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寧一教授: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民族主義

楊寧一教授: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民族主義

原標題:楊寧一教授:世界歷史視野中的民族主義


摘要:民族主義是近代以來對世界歷史進程最具影響力政治和社會力量之一,是現代化的產物,經歷了形成時期、發展和擴散時期,在世界範圍內確立時期等不同階段,存在著原髮型和傳導型兩種基本類型。民族主義在歷史上既起到過積極作用,也造成過巨大破壞和災難。正確認識民族主義,總結民族主義演變歷程的經驗教訓,對當今世界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字: 民族主義,民族國家,現代化


民族主義是最能撥動人們心弦的情感。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伴隨著現代化的進展,民族國家逐漸建立與發展,並成為國際關係的行為主體。有學者認為:「自從民族主義進入世界歷史的現代化進程,人類的進步、繁榮、戰爭、大規模的暴行,如種族屠殺,大都是在民族主義的旗幟下,以國家權力和國家暴力的方式進行的。」[1]p245)因此,「民族主義是近代以來世界最強大的政治和社會力量之一」[2]p3),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近現代史的主題之一,以至英國著名左派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得出結論:「若想一窺近兩個世紀以降地球的歷史,則非從『民族』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種種概念入手不可。」[3]p1)冷戰結束後,民族主義又興起新的高潮。因此,研究民族主義為了解世界近現代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而且也有助於正確認識當前的世界。不過,民族主義研究在我國起步時間不長,眾說紛紜。本文嘗試勾勒出民族主義發展演變的歷程,從中總結出有益的啟示。


一、民族主義的形成

目前學術界對民族主義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一般認為民族主義最早興起於近代的西歐,以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為形成標誌,以後逐漸擴散到整個世界。「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認為世界是分為民族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命運;個體的忠誠首先是對他的民族;民族是一切政治力量的源泉;個人要想獲得自由、實現人生目標,就必須從屬於一個民族;每一個民族總是要通過自治方式表達它的真正本質;一個和平的世界只能是建立在民族自治基礎上的」[4]p63)。民族主義的內容包括強調本民族內部的同質,強調本民族與其他民族的差異,對民族的認同和忠誠,要求建立民族國家,渴望民族富強。


農業社會不存在民族主義。雖然伴隨著文明的誕生和發展,國家和民族在農業社會早已出現,但是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與民族有著明顯的區別。在農業社會,國家沒有明確的疆界和統治人口,不存在主權及其觀念。民族作為一種人類的共同體,往往與國家概念並不重疊,因此也不存在民族國家。對民族的認同和忠誠不是主要的社會思潮,愛國主義不具有普遍性和持續性。


在中世紀,西歐存在多種共同體,有羅馬教廷控制下的基督教世界,也有分封制度下獨立王國的諸侯,民族和國家只是其中之一。民族和國家是分離的,諸侯的領地很多是跨國度的。王權也沒有絕對的權威。由於宗教的普世性和封建分封制度,宗教和地域共同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遠遠超過了國家和民族,所以「大部分人的忠誠呈現出這樣的順序:首先我是基督教徒,其次是勃艮弟人,最後才是法國人」[5]p15)。


民族主義之所以首先興起於西歐,是因為西歐最早興起現代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民族主義誕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在原初現代化階段,商品經濟和商業的發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人口的流動性提高,加強了民族共同體內部的經濟聯繫,為民族認同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大多數個人的責任中心由社區轉向社會,由地方轉向國家」[6]p21)。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把人們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現實社會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權力特別是王權得到加強。通過馬丁·路德翻譯拉丁文《聖經》等方式,作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語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體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體的地位上升。「從1520年到1540年的二十年間,德文書出版的數量是1500年到1520年這段時期的三倍之多。這是路德扮演了絕對核心角色的一個驚人轉型」[7]p48)。


