不過,在悉多伐伽於1594年崩潰之後,這些領土又重新為科提所佔據。1597年,達摩波羅將科提贈予了葡萄牙王室,這意味著科提時代的終結。

16世紀後,斯里蘭卡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統治達440多年。為擺脫外國殖民統治和壓迫,僧伽羅人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堅持長期鬥爭,於1948年獲得獨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印度雅利安人與古代印度11
烏拉爾圖人與烏拉爾圖王國

TAG: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