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聯阿抗蘇,美國軍援阿富汗游擊隊的那些事

聯阿抗蘇,美國軍援阿富汗游擊隊的那些事

本文作者:劉嘯虎

本文編輯:Southland

1985年,美國進一步加強了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武器援助。早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幾個星期,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就飛往巴基斯坦,同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商談。很快,美國將價值3000萬美元的武器秘密供應阿富汗游擊隊。1980年羅納德·里根當選美國總統後,尤其是1984年連任後的第二任期中,更是加大了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武器供應力度。雖然美國中央情報局斷定阿富汗游擊隊單憑自身力量無法將蘇軍驅逐出境,但美國政府內部依然有許多人在不遺餘力做著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援助工作;其中最出名的一個,當然是美國國會眾議員查理·威爾遜。多年之後,美國人甚至為他拍出了由湯姆·漢克斯、茱莉亞·羅伯茨等人主演的傳記電影《查理·威爾遜的戰爭》。

1933年,查理·威爾遜出生在得克薩斯州東部一個小城,自幼就是一個搗蛋鬼。50年代,威爾遜進入美國海軍服役。他先在著名的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學習,可是因為天性愛酗酒鬧事,多次被學校記過;畢業時,他成了該學院歷史上記過第二多的學生。還在服役期間,他就開始競選得克薩斯的地方議員。1961年,他成為該州的議員。風度翩翩的威爾遜一直單身,他天生是個花花公子,視威士忌和女人如同性命,即使進入政壇也不改;但他身上那種直率、天真的孩子氣吸引了許多選民,被選民們稱作「好時光查理」。1972年,39歲的威爾遜競選國會眾議員成功,從得克薩斯來到了首都華盛頓。

查理·威爾遜最早接觸阿富汗戰爭是在1980年。當時他正在拉斯維加斯最大的賭場「愷撒宮」同一群脫衣舞女廝混,忽然被美國戰地記者從阿富汗發回的電視新聞吸引住了。那是美國記者在採訪阿富汗游擊隊員。畫面顯示,游擊隊使用的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馬克沁重機槍。有位顯然是游擊隊領袖的阿富汗人對美國記者說—如果美國人給我們供應槍支,我們就一定能夠打贏。

威爾遜記住了這一幕。當時威爾遜剛加入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專管國防撥款的小組,他查了一下給阿富汗游擊隊的撥款,發現只有500萬美元。於是,他立即讓委員會的助理將撥款加倍,變成1000萬美元,委員會中的其他成員竟然沒有多加質問便通過了。威爾遜發現,他這個無足輕重的眾議員竟然能輕而易舉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就這樣,查理·威爾遜的戰爭登場了。

電影中漢克斯飾演的威爾遜

威爾遜最得力的助手是喬安妮·海瑞,其官方身份是眾議員查理·威爾遜國會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她是得克薩斯州最富有的女繼承人之一,休斯敦社交界的名媛。這個美麗的女人同時是威爾遜的活動資助人,外交政策上的鷹派,而且與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是好朋友。威爾遜的另一位得力助手是中央情報局的特工蓋斯特·埃弗拉考托斯;他出生於希臘移民家庭,畢業於常青藤盟校,在中央情報局內部並不受重用。由於美國方面一直對蘇聯恪守「軟遏制」政策,中央情報局在對蘇聯的秘密行動上一直趨于謹慎,這令埃弗拉考托斯非常不滿。威爾遜與埃弗拉考托斯一拍即合—要克服這一點,他們就不能完全照章辦事。

1981年,喬安妮說服了齊亞·哈克總統去幫她拍攝一部關於阿富汗游擊隊的紀錄片—沒有亞·哈克的批准和幫忙,美國人無法進入相鄰的阿富汗。通過這部紀錄片,外部世界第一次了解到阿富汗國內的凄慘景象,以及棲身鄰國的阿富汗難民的困頓現實。

