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關羽還活著,劉備伐吳的勝算有多大?

如果關羽還活著,劉備伐吳的勝算有多大?

文/媯滿聰

在三國歷史中,夷陵之戰是第三次大規模的大戰,影響力不小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分析夷陵之戰的文章有很多,各種觀點都有。分析劉備之所以失敗的各種觀點,幾乎都是事後諸葛亮的推理,對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缺少基於史料的確切判斷。畢竟,相關史料很少。

夷陵之戰的時候,是劉備軍力最強悍的時候,當時的劉備信心滿滿,所以發大軍壓境,給了東吳巨大的壓力。孫權的第一反應是求和,劉備肯定不會給他求和的機會。劉備對荊州志在必得,並且也有信心和能力拿下荊州。

進攻荊州最好從水路進,當時東吳內部討論的時候,最害怕的是劉備大軍順流沿江而下,那樣的話,東吳是沒有機會迎戰的。劉備並沒有選擇這個方案,而是選擇了從陸上進攻。當時劉備之所以敢這樣干,是因為在軍力上蜀漢有絕對優勢。

學者潘逸認為,「蜀軍參戰部隊就是8萬人馬,具體是:前鋒吳班部隊4萬人;黃權江北防曹魏5千人;蠻王沙摩柯5千人;分兵攻夷道圍孫權的2萬人,劉備身邊的中軍1萬人。」與之相比,吳國的軍隊要少一些。

吳國方面的參戰兵力共5萬人,「朱然率軍5千鎮守江陵;潘璋率軍數千鎮守當陽、麥城、夷陵一線,以防蜀軍北面突破和監視魏軍從襄陽、宛城南下,以保陸遜軍團右翼安全;孫桓率軍數千鎮守江南夷道,以保障陸遜軍團左翼安全;步騭、鮮于丹率軍數千屯紮荊南長沙一線,以防蜀軍偏師和武陵蠻兵;陸遜主力約3萬人設三道防線,逐漸抵抗,依次退卻,伺機反攻。」

吳國荊州部分最大的特點是江河湖泊眾多,如果有水軍的話,可以迅速地進攻和防守。關羽失去荊州後,蜀國水軍全軍覆沒。當陸遜堅守不戰的時候,蜀國在陸上失去了進攻的任何機會。最終不得不被吳軍慢慢消耗,趁機放了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一開始,蜀軍很強悍,劉備在秭歸、猇亭一帶很快取得了陸上優勢。如果此時有水軍分路進攻或掩護的話,劉備可以長驅直入,直搗宜都。在雙方的戰略相持階段,劉備因為沒有水軍而吃了大虧,最終導致黃權都無法回歸。

關羽的水軍到底有多重要,僅僅看下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孫權與劉備在荊州的爭奪戰就知道了。當時,孫權以劉備得了益州為名,派呂蒙襲取了劉備轄區的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讓關羽入益陽。

劉備僅僅是這一個動作,就讓孫權聞風喪膽,不得不與劉備講和。劉備一開始並不准備與孫權講和,不料曹操定漢中,直接威脅到了益州。於是,劉備答應了孫權的請和,與孫權以湘水為界,平分了荊州。

如果沒有關羽的水軍,孫權斷然不會輕易對劉備讓步。5萬大軍孫權都害怕成這樣,更何況夷陵之戰是8萬大軍。所以,劉備的失敗,核心還是敗在了沒有水軍上。如果關羽在,劉備絕對不會受如此奇恥大辱。

參考文獻:

1. 陳壽,《三國志》;

2. 潘逸,《三國時期經典戰役研究之三:夷陵之戰》;

3. 譚良嘯,《劉備在白帝城新論》;

4. 朱紹侯,《論吳蜀夷陵之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三國正史里的神人,一個比一個厲害
職場跳槽厚黑學:職場上的每一步都決定著你的未來和前途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