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給我在省會買房,55歲母親差點去做直銷

為了給我在省會買房,55歲母親差點去做直銷

GIF

「還不是要給你攢錢買房子。」我媽訕訕地說。她生性要強,一直想為我在省會武漢買套房。在她看來,女孩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免得以後無處落腳。

中老年人排隊領取保健品。圖片來自網路

文|新京報記者賈陽 編輯 | 滑璇

校對|郭利琴

本文約3012字,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去年下半年,60多歲的親戚老賈(化名)將微信頭像換成了紅底證件照。當時,我不太明白換頭像的理由,只覺得有些怪異。

直到今年年初,在報道一個名為「龍綏國際」的傳銷組織時,我混進了他們的微信群。

為了約束下線成員,該組織為每個層級建立了微信群,還要求群成員把頭像統一換成白底西裝證件照,並上報真實身份信息。那一刻,我想起了老賈,想來他也是陷入了類似組織。

我的家鄉在湖北十堰的一座小縣城。許多老人像老賈一樣,越來越信任微信群、朋友圈和各類手機APP里的內容。他們平日里積蓄不多,抗風險能力不強,但對微信上的「直銷」生意、理財產品十分熱衷。

真正讓我神經緊張的是,某一天,媽媽的微信朋友圈裡也出現了某款保健品直銷的廣告。

我無法再對這些專做老年人生意的帖子視而不見,對媽媽進行了各種說服工作。我希望她能明白:互聯網並非遍地黃金,那些閃耀著誘人光芒的理財、直銷,很可能是誘騙老年人上鉤的陷阱。

老賈所在群里的公告。

「研發產品的人得了諾貝爾獎」

媽媽在朋友圈裡轉發保健品廣告,是在去年下半年。那是一款含有「小分子肽」的「功能性食品」,比麵粉還小的顆粒,用40攝氏度溫水融化後服用即可治病。

廣告宣稱,它專為「腸胃病人群」「三高人群」「美容瘦身人群」等群體設計,具有降血壓、促進造血、修復肝損傷、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功能,甚至宣稱「補肽等於補生命」。

媽媽說,她是從老賈那裡知道這款產品的。年輕時,老賈做過我們縣城的商場經理,為人謹慎,不是那種輕易上當的人。安利在縣城盛行時,他還阻止身邊的人加入,怕是傳銷。

但年紀大了,老賈反而願意相信別人。比如購買小分子肽之前,就為另一微商組織換了微信頭像。

去年,老賈的妻子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跑了好幾家醫院,都沒有可以徹底治癒的方案。醫生說,這個病不好治,只能隔段時間輸一次血,維持著。

恰在此時,老賈身邊的一名中學老師告訴他,小分子肽功效奇特,興許能治好妻子的病。可是這種功能性食品880元一盒,一盒能吃5天。老賈每月只有幾千塊退休金,用來輸血治病都不夠,但他還是決定試試。

在中學老師「多拿幾盒,吃多了才好見效」的勸說下,老賈第一次就買了4盒,花了3500多元。可一個療程吃下來,妻子的病還是老樣子。

「但外省的一些人說,吃了之後身體確實比以前好。」老賈嘆了口氣,「也許是他們自己本身就會保養吧。」

儘管如此,老賈還是買了不少小分子肽,因為這是一款直銷產品,買回來再賣出去,可以拿到相應的獎金。「又能治病,還能賺錢,為啥不試試呢?」

老賈坐著大巴去了湖北某地,親眼參觀了小分子肽的廠房。那是一座以電商而聞名的城市,不少公司都有直銷牌照。這家公司也掛靠在一家有牌照的公司名下。在老賈眼裡,這就是最強有力的背書。

回家後,老賈學會了各種「專業術語」,開始向周圍人推薦,媽媽也是被推薦人之一。

此前,媽媽偶爾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轉發各種養生帖,對掛有新鮮名詞的帖子情有獨鍾。

我曾經偷看她的微信,發現她和不少年齡相仿的朋友,會相互轉發一些不知哪裡看來的保健帖、理財帖。轉完帖子,誰也不說話,但相同的帖子又會被轉發到其他人那裡。

這些帖子有著各種各樣聳人聽聞的標題,比如,「這個千萬別買,難怪絕症越來越多」「晚餐與體重和壽命的關係,幸好今天讀到」等等。有時,連喝水都能講出許多規矩。

但媽媽轉發小分子肽的廣告,還是讓我意外。在我的印象里,她十多年前便開始上網,在信息爆炸、魚龍混雜的虛擬世界,她並不缺乏辨別能力。

「媽,你不覺得這個小分子肽可能是騙人的嗎?」

想不到,她用廣告語回答了我的質疑:「你看,研發這個產品的人還得了諾貝爾獎。」我不信,用幾種搜索引擎搜索了那位專家的名字,並沒發現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信息。

為了防止老媽受騙,我上網對小分子肽產品進行了一番搜索,發現不止一種產品聲稱還有這種物質。就像上世紀的電視廣告一樣,每種產品都列舉了該物質的種種奇特功效,還會附上一張證書,證明它獲得過某種專利。

母親在用手機玩「跳一跳」小遊戲。

「還不是為了給你攢錢買房」

「別人買保健品為了治病,你有啥必要做這個呢?」

「還不是要給你攢錢買房子。」我媽訕訕地說。她生性要強,一直想為我在省會武漢買套房。在她看來,女孩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免得以後無處落腳。我也知道,她不願像電視里那些孤寡老人一樣,老了就被送進養老院。她曾多次說,將來哪一天,等我離京回來,她就去我那兒,一心一意照顧我。

