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播電影《紅海行動》透露未來解放軍作戰全新樣式

熱播電影《紅海行動》透露未來解放軍作戰全新樣式

狙擊手、無人機、坦克、導彈、索降、滑翔、巷戰等各種武器和戰術手段應有盡有,從單兵戰術到團隊配合高效流暢,節奏緊張且多條線多任務展開,大年初一上映的《紅海行動》無疑是讓普通軍迷腎上腺飆升的精彩特戰電影。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相對於以往的國內所有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全新的作戰樣式,即非正規作戰。習慣了大規模人海戰術的解放軍部隊,雖然對非正規作戰還比較陌生,但它必然是未來作戰的主要方式。

非正規作戰,是相對局部戰爭和武器衝突等正規作戰而言的,通常泛指國際維和行動、海上危機控制、海上軍事威懾、國際人道主義救助、多國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及配合海上封鎖進行的海上攔截、臨檢等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已經成為新安全觀念條件下的主要軍事行動,其特點是顯示國家威力、尊嚴和軍事實力,支持國家的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和海洋權益。

今天,我們從普及知識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未來戰場的「新景觀」。

01

非對稱作戰

從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開始,「非對稱作戰」登上世界戰爭舞台,隨後的南聯盟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引領世界潮流,大刀闊斧的創新實踐自己的軍事理論,並取得「零傷亡」「迅速佔領」等很好的效果,世界各國紛紛效仿。

可以肯定,隨著世界科技水平的發展,精確制導武器的普及,戰略戰術的創新,以及軍人本身安全的考慮,大國之間的肉搏戰已經不可能發生,但是倚強凌弱的非對稱作戰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時,陸上安全的摩擦危機,逐漸轉移到海上。海軍是一個國際性軍種,許多傳統和慣例有著特殊的國際特色,因而是開展此類行動最合適的一個軍種。軍艦是國家流動的國土和國家的軍事使者,和平時期軍艦的出訪,一方面能夠表示兩國間的友好,更重要的是顯示一國的海軍實力和科技水平。

當某個地區或海域發生危機時,如果及時派出艦隊前往,它能明確無誤地表明這個國家的態度,是支持、反對還是遏制。如果沒有海軍艦隊的配合,外交政策將黯然失色。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說過一句名言:「說話要和氣,但手裡要有大棒」,這個大棒就是海軍艦隊。他還有一句名言:「一千項外交聲明,頂不上一支海軍艦隊」。這些都說明軍事對外交的支持是極為重要的。

新時代的革命軍人,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之際,既要練好手中武器裝備,又要眼觀世界軍事變革,從而激發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精武強能的時代緊迫感。

2

法律戰

在開場不到五分鐘就被一句台詞痛苦雷倒:「絕不允許進入他國領海。」不可否認電影的其他方面都很精彩,但開場這句台詞讓我在整個觀影過程中都無法擺脫那種無奈和悲哀,甚至透過熒幕能聽到那些外國軍隊律師同行對中國軍隊的嘲笑聲。

眾所周知的政治工作三戰功能即: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但是目前我軍的三戰功能還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有力的外延探索實踐。一句「絕不允許進入他國領海。」一定角度反映出我們軍事法理鬥爭的片面和短板。

如該中國艦在執行與沿岸國有關的涉軍(解救)行動,那麼,艦長提示屬下不得進入沿岸國領海並無過錯。但是有觀眾對此評價說:我國海軍雖不精於國際法,但是不至於不知道無害通過的基本要件。事實上,軍事必要並不當然優越於後者,協調兩者的衝突是比例原則。更重要的是,即使談到實施軍事必要也是有條件的,即適用於交戰國之間。若該沿岸國與我國沒有發生戰爭的法律狀態就高調「軍事必要」實為一種法律分析的短板。

也有觀眾認為:電影台詞使用的是「我軍絕不允許...」,性質上應屬單方國際禮讓,而非除述的一項公認國際法規則或反映了我軍對該國際法規則的錯誤認識。從某種程度上看甚至是為憲章精神所提倡的,因為其避免了對沿岸國安全構成挑釁的嫌疑。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大以及持「和平共處」理念的第三世界國家力量的增強,是否有可能出於「國際禮讓」(通過習慣國際法的形成)將軍艦排除在「無害通過」制度的適用之外,從而修改82年的海洋法公約是值得期待的,因為這種期待從主體上來講是表達了弱國對其領海安全的擔憂,核心依然是基於對等原則。

我們感到,隨著時代發展戰爭越來越複雜,輿論和法律上的鬥爭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常態化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形勢下,政治工作「三戰」功能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3

外交戰

任何一個有歷史記憶的中國人都知道,兩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使中國在西洋人和東洋人的堅船利炮面前屈辱地低下了曾經高昂的頭臚,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尤其是甲午戰爭,敗得慘烈,敗得沉痛,可以說是一敗塗地,泱泱中華從此成為了倭人的奴隸。高升號被日本人擊沉,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滅,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的殘骸至今仍然在日本陳列著。

今天,時代已經變了,戰爭的形態已經變了,侵略的方式已經變了,但「弱國無外交」這一定律從來沒有改變。中華民族一天未曾實現復興,一天所面臨的仍然是極其嚴峻的形勢。電影讓人振奮,現實仍不得不令人警醒。

而國家強盛依靠什麼?正如電影中所表現的,是執有利器的強大軍隊。沒有利器在手,就如手無寸鐵的巨人面對全幅武裝的獵手,那怕再勇猛、再頑強、再機智,依然逃不脫被擊垮、被殺戮的命運。

甲子輪迴,今年又是一個戊戌年,又處在一個大變革、大轉折的時代,我們如何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如何抓住歷史的機遇,這應該是《紅海行動》給予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也是值得每一位有歷史責任感、有民族責任感的中國人所應思考和回答的最現實的問題。

(供稿:老班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之初 的精彩文章:

如何改變職業軍官的戎馬生涯?

TAG:兵之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