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家庭照片之隨想

民國家庭照片之隨想

民國家庭照片之隨想

丁春林 | 文圖

近年,我對民國時期的家庭照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為彼時照相館師傅們的工匠精神所折服,而且對照片中人的精神風貌也神往不已。

民國時期的家庭照片,往往精美而珍貴,猶如一件件藝術品,頗具收藏價值。那時的照片全是黑白的,其拍攝之用心,製作之考究,工藝之精湛,無一不透露著從業者對攝影的虔敬。在經過了歲月的磨蝕之後,許多照片仍奇蹟般地保持著豐富的影調、分明的層次和逼真的質感,實在令人驚嘆。

家庭的記憶,也是時代的記憶。這些民國家庭照片在述說各自的家庭故事、記載家庭成員成長歲月的同時,也留下了時代的印跡,有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意義。親情、友情、愛情、激情,一個「情」字串起這些照片的故事。它是人生的履痕,記憶的定格,歷史的碎片。被攝者的氣質、神態、精神風貌無不散發著獨特的人文氣息,意味深長。與此同時,這些照片也以其纖毫畢現的細節,透露出被攝者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等諸多信息,成為社會生活史的寶貴見證。那些四世同堂大家族的合影,則體現出國人期盼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傳統與自豪。而從照片里的綾羅綢緞、長袍馬褂、刺繡旗袍,和人物手中的文明棍、頭上的禮帽等飾物,也可窺見昔時的風尚及其流變,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就是我」體現攝影的真實和逼真

可貴的是,這些照片經過漫長的歲月,頻繁的動蕩,竟免遭人為和自然的損毀,被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這些倖存的照片,經過近百年的歲月侵蝕,其銀鹽所泛出的金屬光澤,承載了太多的滄桑,讓我們從中切實感受了時間的無情。

如今,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觀看照片,但大都是在顯示器上瀏覽,或在印刷品上看。尤其在顯示器中看,與把紙質的照片拿在手上看,是完全不同的感覺。顯示器上沒有那種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空氣的氧化以及光學、化學的變化而生的那種斑駁的陳跡、那種塵封的氣味,完全失去了把玩舊照的觸摸感。影像的載體一旦發生了變化,觀看照片的感覺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單燈布光形成強烈的明 照片布光恰當,明暗分

暗對比反映出黑白照片 明,立體感強。

的魅力所在。

從20世紀80年代的彩色擴印,到今天數碼照相機時代。黑白家庭照片幾乎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數碼的快捷方便,尤其是手機能夠拍攝後,其方便快捷讓人無法想像。今天,攝影幾乎已沒有了門檻,人人都可以拿起任何的圖像生成工具,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好似人人都是攝影家,走到哪兒拍到哪兒。以前的照相館師傅,需要三年的學徒期。後來是商業學校照相專業畢業才分配到照相館工作。晉級的時候要考試,從拍照、布光、沖片、放大、修版、上色等等,每道工序都及格了,才能晉陞工資。現在由於攝影、拍攝太方便了,許多人也就養成了隨便拍攝、隨便刪除的習慣。並且,當下的人們尤不注重洗印照片,咸以為無論家庭照片,還是攝影作品,只要在手機、電腦里存有電子文件就可以了,很少去洗成照片。這些年,沖擴業務的式微、生意的每況愈下,就是明證。試想,一百年後,我們這個時代,紙質載體的優質照片將極少存世,或者根本沒有老照片可言。如果這樣,我想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將是一個時代的悲哀與缺憾。

照片層次分明,影調豐富,質量上乘,製作考究。襯托的卡紙也非常精美,顯示出高貴和非凡,如藝術品一般。

人工著色猶如油畫般效果,珍貴無比,著色人員需要具有美術基礎。

也許有人會使用自己家裡的印表機列印出照片來,但這種照片無法達到長久保存的品質。也許人們會說我是杞人憂天,網路上每個時代的影像都會留存。將來需要什麼照片,都可以下載。甚至,現在kb級別的文件,將來說不定會列印出優質的照片。如果真是那樣,電腦中存放的電子文件「老照片」,也不能稱為「老照片」, 充其量只能稱為「老影像」。因為,照片隨著時間的沉澱,空氣的氧化,浸透出來的歷史滄桑感,不是人為能夠加工、製造出來的。

攝影術從發明開始,人們就研究照片如何長久存放,但是到了數碼時代的今天,人們卻忽視了這個重要的問題。大量的攝影愛好者,存有好多T的電子影像,在電腦上自我陶醉。人們可以花銷十幾萬元購買照相器材,但是讓他製作幾張百元左右的收藏級別的照片,卻捨不得。今天,人們放棄了攝影的初衷,放棄了攝影的根本,好似有點本末倒置。因此,希望大家還是盡量把照片洗印出來,特別是那些值得保存的照片,洗印出來才能流傳於世。

照片背景和背景光的運用,見出攝影師的敬業精神。

一張照片代表了一個時期,照片是記憶的化石,我們留住的不僅是這張圖片,更有與之相聯繫的那一段曾經的情感。每一張老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令人回味無窮,讓人浮想聯翩。

以前,許多家庭都是把照片貼在相框里,放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大部分家庭都有幾本影集,每有客人到來,輒遞上影集,一起重溫昔日的風采和過去的時光。

那時候影集裡面的照片尺寸大小不一,那種不規則排列出來的美,猶如過去的老房子一樣,每棟都不相同,個性十足,富有變化。後來有了彩色擴印機,我們的影集都排列得很規則,大小一樣,整整齊齊,正像如今我們居住的樓房一樣,缺乏個性和韻味。

照片場景設計新穎,布景高貴,柔化的效果,更顯新娘的美麗。

中西服裝的對比,傳統與新潮髮式的對比,最能體現民國是一個開放的時代。

傳媒學者任悅女士曾經說過:「你們也用一種真實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家庭生活嗎?你在拍攝家庭快照的時候是否如同你做『嚴肅』的攝影工作的時候一樣認真嚴肅?有多少人已經發表了你家庭的照片?」是啊,百年之後,我們的後人,會否如同我們欣賞民國家庭照片一樣,有機會欣賞今人的家庭照片呢?

■以上圖文選自《老照片》第一一一輯,作者丁春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榮獲第二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年度攝影史論圖書」

TAG: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