威爾遜團隊的不斷運作產生了效果。1981年10月8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巴基斯坦納賽爾巴格難民營會見了那裡的阿富汗難民,她成為第一個參觀難民營的外國元首。撒切爾夫人在那裡沒有看到難民垂頭喪氣的景象,儘管那裡的生活很艱苦,但難民們士氣旺盛,強烈要求英國提供武器,以便同蘇聯人繼續戰鬥。難民們的鬥志令撒切爾夫人極為感動,她當場答應將對阿富汗難民的經濟援助從原來580萬英鎊的基礎上再增加200萬英鎊(約合400萬美元)。此後,她發表講話稱: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獨立是傳奇式的,英國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通過三次流血戰爭已吸取了這個教訓,蘇聯人肯定將會認識到英國人已認識到的事情;阿富汗人民決不會屈服於外國的暴政,他們將鬥爭到底,直到把入侵者趕出阿富汗為止。

1982年秋天,威爾遜第一次來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在阿富汗游擊隊的基地,他與游擊隊員打成一片,甚至挽起袖子給負傷的游擊隊員獻血。1983年,他先後三次親臨巴基斯坦,換上當地服裝,隨同阿富汗游擊隊員一起,越過邊界,進入蘇聯控制下的阿富汗地區。在威爾遜的國會辦公室里,他收藏了一大批有關阿富汗戰爭的各種紀念品—在辦公室的牆上,是他與一名游擊隊員同騎在一匹白馬上的彩色照片;在辦公室的門口,是一具「毒刺」導彈發射器,這就是他將要送給游擊隊的新禮物,而為了實行這一計劃,他還將一個手工製作的匾牌立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上面雕刻著一行字:「準備著,時刻為戰爭而思考。」他在國會裡將向阿富汗提供更多資金和更好裝備的運動推向高潮。有人形容,就像一個超級球迷對足球的熱愛一樣,他深深地迷上了這場戰爭。

在華盛頓,威爾遜不斷遊說其他國會議員,要他們大幅增加對阿富汗的撥款。喬安妮頻繁參加晚會和社交活動,也給威爾遜帶來了各種有用的關係。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眾議院負責對外事務的撥款委員會主席、馬里蘭州眾議員朗格站在了他們一邊。在朗格的支持下,威爾遜爭取到了他所要的東西—美國國會連年上升對阿富汗撥款又增加了10倍,最終超過了10億美元。1983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宣布,將撥出與美國同等數額的款項去資助阿富汗游擊隊。這樣一來,金錢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往下的問題,是如何去使用這筆錢。1984年,埃弗拉考托斯被任命為中央情報局阿富汗計劃的負責人。威爾遜團隊從此分工明確,威爾遜給阿富汗計劃弄錢,埃弗拉考托斯則通過自己的關係,為阿富汗游擊隊尋找新的武器來源。由此,威爾遜團隊掌握著中央情報局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源之一。前面章節中所提及的各種殺傷力極大的先進武器,包括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地雷以及最新的地圖導航系統等,都是經由他們提供到阿富汗游擊隊手中的。

這些武器中尚不包括攜帶型防空導彈。如前文所言,「毒刺」導彈,這是威爾遜捕捉到的問題關鍵。在阿富汗境內,游擊隊員告訴他—那些「飛行坦克」(蘇軍米-24武裝直升機)並非他們的槍彈所能貫穿。在阿富汗戰爭初期,一些阿富汗游擊隊員甚至用步槍射擊蘇軍直升機的殘骸,企圖探索出蘇軍直升機的易攻點。

事實上不只是威爾遜,凡是親眼見過阿富汗游擊隊作戰的美國人,都認為防空導彈對他們顯然是不可缺少的。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由研究基金會會長傑克·惠勒曾於1983年前往阿富汗考察,親眼看到許多阿富汗村落被蘇軍武裝直升機夷為瓦礫。有一次,他見到20多名蘇軍空降兵由直升機載往一個邊遠的阿富汗村落,突襲30名正在晚餐的阿富汗游擊隊員,將他們全部擊斃。整個過程前後不到10分鐘,蘇軍就完成任務,全部離開了。在另一次行動中,他眼見一架載有6名特種兵的蘇軍武裝直升機在阿富汗游擊隊上空盤旋,高度在阿富汗人的古老武器射程之外。蘇軍利用狙擊步槍和精確瞄準器,將那些阿富汗游擊隊員一一擊斃。

