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庫藝術》重裝出發

《庫藝術》重裝出發

2017,對《庫藝術》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在短短不足十二個月的時間裡,上半年的《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2008-2017庫藝術抽象藝術研究文獻》,下半年的《水+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這兩本專題研究圖書顯示了《庫藝術》多年來所積攢的學術厚度。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評選推廣計劃」和「以抽象的名義——獲獎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等活動的成功舉辦,則預示著《庫藝術》將向更多的領域、方向拓展,從多方面建構和發出自己的聲音。

與第三屆香港水墨藝博合作出版的水墨研究圖書《水+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在香港首發獲得極大好評,「SHUI-MO」系列學術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和香港會展中心水墨藝博會場成功舉辦。

在接連不斷地活動之中,《庫藝術》還見縫插針的推出了「在山中」系列首本個人特刊——《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為了更好的捕捉獨家內容,《庫藝術》團隊深入到洪凌黃山工作室「洪廬」,採集到大量第一手的文字、圖片與錄音資料。最終,《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成為洪凌中國國家大劇院個展唯一指定紙質出版物。

對2017年,要說的太多太多。總而言之,《庫藝術》在2017年成功完成了自身的全新蛻變。在新的一年,《庫藝術》勢必會在這一良好基礎之上,不斷繼續突破自己,努力開創全新視野,完善自身架構,將《庫藝術》的品牌打造的更加專業,成熟,雄厚;讓《庫藝術》的聲音變得獨一無二。

1/策划出版

《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2008-2017庫藝術抽象藝術研究文獻》

上圖:《庫藝術》抽象研究文獻 下圖:資深編輯走訪藝術家工作室開展訪談,網路直播

2017 年7 月,經過半年多的策劃、整理和編輯,《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2008-2017 庫藝術抽象藝術研究文獻》單本出版發行。本書收錄了阿基萊·伯尼托·奧利瓦、王小箭、王端廷、沈語冰、黃篤、朱其、李旭、夏可君、方振寧、何桂彥、盛葳等十幾位重要批評家的二十多篇文章、採訪;在藝術家個案部分,則收錄了余友涵、應天齊、周長江、陳文驥、馬可魯、譚平、陳牆、王易罡、丁乙、孟祿丁、黃淵青、白明、張朝暉等二十多位代表性藝術家的個案研究,全書篇幅近四百頁,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關於抽象藝術的「文獻」。這也標誌著《庫藝術》在十年這一節點上開始對自己以往所關注、採集、編輯的學術內容進行一個有序的再整理和再挖掘。在書中,我們將這些年來所積累的批評家有關抽象批評的文章全部集結起來,按照發表時間的順序重新整理排版,作為本書的學理部分;然後是《庫藝術》歷年來所關注的重要藝術家個案,包涵了藝術家不同時間段針對不同問題所發表的不同看法,從中既能看出一個藝術家的一貫性也能看出不同階段側重點的轉移;在書中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將2008-2017 年間所有在《庫藝術》上出現過的藝術家名字、作品、重要觀點等做了備忘錄的檢索,大家可以從中看到每一個《庫藝術》曾經關注過的抽象藝術家,並了解他們在做些什麼。

《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的出版,在某種程度上使得抽象藝術家群體重新受到外界的關注,使對於「中國抽象」話題的討論重燃熱度,得到了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們的一致好評。也為2017 年《庫藝術》對於抽象的一系列學術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庫藝術》抽象文獻上海站,走訪上海抽象藝術家並進行訪談,直播;文獻內藝術家馬可魯,孟祿丁直播二維碼

《庫藝術》抽象文獻首發預售銷量及讀者熱心評價

2/「以抽象的名義」

——青年藝術家評選推廣計劃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評選推廣計劃」海報及顧問團隊

在《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2008-2017 庫藝術抽象藝術研究文獻》出版之際,《庫藝術》同時啟動「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評選推廣計劃」,評委包括周長江馬可魯馬樹青譚平王端廷王易罡孟祿丁白明夏可君等諸位業界資深專家、學者,並聯合各大院校和眾多媒體,向社會各界的青年藝術家們廣泛徵稿,進入初選的二十位藝術家名單將以互聯網平台形式公布,藉助社交媒體由大眾進行投票選出最受關注的五位青年藝術家。《庫藝術》此舉旨在發現具有新鮮創造力和觀念突破性的後起之秀,目擊、記錄與推動下一個十年中國抽象新勢力的誕生。

