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守城將軍都是傻子,不封死城門以防城池被破?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守城將軍都是傻子,不封死城門以防城池被破?原因其實很簡單

原標題:古代守城將軍都是傻子,不封死城門以防城池被破?原因其實很簡單


如今再看到很多古代戰爭劇中,攻城一方往往是撞開了城池的城門,之後大軍殺入奪取了城池,這就讓人納悶了,守城方難道不會封死城門嗎?這樣敵軍只能爬城牆了,不好嗎?而實際上,除非到了不得已之時,自己主動封城門的,基本上都是大傻子。


最好的防守就是反擊,陰陽之道,博大精深啊,守城的更大意義是牽制敵人。敵人不可能在大陸上玩蛙跳戰術越過某個城池去攻擊下一個城池,否則補給線會被攻擊,你自己封死城門,人家倒是可以留下一部分牽制部隊,之後主力部隊去攻下周圍的城池,那個時候,被封死的孤城就只有投降了吧?



其實古代門撞開的幾率很小,攻擊方很難靠近,門的和城牆比,目標太小,還有重兵把手,相反城牆反而被撞爛撞倒的機會大些,爛了直接往上爬,城牆目標大,線路長,兵力分散更容易攻擊破壞,影視劇里的都是假的,拿梯子攻城更是扯淡送人頭。


古代絕大部分戰爭,城池攻陷都是城牆被破壞打進去的,守方逃跑的都是從城門出去的,是不會封死用石頭堆的,這是絕後路,撞開城門的基本很少甚至無,有的都是水淹,利用破壞附近水庫河裡,引水淹城 ,大自然的力量,守城的只能無可奈何了。


而且,如果是軍事重鎮的話,城門要塞一般進入第一道城門後,有第二道城門擋著,四周依舊是高牆,居高臨下四面攻擊你,進來的越多死的越多。只要有足夠的守城力量,還真就喜歡攻擊城門的進攻者。不是軍事要塞的民用城,只是為了小股流寇土匪而建,晚上關了城門即可,大規模戰爭一來,一般都棄守。



再者城分跟多種,邊關守城都是3-5個連成防守型,一旦被圍就信鴿狼煙請求支援。而且攻城方兵力萬超過數倍才能攻城,因為要派出大量的斥候收集附近的軍隊動態,以防被守軍援軍反包圍。守城方需要的是機動,士氣很重要,如果把城門賭死了,再開啟就晚了。


大傻子才在戰爭中徹底封死城門。不說這種戰術的可行性極低。冷兵器時代,士氣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這勝負還未分,好傢夥上來就把後路給斷了。擺明了告訴士兵們,咱打不贏了,只能堵著等死。還沒城破呢,估計就嘩變了。


堵城門也不代表堵死 可以在敵軍攻城最猛烈的時候堵死,以防城門被攻破,既然能堵就能拆,然後在合適的時候拆掉 出擊,用兵打仗需要靈活,需要堵就堵,需要拆就拆。

就這樣說吧,守衛一個地方,除非已經大勢已去,不然不可能只守一個城池,而外面沒有犄角之勢的盟軍,不然你把城門堵死對面軍隊出現什麼變數?你又不能及時擴大戰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豆燃萁 的精彩文章:

此戰平均6名中國士兵才能幹掉1個鬼子,軍官不惜向己方戰士開炮?
二戰日本6個半師團不管天皇死活?一個師團仗還沒打就跑路了!

TAG:煮豆燃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