在走向近代民族的過程中,專制王權起到重要作用。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封建割據。在新興商人階層的支持下,西歐各國君主不斷加強王權,打擊大貴族等地方分裂勢力,剝奪地方各種共同體的權利,把居民置於國家的直接管轄之下,確保政治上的統一。在經濟方面,專制君主採取重商主義政策,扶植本國工商業的發展,使國家作為一個經濟單位得到強化。這些都導致地域共同體的地位下降。同時,伴隨著王權的發展,各國君主紛紛開疆拓土,引發連綿不斷的王朝戰爭。讓·博丹和格老秀斯等人出於制止戰爭的目的,提出了以領土控制為主要特徵的國家主權概念。這一觀念在三十年戰爭後簽訂的《威斯敏斯特條約》中得到確認,國家對內的最高權力和對外的平等被予以承認。這樣,國家具有了明確的疆界和人口,便於民族共同體的確定。


專制王權確立了民族共同體的基本框架,大體明確了本國與其他國家的基本區別。人們效忠的對象轉向了國家,王權成為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不過,專制王權時期的國家僅僅是形成中的民族國家,專制王權高居於民族之上,只是代表了王室的利益,並不是真正的民族和國家的代表。換言之,民族內部並沒有實現同質化。正如英國學者埃里·凱杜里所說:「在近代的歐洲,一大批領土主權國家被成功地建立起來,這些主權國家逐漸被集權的國王們加以鞏固和延續下來……但是,這些主權國家還遠不能作為民族主義語彙中所說的『民族』。」[8]p8


在法國啟蒙運動期間,啟蒙思想家們把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結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統的民族主義思想,批判君主專制毫不考慮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剝奪了民眾的自由和平等,否認君主是民族和國家的象徵,也否認王朝國家是自己的祖國,發出了「專制之下無祖國」呼聲,指出只有當臣民成為公民,成為國家的成員,民族共同體才會存在,祖國才會存在。


在啟蒙思想指導下,法國大革命爆發。由於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被摧毀,宣布了主權在民,人人平等,國家成為大家共同擁有的祖國,「等級和階級都不復存在,全體法國人組成了法蘭西民族」[9]p161)。人們擁有了法蘭西公民的身份,激發出高漲的民族主義熱情,投入到推翻專制制度和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鬥爭中。可以說,民族主義是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並在革命中得到普及。人們產生的「我們的生命和才能並不屬於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屬於民族、屬於祖國」[5]p22)。這一認識,體現了人們對民族的高度認同和忠誠。因此,法國大革命標誌著民族主義的形成。

美國獨立戰爭的情況和法國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十三州是英國的移民殖民地,居民本來與母國屬於同一民族,也沒有自己的國家,似乎沒有建立民族國家的條件。但是,北美十三州政治上實行自治,經濟上建立了一定的聯繫,同時又都受到母國的歧視排斥和掠奪,由此人們意識到自身的同質以及和母國的區別,形成了共同體的觀念,即民族意識。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想為這種民族意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民族主義指導下,北美十三州掀起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鬥爭並取得了勝利。


二、民族主義的發展和擴散


民族主義形成後,一方面在它的誕生地繼續發展,一方面向外擴散,逐漸推廣到全球。其中起到決定性推動作用的是工業革命。


在西歐,工業革命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的,由此形成了國民經濟,國內經濟聯繫緊密,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凸顯了民族國家的重要性。霍布斯鮑姆說:「經濟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顯然是依國家的疆界而定。尤其是19世紀,經濟基本上是以國家為單位所進行的國際貿易,而非以國際大都會為單位的世界模式。」[3]p27


大機器生產以其巨大的力量摧毀了農業社會的鄉村、行會等等各種共同體,人口自由流動,人們失去了原有的已經習慣了的共同體環境,感到無助和恐懼,選擇了民族共同體作為新的寄託。