2015年發生的事,打亂了原來的計劃。那一年春天,武漢的房價突然躥升,全國A股市場全線上揚。幾個月里,不斷有新人入市,全國人民為之瘋狂,似乎只要進了股市就能坐等收錢。

那場浪潮中,我的幾位表哥也都小賺了一筆,少則幾千,多則幾萬。

過去智能手機不普及、網路不發達時,我媽聽說有人炒股賺了幾十萬,總是擺擺手:風險太大。但那一年,她買房的念頭蠢蠢欲動,加上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各種股市信息,看了幾個月,她終於坐不住了。

4月的一天,我正在武漢讀大學,突然接到老媽電話。電話一通,她就讓我為她開個股票戶頭,再推薦幾隻能賺錢的股票,很急切。

聽聞媽媽要炒股,我在電話里一遍一遍重複提示風險,在微信上長篇大論狂轟濫炸。她不直接反駁我的觀點,只是甩來幾個股市上漲的微信鏈接,試圖說服我只要炒股就一定賺錢。

你來我往的戰爭僵持了一兩天。最後的結局是,我請在銀行工作的表哥幫她挑選了幾隻基金,我自此不再過問。在我心裡,大銀行的基金產品應該有保障。

不幸的是那場股災波及甚廣,老媽的基金也未能倖免。股災過後,我幾次打電話問她戰績如何,她總想一筆帶過:「虧了。沒多少,別問了。」

後來我才知道,她為了給我賺出買房錢,幾乎虧掉了自己的養老錢。表姐說,媽媽怕我急眼,一直不讓說。

從那以後,媽媽雖然還會照常給我生活費,但改變了自己的消費風格。她減少了淘寶次數,不再出門旅遊,生活用品也選便宜的買。她打聽了很多賺錢的方式,比如開餐廳、開網店、做微商,想要在股市外的戰場「扳回一局」。

也是那段時間,我大學畢業並找到了一份待遇還算不錯的工作。我拍著胸脯安慰她,「股市輸掉的那點錢,隨便就掙回來了。」

但她並不信任我,認為我的翅膀還不夠硬,仍然需要她的加持。她依然惦念著為我在武漢買房,哪怕加入直銷賺錢也在所不惜。

在父母的朋友圈「打假」

雖然小分子肽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毫無療效,但是靠著賣保健品,老賈每月能賺到三四千元。媽媽看到了,也想加入保健品直銷的隊伍,加速買房進程。

為了讓她懸崖勒馬,我在微信朋友圈裡公開「吐槽」了家中長輩,說他們寧願相信騙子也不相信子女。用詞之激烈,隔著屏幕都能聞到火藥味。

沒想到,我媽截了圖,炫耀似的把這條朋友圈發了出來,字裡行間流露出她被子女管教的幸福感,並且真的沒有加入這場「直銷」。

這讓我想到去年的天津靜海傳銷案。當時的媒體報道中提到,騙子們對老年人非常耐心,試圖讓他們感受親情般的溫暖,以換取對老人們的巨大影響力。

我的心裡咯噔一下:憑什麼騙子可以讓長輩感受到溫暖、可以佔據父母的社交空間?我為什麼不能佔據主動?

從那時起,我比以前更注重在父母的朋友圈「打假」,隔三差五就轉發一條關於保健品的闢謠帖,提醒長輩們防範風險。看到有科學依據的養生帖,我會群發給每一位我關心的長輩。我不想看著老人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被網路、被手機欺騙。他們購買各種理財產品、進行各種投資,一是出於對生活的焦慮,二是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加安逸。

今年春節之後,媽媽就56歲了,臉上的皺紋比過去更深,白髮比過去更多。

但她仍把為我買房的事記在心裡,還在「旅行青蛙」遊戲里養了一隻和我同名的青蛙 「陽陽」。

媽媽說,「陽陽」很聽話,出門旅行還會給她寄回明信片。

可我呢?我只顧著自己在大千世界前行,忘了在她需要的時候幫助她、照顧她,忘了在「霧裡看花」的時代拉著她一起走。

小時候,電視機里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長大了,慢慢明白,走得到的地方是遠方,回得去的地方是故鄉。

離故鄉越來越近,「年味兒」才越來越濃。故鄉那層層疊疊的煙火、蜿蜒曲折的小路、熟悉的菜香,甚至偶起的幾聲犬吠,都是辭舊迎新的標配。我們離開故鄉在外打拚,回鄉的期待卻不曾停歇。

2018年伊始,我們再一次凝望故鄉。在那裡,8年留學生度過了歸鄉後的第一個春節,大齡女人生下了二胎女兒,一個即將消失的村落拍下了一張全村福……

我們試圖呈現中國版圖上不同風貌的故鄉,從一個個故事裡勾勒大變革時代的微觀圖景、尋找故鄉給予新時代奮進者的給養。我們記錄他們的故事,也是記錄社會發展的印痕和力量。

洋蔥話題

你身邊有熱衷購買保健品的老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剝洋蔥 的精彩文章:

爺爺的潮州話
「票從窗口遞出來那一剎那,我差點感動哭了」

TAG:剝洋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