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昨日的管弦演奏和永遠的巴赫

昨日的管弦演奏和永遠的巴赫

(BWV770 - Ach, was soll ich Sünder machen - 這個版本是在平台資料庫可以找到的最好的了。)

(所在的演奏廳)

昨天沖著巴赫專門跑到市中心去聽演奏會。排隊進場的時候跟身後一對常來聽的老年夫婦聊天,他們告訴我一直在這裡演奏的管弦演奏家水平非常不錯,推薦我有空常來聽。演出結束後我是十分認同的。一直認為古典音樂的演繹最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還原。因此我不十分喜歡一些老牌演奏家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動原作的節奏和彈奏輕重或融入其他演奏家的彈奏風格(也許是想感受肖邦李斯特如何彈巴赫?);深以為這樣有失對原著的誠意。

讓我十分心動的是,這次演出的演奏家(Thomas Trotter)直接演繹了原譜。這是我最想要的 —— 跟著原譜演奏重回16 17世紀巴洛克時代下,年輕的巴赫在威嚴聳立的幽暗教堂里演奏的那一幕。回家重新再聽,腦海又出現了奇怪的舊時記憶和畫面—— 哥特式聖母耶穌像里聖母憂愁哀傷的表情,小時候常去的在荷花路的教堂里幽暗潮濕的味道,和在羅馬參觀聖彼得大教堂時發出的嘖嘖驚嘆。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偶爾也覺得自己對巴赫的情有獨鐘有些奇怪。可以說,聽巴赫便是聽他用音樂向上帝坦白自己的謙卑和表達對他最絕對的仰慕和崇拜。巴赫的音樂里,沒有對人的理性和創造力的讚揚,而只有對宗教的赤誠和服從—— 這是我對巴赫的解讀。他的作品的神秘美感如此恆定又恆溫,從不讓我覺得過度和疲乏,也不會使我產生對未來和情愛的臆想;他一次次帶我走進那陰暗又透著幾點光明的大教堂里,我站在中間,面對著前面一排巨大的管弦,覺得卑微又幸福。

這著實是有些穿越時空和十分私己的審美體驗。我認為沒有任何古典音樂家真正超越了巴赫所企及的高度,最喜歡的康塔塔系列(Cantata for alto)聽了兩百多遍,越聽越覺得如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瀾 的精彩文章:

TAG:藍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