二十位入圍青年藝術家

在短短一個月的投稿期內,《庫藝術》收到數百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投稿。在之後的兩周時間內,經過審慎嚴格、優中選優的選拔,最終挑選出二十位青年藝術家,進入大眾網路評選環節。這二十位入圍者是:陳晗、陳子風、仇墨嬌、段曉剛、付帥、韓青臻、李卓、孫策、唐麗淑、唐明偉、吳冠儒、向國華、小華、尹思文、應晶晶、張斌、張博、張飛宇、張一非、朱佩鴻。2017 年5 月初,隨著朱佩鴻、仇墨嬌、尹思文、李卓、段曉剛五位青年藝術家從TOP20 中脫穎而出,本次網路評選活動圓滿結束。這些青年藝術家中的一些人將可能成長為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名字在今後將被頻繁地提起,甚至可能被寫進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史。在幾代抽象藝術家的努力下,今天中國的抽象藝術業已形成的獨特景觀,將會由新崛起的年輕一代,去延續、推動、豐富和壯大。

從2017 年6 月份開始,《庫藝術》邀請這些青年抽象藝術家陸續進入到幾位學術顧問的工作室(或展覽現場),進行了兩代抽象藝術家之間零距離、面對面的交流和碰撞。先後拜訪孟祿丁、王易罡、馬樹青、譚平等諸位老師,年輕人從成熟藝術家身上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將《庫藝術》的抽象系列活動推向高潮。

雅昌「破殼計劃」專題頁,首次收集來的投稿青年藝術家,核心合作媒體

《庫藝術》公眾平台為唯一報名入口,進入大眾投票階段的留言

《庫藝術》網路傳播覆蓋市面主流聚合媒體平台(搜索「庫藝術」)

3/「以抽象的名義」

——獲獎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以抽象的名義——獲獎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展覽現場,嘉賓合影,譚平老師發言

2017 年7 月22 日周六下午15:30,「以抽象的名義——獲獎青年藝術家作品展」開幕式暨《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庫藝術十年抽象研究文獻》新書發布會在北京798 藝術區悅·美術館隆重舉行。本次展覽由《庫藝術》主辦、北京悅·美術館聯合舉辦,共展出作品43 件。

開幕當天,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老師、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易罡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著名藝術批評家王端廷老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名藝術批評家夏可君老師、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馬樹青老師、著名抽象藝術家馬可魯老師、悅·美術館館長王飛躍先生、《庫藝術》創辦人江濤、清華大學經管EMBA11 級北京分會會長李躍起先生、德山藝術空間負責人考雲岐先生、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王小箭老師、翰墨千秋藝術交易中心總經理高功兵先生、著名藝術家李向明、李向陽、布日固德、馮良鴻、張朝暉等嘉賓,以及16位參展藝術家出席了開幕式。

展覽前夕《庫藝術》組織獲獎青年藝術家展場交流

為模擬悅·美術館所搭建的立體模型

《庫藝術》參與並現場指導工人進行展覽布置;從展覽流程,布展和作品詳盡的策劃安排

《庫藝術》創辦人江濤先生在開幕致辭時說:「2017 年,是《庫藝術》創立的第十個年頭,正式啟動了對自身歷史文獻的系列性梳理,這個工作的成果將以『叢書』的形式與大家一一見面,這也是《庫藝術》對自己所經歷的這十年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見證。《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庫藝術十年抽象研究文獻》則是我們對自身歷史文獻系列性梳理的第一本專題文獻圖書」 。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譚平親臨現場,並在開幕式上感言:「今天在現場看到青年藝術家們的原作,比我和幾位顧問在評選過程當中看到的圖片效果要好得多,更生動,更有活力」。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著名藝術批評家王端廷說:「《庫藝術》創辦十年以來,一直在推進中國抽象藝術,尤其是本次對青年抽象藝術家的推動,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易罡則表示:「《庫藝術》能夠對這十年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非常了不起!抽象文獻里每位個案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對現實有獨特的看法和個性化的表達方式,都非常值得關注和學習」。

