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新春「新」展亮相大都會展覽館
2月15日晚,第四屆「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的藝術展覽—「新繪畫:中國當代繪畫展」、「新青年:中美青年藝術展」、「新影像: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展」和「新紙墨:泰祥洲、陳向東雙個展」在紐約大都會展覽館(Metropolitan Pavilion)隆重開幕。美中文化協會主席楊雪蘭女士,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余丁教授,紐約市立大學技術學院Justin Vazquez-Poritz博士,紐約藝術學院教務長Peter Drake,紐約室內設計學院錢志健教授,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以及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文化參贊李立言等嘉賓出席並致辭。來自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充分交流,共同以藝術為媒介,搭建文化溝通的橋樑,推動不同文化的表達、對話與理解。
楊雪蘭表示,春節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人的節日,伴隨著紐約市將大年初一確定為公立學校的假期,越來越多的美國孩子也開始了解春節,慶祝春節。李立言參贊表示,藝術是人與人交流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個體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傳統和文化,通過藝術的橋樑和紐帶增進中美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總策劃余丁教授介紹說,「新」是一個相對概念,寓含了當下與未來的變化與可能。不同於科學和技術領域內的創新,藝術上的「新」在時間與空間上呈現出更多的分散與多樣性,在文化上存在更多的交融發散與潛在的可能性。我們希望以「藝術」為橋樑,為觀眾們提供一個更為直觀、生動與豐富的方式,引發觀眾重新對於全球化背景下當代與傳統關係的思考;從中觀察到多元文化傳統與美學價值、新的技術與時空觀念,以及社會進程與個人經驗的交織,如何影響了藝術語言與風格的更新。
「新繪畫:中國當代繪畫展」,
面向新時代的中國繪畫
縱觀中國當代繪畫的發展歷程,既有對西方藝術形式的學習借鑒,又有對中國傳統與當代文化價值的重新審視;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探索被藝術家自覺地置入對時代與社會進程、群體與個人經驗的敏銳感受與反思中,也使得中國當代繪畫超越了純粹形式的探索,帶有中國獨特的「社會性」與精神視角。「新繪畫:中國當代繪畫展」的作品建立在自發地對「中國文化」、「中國經驗」的表達基礎上。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社會與文化中新的發展面貌也反映在藝術家的創作視角中。此次展覽中的28位藝術家,多是在中國當代藝術創作領域長期耕耘並卓有成就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大多出生於50至70年代內,是中國當代藝術創作與教學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經歷並見證了中國社會經濟的開放與轉型,參與並親歷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起與發展;在學院與前衛的雙重視角下,他們刻意與流行的藝術風格保持距離與警醒,經由自我反思而不斷突破、重塑自身的藝術語言與風格。
李帆,《別傻了》,200×109cm,丙烯、中國墨、麻紙,2016
「新青年:中美青年藝術展」,
呈現年輕藝術家的探索與選擇
同期將在大都會展覽館展出的 「新青年:中美青年藝術展」 以 「傳統的現代表現」 為主題,選擇了七十位近年來在當代藝術領域暫露頭角的年輕人,展出九十餘件不同方法、風格與媒材的創作作品。這些青年藝術家畢業於中美兩國不同的藝術院校,作品內容風格各不相同,形式語言也有較大差異,而這正是他們在新的時代和變化的世界中所做出的藝術選擇。「新青年」希望鼓勵這種創作和選擇,呈現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視角與探索模式,並讓他們與世界對話。
藍巧茹,Undersea Cable Map (Edition III), 混合媒介,53.4 x 77.5 cm,201
8
「新影像: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展」,
新媒體呈現多維思考
同樣由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候選人康俐擔任策展人的「新影像: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展」通過影像藝術的不同敘事表現手法來呈現年輕一代的中國藝術家對於社會發展、個體記憶與情感的關注視角與獨特思考。該展覽將展出金日龍、葉甫納等中國知名當代藝術家的影像作品,以及包括獲2017年美國學生奧斯卡獎的《低頭人生》、第十二屆中國獨立影像展最佳實驗電影獎的《麥城》等十八部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院校的優秀學生作品。
常永亮,《野孩子》,Video, 24分24秒,2015
此外,由「藝術中國」主辦,由付朗策展的「新紙墨:泰祥洲、陳向東雙個展」將向觀眾展出一個融東方意蘊與西畫光影於一體的筆墨世界,為傳統紙墨的當代演繹提供了一種新的詮釋與可能。
泰祥洲,《邊際》(The Edge of the Planet II),紙本水墨,127 x 126.36 cm, 2014
新春「新」展將持續到2月19日。除了四大主題藝術展,第三屆新美杯國際青少年公益美術大賽獲獎作品也將同期在大都會展覽館展出,與紐約市民分享熱愛藝術的中國青少年關於美與未來的想像。


※歡春︱「中國藝術家新作展」在紐約開幕
※慶祝︱美國酒店華裔協會賀新春表先進
TAG:中國駐紐約總領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