工業革命帶來城市化,人口越來越集中在城市中,生活方式趨於同質化,人們相互之間的差異減少,便於民族主義傳播和彼此相互認同。


鐵路等新的交通運輸工具促進了在歐洲範圍內的人員流動,通過不同民族之間的接觸,加深了人們對自身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區別認識。報紙、雜誌、廣播等現代傳播手段興起,教育逐漸普及,便利了民族主義的傳播。


此外,統治者也利用民族主義,進行社會整合,加強人們對政權的認同,調動全民族的力量投入到激烈國際競爭中。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民族主義形成後繼續發展,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建立民族國家。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建立了維也納體系,德國、義大利等國仍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維持著封建統治,即使在法國也出現了復辟倒退,嚴重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建立統一民主的民族國家任務更加迫切。19世紀上半期西歐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等等,無不與建立民族國家的任務聯繫在一起。到19世紀70年代,德國、義大利實現了統一,西歐民族國家建立的任務基本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民族主義意味著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割據,具有進步作用。儘管建立民族國家有時也伴隨著對外戰爭,如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但民族主義的主要功能是對內的。


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歐民族主義進入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追求民族國家的富強。如果說,建立民族國家主要是民族內部的任務,那麼,民族富強要確立民族國家在世界各國中的位置,就不僅僅是一個民族國家內部的事情,涉及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民族主義在形成時期就表現出的消極的一面,即把本民族看得高於一切,此時佔據了主導地位。民族主義的性質也發生變化。在世界範圍內,西歐各國以「文明民族」自居,為了自身的繁榮,侵略掠奪它們眼中的「劣等民族」。在西歐範圍內,由於都是工業化的擁有主權的民族國家,如何處理民族國家之間關係問題突出出來。各國信奉的是零和搏弈的理念,把其他國家看作是對自己的威脅,相信他國的強大就是本國的衰弱,而為了本國的強盛就必須抑制削弱他國。於是,西歐各國之間展開爭奪霸權和殖民地的激烈鬥爭。民族主義不再和民主主義相聯繫,轉化為狹隘民族主義以至極端民族主義,統治者鼓吹本民族利益至上,宣稱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脅,煽動對其他民族的排斥敵視。民族主義是導致相繼發生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一時期的民族主義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受到小資產階級的擁護。因為他們「對其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自我定義皆感不安,他們痛苦地被夾在兩個階層中間:一邊是從不質疑、勞苦終日的下層民眾,另一邊則為根本毋庸置疑即可安穩度日的上層和中上層階級。於是他們只得藉助所謂的民族獨特性或優越性來安定自己,也因此他們才會對外來威脅特別過敏,從而和好戰民族主義兩相攜手」[3]p142)。


正因為如此,法西斯主義最初興起於小資產階級。他們受到急速進展的現代化的排擠,把一切災難歸罪於民主制度和共產主義,把自己打扮成民族的拯救者,把本民族看作是最優秀的民族,認為獨裁集權和擴張侵略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這種極端民族主義一度受到狂熱的歡迎,不僅是戰爭的根源,也是對現代化的反動。統治階級最終支持法西斯主義,其目的是用民族主義穩定統治,推動侵略擴張來克服經濟危機。


在西歐和北美以外的廣大地區,特別是亞、非、拉地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低於西歐,還不具備產生民族主義的條件。然而,由於與工業革命相伴隨的全球化帶來西方世界範圍的殖民擴張,造成了嚴重的民族危機,使民族主義強行啟動。從思想根源上說,這些地區主要是吸取了西歐北美的民族主義,或者說表現為民族主義從西歐北美向世界擴散。


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民族主義的形成與美國相似。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啟蒙思想影響下,該地區掀起獨立運動,由於受到母國的制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雖然取得了獨立,但是並沒有徹底完成建立民族國家的任務。


東歐地區民族分布複雜,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等異族統治之下,建立民族國家的任務異常艱難。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奧匈帝國、沙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因戰敗或革命而解體,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一大批國家在民族自決的旗幟下實現獨立。然而,有學者指出:「直到現在,東歐部分民族的民族國家建設仍然沒有最後完成。」[10]p76