射擊遊戲《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中阿富汗游擊隊對抗蘇軍直升機的情境

惠勒回到美國後,對白宮、中央情報局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們彙報:「阿富汗人控制地面,蘇聯人控制天空。如果把蘇軍趕出天空,他們就輸了。」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向他表示:提供美製防空導彈,等於公開武裝阿富汗游擊隊,這可能刺激蘇聯將衝突升級,蘇聯甚至有可能入侵巴基斯坦。所以,防空導彈不能提供。

里根的第一個總統任期中,阿富汗游擊隊在美國公眾中的關注度並不很高。到了1983年,主張援助阿富汗人士漸漸進入白宮核心圈,他們開始在里根總統的演講詞草稿中加進支援阿富汗游擊隊的字句。里根則抓住阿富汗事務,作為他總統任內的一個工作重點。到1984年,威爾遜發動國會通過一項秘密修訂案,在中央情報局的預算中再增加4000萬美元供阿富汗行動之用—其中部分款項更指定購買瑞士製造的「厄利孔」GDF-005高射炮,用以對抗蘇軍直升機。「厄利孔」GDF-005高射炮是瑞士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一種3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該型高射炮由35毫米機關炮、自動裝彈機、有裝甲防護的射手艙和光學瞄準鏡等組成,在當時來說是不亞於攜帶型防空導彈的先進防空武器。威爾遜的點子層出不窮,他還說服美國國防部派出民間身份的教官,協助阿富汗游擊隊訓練騾子,以便為游擊隊在險峻的山路中運送全套「厄利孔」高射炮及其他物資。

阿富汗游擊隊隊員在操縱高射機槍

這些還遠遠不夠,威爾遜力主要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先進的「毒刺」防空導彈。

「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代號為 FIM-92A,美國陸軍研製的一種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系統,是在「紅眼睛」防空導彈基礎上改進而成的。簡言之,「毒刺」可以跟蹤飛機尾部排出的熱氣尾流,對敵機實行全方位攻擊。作為美國第二代攜帶型防空導彈,「毒刺」設計使用一個更靈敏的導引頭並擁有更好的動力學性能,增加了迎頭交戰能力和一個綜合「敵我識別」(IFF)系統。一套「毒刺」導彈系統由發射裝置組件和一枚導彈、一個控制手柄、一部IFF詢問機以及一個「氬氣體電池冷卻器單元」(BCU)組成。

「毒刺」防空導彈系統典型的戰術交戰過程中,需要射手完成一系列步驟。一旦射手使用「毒刺」防空導彈系統準備同一個目標交戰,需要插入BCU到導彈系統的操作手柄插座之內,展開IFF天線;然後取去發射管前面的保護蓋,呈現出紅外或紅外/紫外導引頭前面的透明易碎圓盤罩;打開瞄準具,通過一條電纜組合連接IFF詢問機單元到操作手柄。之後射手開始準備進行目標視覺捕獲,通過使用瞄準具和系統估算設備估計它的距離。

如果射手決定攻擊,將繼續去跟蹤目標,壓下脈衝產生器開關,啟動武器系統,這會引發脈衝產生器激勵BCU,提供所有的發射前的電能需求,用於搜索頭冷卻系統、陀螺儀旋轉、探測電子系統、制導電子系統、激活導彈彈載化學電池,助推發動機點火。導引頭上紅外或紅外/紫外感測器能透過前端的透明圓盤罩探測目標,當目標被捕獲探測到足夠的、可被探測器認可的能量,一個音頻信號提示給射手。射手保持追蹤和導彈激活需要經過大約6秒,然後壓下導引頭釋放桿,插入超高和引導數據。