悅·美術開展當日創青年抽象類人流量新高,嘉賓與青年藝術家合影,詩人趙麗華進行直播

4/「以抽象的名義」

一系列後續學術活動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走進顧問馬樹青老師工作室,主題「繪畫是一種限定性的藝術」

走進顧問孟祿丁老師工作室,主題「抽象藝術的熱潮已經過去,但他不會消失」

2017 年上半年,《庫藝術》「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評選活動的成功舉辦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作為後續的學術活動,2017 年11 月6 日,《庫藝術》組織網友、熱心讀者與部分青年藝術家一起,走進以抽象藝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與六位導師(布日固德、李迪、孟祿丁、馬軻、王一、徐赫)及「五工」的同學們進行了一次精彩紛呈的現場互動,大家各自對抽象藝術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抽象,了解中國抽象的獨特價值。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與顧問譚平老師交流,主題「做好自己的事」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與顧問王易罡老師交流,主題「千萬別裝,裝會讓你受傷」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熱心網友走進央美油畫第五工作室

在《庫藝術》成功舉辦「以抽象的名義——獲獎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之後相隔幾月,即有十位「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入選「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區段)抽象——當代中國非具象油畫藝術展」,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以抽象的名義」活動的學術價值。2017 年12 月2 日上午,「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區段)抽象——當代中國非具象油畫藝術展」首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揭幕。展覽開幕前,《庫藝術》再次與幾位青年藝術家聚首並舉行了座談,大家各自談論了對近期所參加的這些展覽的感觸,並介紹自己的參展作品,以及各自對抽象藝術的理解與反思。

「以抽象的名義」青年藝術家再聚首,在「中國精神」展覽前的討論

5/推出「在山中」系列特刊

《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

《庫藝術》深入黃山洪凌工作室交流,拍攝收集了大量有關洪凌日常起居、創作、會友的珍貴圖片及資料

《庫藝術》長期以來關注「東方根性的當代生長」這一課題,其中,「當代藝術家與山水文化」也是《庫藝術》關注的焦點。2017 年,《庫藝術》經過長期的策劃、醞釀,進一步推出「在山中」系列出版計劃,旨在重點關注當代藝術家圍繞「山水文化」和自身藝術創造所做出的新的嘗試,並以「個人特刊」的形式隆重呈現。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洪凌是《庫藝術》「在山中」系列特刊選擇的首位合作藝術家。2017 年8 月,《庫藝術》推出《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個人特刊。在此次特刊中囊括了來自歐美、中國以及中國台灣等地的批評家、學者對於洪凌藝術的探討;並且在編輯前期深入到洪凌黃山工作室洪廬之中,與洪凌深入交談,拍攝了大量有關洪廬與洪凌日常起居、創作、會友的珍貴圖片資料;依據洪凌的話語記錄整理成《洪凌談藝錄》刊載於書中;也首次隆重推出洪凌專為2017 國家大劇院個展所創作的,也是迄今為止最大尺幅的油畫作品——《四季交響》——這幅涵蓋自然「四季之行」的巨作,堪稱洪凌山水意象美學追求的集大成者。

「天地四時行」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隆重開幕,「洪凌特刊」亮相現場,《庫藝術》熱心網友提前觀展並與洪凌交流

2017 年9 月10 日,洪凌最新個展「天地四時行」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隆重開幕。作為本次展覽現場唯一一本出版物,《庫藝術》特刊《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好評,在開幕之前,洪凌先生還特意抽出時間與《庫藝術》的「幸運讀者」們見面,並在《庫藝術》網路直播中暢談自己創作新作的心得體會和對這次展覽的感受,並回答了書友們的提問。在開幕儀式上,洪凌老師也拿起這本書介紹自己的學術主張。「

《庫藝術》特刊《洪凌:一個生命的自然行跡》得到了業界廣泛好評;分單元多角度呈現藝術家洪凌(內頁展示)

合媒體平台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網路直播、聚合媒體平台推送、學術專訪、視頻錄製、跟蹤報道、展覽現場等等,也很榮幸的成為洪凌老師國家大劇院展覽的唯一紙質出版物。「在山中」系列計劃在新的一年將會繼續向前推動,《庫藝術》也會繼續推動對於「東方根性的當代生長」這一學術方向的研究。敬請大家關注《庫藝術》在新的一年即將推出的新的個人特刊!