在亞、非、拉地區,日本、中國、土耳其民族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民族主義是日本明治維新、走上現代化道路的精神動力。隨著明治維新的成功,日本產生「民族優越論」,把日本的富強建立在對亞洲鄰國的侵略上,使日本成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之一,也把本民族拖進了戰爭和苦難的深淵。


中國歷史上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家形態遠比西歐完備。直到19世紀末才出現民族的概念。中國的特殊歷史背景決定了自身民族主義的特點。在獨立、民主、富強的目標上,列強侵略日益嚴重,民族主義不得不首先選擇「獨立」[11]


土耳其的民族主義有著鮮明的特點,除學術界一般公認的世俗性外,它的民族認同擯棄了大奧斯曼主義,確定只局限在土耳其民族範圍內,這在當時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土耳其民族主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改革中同時推進民主和富強,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使土耳其迅速從「西亞病夫」轉變為現代化國家。


三、民族主義在全球的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冷戰爆發,世界分裂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矛盾主宰著世界,民族主義問題被掩蓋起來,顯得似乎不那麼突出。學術界長期比較關注的民族主義主要集中在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和歐洲共同體上。


戰後亞、非、拉民族主義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爭取民族獨立,建立民族國家。


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亞、非、拉地區民族意識空前覺醒,爭取民族獨立的力量得到壯大,湧現出印度尼西亞的蘇加諾、印度的尼赫魯、迦納的恩克魯瑪等一批傑出的民族主義者和思想家,掀起民族獨立運動高潮。同時,在國際範圍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提出的民族自決權得到普遍的承認,載入了聯合國憲章,有利於非殖民化的進行。到20世紀70年代,殖民體系基本瓦解,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民族國家的任務基本完成,實現了歷史性的巨變[12]


與西歐國家相比,亞、非、拉地區民族國家建立後,面臨著更為複雜的局面。毫無疑問,發展中國家的民族主義同樣追求民族的富強,有人將其稱為「經濟民族主義」。無論是在韓國,還是在新加坡,民族主義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過,對於大多數新興獨立國家來說,民族富強仍然要走漫長的道路。


不過,本文認為,新興獨立國家的民族主義不能簡單地概括為「經濟民族主義」。為了實現富強,新興獨立國家與西歐民族國家建立後的情況相同,還需要處理與鄰國的關係。所不同的是,發展中國家沒有如西歐那樣先明確主權後建立民族國家,因此與鄰國之間往往存在著大量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民族、宗教、領土等糾紛,再加上一些國家重蹈西歐歷史上自我中心主義的覆轍,民族主義膨脹,謀求地區霸權,導致地區紛爭不斷。值得指出的是,東南亞國家在這方面作出了良好的表率。儘管東南亞國家獨立之後,相互之間也存在許多爭端,但是採取了合作的方式,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來實現民族的根本利益,有人將其稱為「合作型的民族主義」。


更為突出的是,新興獨立國家雖然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建立民族國家的任務並沒有真正完成。因為新興獨立國家的民族國家建立沒有像西歐那樣具備充分的內部條件,並且經過了相當長的形成過程,內部的民族認同大體上得到解決。因此,發展中國家獨立後面臨的一個緊迫的任務是,妥善處理內部的民族問題,進行社會整合,加強經濟聯繫,實現民主,確立民族認同感。霍布斯鮑姆說:「最普遍的情況是,獨立一旦完成,各種衝突便告爆發。」[3]p212)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亞、非、拉地區民族主義興起後的主要功能表現在對外爭取獨立上,內部民族認同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造成獨立後內亂不已。


新興獨立國家中的民族主義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反現代化。現代化要求全面的社會政治經濟變革,必然觸動一部分傳統勢力的利益。這部分勢力利用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變動引發的民眾不滿,把現代化斥責為西方化而加以排斥,主張恢復民族的傳統,反對觸及自身利益的變革。這種反現代化的民族主義在新興獨立國家中有一定的市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表現之一。