上述步驟一經完成,射手按下發射按鈕,啟動導彈上的化學電池。從按下發射按鈕到導彈發動機點燃,全部時間只有1.7秒。發射後產生推力,使導彈彈身旋轉,引信定時器系統啟動;導彈突破易碎圓盤罩,同時發動機尾氣衝破發射管底端,從那裡排出。導彈一經完全離開發射管,四個摺疊尾翼展開,助推發動機脫離;導彈保持飛行到距射手一個預定的安全距離,引信定時器點燃雙推力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導彈在第二飛行階段內急劇加速,並保持正確的彈道進行加速度,一直到接近目標。

導引頭在飛行過程中始終跟蹤目標,使用電子系統處理接收的信號消除或減少瞄準線相對目標的瞄準角,引導導彈沖向目標一個易受傷害的部位,而不是信號特徵最強烈的發動機尾噴口。看得出,「毒刺」導彈系統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一旦按動發射按鈕,導彈飛離發射管後,射手可以沒有拘束的去裝配另外的一枚導彈用於下一步的交戰、隱蔽或移動到另外的一個作戰位置。總之,這種15公斤重的導彈簡直是蘇軍直升機的天敵。「毒刺」可以像滑膛槍似的發射,而且後坐力較小,發射的導彈高度準確,能摧毀1500多米高空的飛行器。所以,威爾遜想盡辦法要將「毒刺」提供給阿富汗游擊隊。

操作「毒刺」導彈的游擊隊員

在威爾遜等一群援助阿富汗人士的大力促成下,1985年,美國政府準備將援助升級。里根總統簽署了166號國家安全指令,要求每年對蘇聯施加壓力,迫使其撤出阿富汗。當時的阻力主要在美國國防部,國防部官員辯稱,美軍還沒有完全裝配這種武器,因此並沒有多餘的「毒刺」送人;但後來「毒刺」的生產廠家通用動力公司表示—他們很容易就能生產大批「毒刺」導彈。國防部的另一項顧慮是怕蘇聯在戰場上得到「毒刺」後會照樣仿造;不過後來發現,蘇聯從派駐希臘的一名間諜那裡早已獲得「毒刺」的詳細規格資料。

到了1985年,美國國會中的民主、共和兩黨都贊成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毒刺」導彈。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委員於1985年 6 月訪問巴基斯坦後即發動遊說,要求增加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援助,最後的裁決權到了里根總統那裡。1986年初白宮舉行的一次會議中,美國中央情報局撤回了反對提供「毒刺」導彈的意見。在所有重大的反對意見消除後,里根簽署了一份決定性備忘錄,為供應「毒刺」消除了最後障礙。

威爾遜與埃弗拉考托斯開始大量向通用動力公司訂購「毒刺」導彈,為此威爾遜特地趕到巴基斯坦白沙瓦,向阿富汗游擊隊通報了這個好消息。「毒刺」導彈的操作並不算太簡單,美國陸軍訓練說明書中指出,射手必須經過136個小時「毒刺」系統訓練,才能獲得使用這種武器的資格。為此,美國國防部還通過威爾遜等人將一批退役軍人以民間身份派往白沙瓦,在那裡的阿富汗游擊隊訓練營中充當教官,教游擊隊員如何使用「毒刺」。

1986年9月26日,「毒刺」導彈第一次在阿富汗發射,地點是在賈拉拉巴德一個蘇軍基地附近。阿富汗游擊隊發射的第一枚導彈不幸是枚死彈,而且引來了蘇軍3架直升機。阿富汗游擊隊向蘇軍直升機發射出剩餘的3枚「毒刺」,結果3架蘇軍武裝直升機全被擊落。當這3架直升機殘骸的照片擺到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的辦公桌上時,凱西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看上去,這場戰爭正在進入尾聲。

本文摘自

《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王牌是怎樣煉成的:德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
蘇芬戰爭中,他們僅靠反坦步槍就擊退蘇軍的進攻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