6/策劃,出版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

《水+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

2017 年10 月,《庫藝術》與水墨藝博再度攜手,隆重推出《水+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與「SHUI-MO」系列學術論壇,以水墨藝博的國際視野和文化碰撞的強度,結合《庫藝術》對水墨領域多年的學術策劃、梳理的經驗積累,並邀請中、日、韓和港台地區的批評家、畫廊主、策展人、藝術家們共同參與,在2017 年末集力呈現一次有關於「水墨文化」的國際性探討。

《水+ 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邀請了十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水墨問題的專家,從不同的視角探討挖掘水墨在當下的可能。並挑選了三十位當今最優秀的水墨藝術家個案入編。全書達四百多頁,是近年來難得的深入探討水墨問題的學術性文獻。

學術專題文論部分與學術個案樣本展示

7/《庫藝術》受邀出席

「2017香港水墨藝博北京新聞發布會」

於嘉德藝術中心舉行的2017 年水墨藝博新聞發布會,現場公布水+墨圖書香港首發事宜並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出「SHUI-MO」系列論壇邀請

2017 年11 月6 日下午兩點,2017 第三屆水墨藝博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水墨藝博總監許劍龍、墨齋畫廊創辦人兼總監雷澄泉、《庫藝術》創辦人江濤、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夏可君、著名藝術家李津、著名藝術家戴光郁、墨齋畫廊策展人楊浚承、香港漢雅軒總監張頌仁出席發布會並致辭,《庫藝術》執行主編于海元擔任活動主持。作為水墨藝博的重要媒體夥伴,《庫藝術》創辦人江濤簡單回顧了2015 年以來與水墨藝博的合作歷史。

8/「SHUI-MO」

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主題系列論壇

於2017 年水墨藝博新聞發布會現場所公布的「SHUI-MO」系列論壇宣傳圖

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開展的「SHUI-MO」系列主題論壇現場,主講人與觀眾進行討論

2017 年11 月11 日上午10 點, 由《庫藝術》主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與香港水墨藝博聯合舉辦的「SHUIMO——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主題系列論壇」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隆重召開。梅墨生、邱振中、夏可君、陳池瑜、張羽、許劍龍等諸位演講嘉賓,分別作了觀點不同但均極為精彩深入的現場演講,並回答觀眾提問。最後,《庫藝術》創辦人江濤對「SHUI-MO」論壇做了總結性發言,並宣布論壇下一站將會在12 月17 日移師第三屆香港水墨藝博會場再次開啟。

9/《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圖書在第三屆香港水墨藝博首發

香港會展中心《水+墨: 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文獻圖書正式首發,北京墨齋畫廊創始人余國梁現場互動交流

2017 年12 月14 日下午6 點,第三屆水墨藝術博覽會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5B 展廳正式開幕,繼前兩屆的成功舉辦,今年的水墨藝博以更成熟,更豐富,更深刻的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水+墨: 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專題文獻圖書也在本次水墨藝博上正式首發。甫一亮相,即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廣泛好評,大家均對其學術性的定位給予高度評價。作為本次水墨藝博的學術合作刊物,每個展位工作人員都安排了《水+ 墨》圖書的派發。本次圖書的受邀入編藝術家,「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先生也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專程到庫藝術中心所在展位與《庫藝術》創辦人江濤進行了交流。

《水+墨:亞洲視野下的水墨現代性轉化》

正式開始發售

一本以亞洲範圍為核心的當代水墨文獻圖書

400多頁彩色高清特種紙印刷,帶來全新閱讀感

收錄亞洲最富代表性的17位批評家與30位藝術家

本書以獨立視角重新解讀「水墨現代性轉化」

採用繁體中文呈現,中國內地,港台地區同步發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鞠慧:表現主義的線條,很難真正抵達存在之幽微

TAG: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