在民族主義的發源地西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地區聯合組織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建立不僅僅是西歐國家為了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抗衡,重塑昔日輝煌而採取的措施,而且更重要的是民族主義出現新的變化。民族主義的消極方面曾經造成數百年戰亂。西歐各國,特別是法國和德國,從慘痛的歷史中吸取了教訓,為了本民族的利益,放棄傳統的相互敵對政策,走上聯合共同富強的道路,把歐洲聯合的理想變成了現實。作為歐共體起步標誌的煤鋼聯營建立的初衷就是通過聯營,便於了解其他國家軍備的重要物質基礎煤炭和鋼鐵的生產動向,防止戰爭的重演。應該說,西歐國家追求民族富強的目的沒有改變,但是調整了具體方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西歐各國之間再也沒有發生戰爭,而且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保持了發達國家的地位。


除此之外,冷戰時期民族主義是否還有其他表現?特別是冷戰以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否存在著民族主義?本文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近年來的學術研究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儘管美國強烈指責民族主義,但是實際上美國推行冷戰、謀求霸權本身就包含了民族主義。由於美國人不是來源於同一種族和文化,美國的民族主義與其他國家不同,主要表現為認為美國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最為優秀,美國有責任將其推廣到全世界的這樣一種使命感。在美國,「要想動員一種強大的大陸性天佑民族主義並不難。每當美國士兵在執行聯合國任務犧牲或被俘時,每當總統為美國軍事力量介入的對外政策而痛苦時,每當貿易談判威脅要支持美國的對手時,一種獨特的美國使命感就會在背後出現,使美國人感到實現民主和自由是他們共同的歷史責任」[4]p49)。美國在冷戰中鼓吹維護和推廣自由民主制度及其價值觀,敵視遏制其他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正是體現了這種美國式的民族主義。

即使在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同樣存在著民族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每一次成功的革命,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等,都是用民族來自我界定的」。「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說過:『馬克思主義運動和尊奉馬克思主義的國家,不論在形式還是在實質上都有變為民族運動和民族政權——也就是轉化為民族主義——的傾向』」[7]p2)。在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和共產黨的關係中,蘇聯經常表現出大國主義、大黨主義,其背後隱含著蘇聯的民族利己主義。蘇聯與美國長期冷戰不已,原因之一是蘇聯謀求本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蘇聯表面上宣揚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使本國的民族主義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正是因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出於民族利己主義,世界各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自身利益的鬥爭是正義的,具有明顯的合法性。


四、當今世界範圍內的民族主義


在冷戰結束後不久,霍布思鮑姆認為,雖然民族主義耀眼如昔,但它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已逐漸西斜。未來的歷史將是超民族和下民族的歷史民族和民族主義當然還會在歷史舞台上保有一席,但多半是從屬或微不足道的小角色」[3]p223)。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民族主義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由於下面兩個原因。


第一,冷戰時期被壓抑的民族問題暴露出來,尤其是在前蘇聯東歐地區,一些在高壓政策下長期得不到的民族主義訴求,由於蘇東劇變造成的失控和動蕩,一下子釋放出來,民族分離主義活躍。在這一地區,出現了二十多個新的獨立國家,而且車臣問題、波黑內戰等紛爭不斷。原來的生活不管是好是壞,畢竟是人們熟悉而且知道該怎麼在裡面生活的,如今這種結構全然瓦解,社會失序感也隨之日愈嚴重……中歐的民族主義或族群認同,是一種替代品,在一個碎裂的社會裡替代原先的凝聚作用。當社會崩倒,民族便起而代之,扮演人民的終極保鏢』」[3]p206)。


