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人的心裡,都留著苔花的位置

每個人的心裡,都留著苔花的位置

要不是過年,我家的電視不會打開。

真的,難得靜靜地坐在客廳看一會電視。大年初一晚,就因為隨意地朝電視瞟了一眼,整個人就被吸引了,心就被感動了。

在《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鄉村老師梁俊和他的學生們用最樸質無華的天籟之聲,詮釋了一首孤獨了兩百多年的詩,剎那間感動了億萬中國人。

人們為什麼感動?究其原因,無非有三。

一是詩作本身散發出一種積極的催人奮進的光芒。

詩是袁枚(清朝,1715-1798)寫的,名曰《苔》,內容僅短短二十個字: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全詩點睛之筆是「自」字。苔也會開花的,雖身處白日不到處,雖細小低微,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其生命綻放之後卻與牡丹一樣絢麗輝煌,因為牡丹是受人悉心栽培的,而苔花靠著自己生命的力量,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爭得一樣綻放的青春!

二是詮釋這首詩作的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傳遞了一種堅強的發人深省的能量。

詮釋這首經典詩作的人,是鄉村老師梁俊和他的學生——一群來自大山裡的孩子。梁俊老師想通過這首詩,告訴這群山裡的孩子們「我們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樣綻放,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他在孩子們心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今天,種子已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梁老師堅信,大山裡的孩子們也一樣能找到生命的價值,一樣能等到綻放出來的時刻

三是透過這個節目,讓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苔花的影子。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人生的進程中,有完美,也有殘缺。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自己的地位是高是低、環境是優是劣、財富是多是少以及貢獻是大是小,總會有那麼幾個時段,像苔花一樣處於逆境,然而大多數人,憑著自己的信念和毅力,邁過了橫亘在面前的一道道溝一個個坎,讓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這就是區區二十字的一首小詩,短短十餘分鐘的節目,卻讓我們熱淚盈眶,久久難忘的原因。

話不多說,因為關於這個節目的介紹與描述,網上比比皆是,不需我贅述。

突然想起,前些天,我寫過幾句關於石縫小苗的話。那些紮根在石縫裡的小苗,某些地方與苔花是不是有點像?

我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老漢活了五十多歲,經事很多,知世界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娛樂圈為什麼那麼多女明星能生雙胞胎,有什麼秘訣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