第二,冷戰結束後,全球化加速。在世界範圍內,不同民族與國家之間接觸空前頻繁,在加強相互聯繫依賴的同時,也使得相互差異更加凸顯,矛盾衝突增加,強化了對民族共同體的認同。而且,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居於優勢地位,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利地位。為了保衛民族利益,一些發展中國家拿起民族主義武器,與發達國家進行鬥爭。


本文認為,除了上述原因外,冷戰後民族主義的活躍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隨著冷戰的結束,意識形態逐漸失去了以往的支配作用,各國都在重新確定國家的指導思想。由於世界上基本都是民族國家,毫無疑問,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國制定政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由此民族主義代替意識形態,在相當一部分國家起到主導作用。例如日本在冷戰期間,表面上很少使用日本民族這個概念,然而在冷戰後,民族主義逐漸明朗化。右翼的極端民族主義明顯活躍,鼓吹皇國史觀,否認侵略戰爭,煽動對外的敵對情緒。保守派中的鷹派勢力壯大,主張日本對外採取強硬政策,在一系列與中國等亞洲鄰國的分歧中,頑固堅持本民族中心主義,拒絕通過協商妥協合作來解決問題。美國憑藉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採取單邊主義,更加大力推行美國的價值觀。有人認為,在當代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中,民族主義日益成為重要的動力,例如「2001917日布希政府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竟然宣稱,對於任何美國認為是美國利益的威脅,或未來可能成為威脅的國家,美國有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採取行動」[12]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後冷戰時代世界出現了泛民族主義的趨勢。


五、幾點啟示

民族主義是現代化及全球化的產物,它的產生與發展具有歷史必然性。在當今世界上,民族國家是國際關係的主體,民族主義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全球化在歷史上是引發民族主義的重要因素,今天依然和民族主義並行不悖,並不會因為全球化導致民族主義影響的下降。


民族主義產生至今,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從它的產生途徑來看,包括原生型和傳導型兩種基本類型。這兩種類型的民族主義形成、具體內容各個歷史時期的側重點等方面有明顯的區別,同時從歷史的總進程來看,顯示出民族主義的發展是有一定共同規律可尋的。西歐原髮型民族主義的演變歷程為傳導型民族主義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民族主義具有兩方面的功能:對內進行整合,通過加強人們的認同感,增強內部的凝聚力,緩和社會矛盾;對外強化本民族和他民族的區別意識,突出本民族的利益。這兩方面的功能可以相互作用,內部整合可以調動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對外,強化對外的區別意識可以緩和內部矛盾。


眾所周知,民族主義是一個雙刃劍,同時民族主義又有存在的必要,如何發揮民族主義的積極面,消除其消極面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本文認為,應該提倡合理的民族主義,也就是說,民族主義要保持在一定的度內。首先,一個民族不能僅僅以民族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也需要提倡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念,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更為重要。其次,每個民族都有民族自豪感,每個民族都渴望富強,同時也需要承認其他民族存在優點,承認其他民族渴望富強的訴求,不能把本民族凌駕於其他民族之上。


【作者簡介】楊寧一(1949-),男,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問題、東亞的區域化和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徐迅.解構民族主義:權力、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潛流:對狹隘民族主義的批判和反思[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2]徐波、陳林.全球化、現代化與民族主義:現實與悖論—「民族主義研究學術譯叢代序言.埃里·凱杜里.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3][]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民族與民族主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安東尼·D·史密斯.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5]余建華.民族主義歷史遺產與時代風雲的交匯[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6]布萊克.現代化的動力——一個比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7][]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埃里·凱杜里.民族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9]李宏圖.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10]王聯主編.世界民族主義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1]許紀霖.在現代性與民族性之間:張君勱的自由民族主義思想[J].學海,20051).


[12]曹瑞臣.現代化進程中的民族主義[J].世界民族,20043).


文章發表信息:《歷史教學》,2005年第10期刊發表


編輯:李詩奇

微信:li1074043812

(由木少君推送 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名著連載 l 法西斯主義
專家報告 l 中國歷史學的發展趨勢(3)新領域、新熱點與新發現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