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賈錄會散文:家鄉的味道

賈錄會散文:家鄉的味道

作者:賈錄會(甘肅)

朗誦:陳秀河(吉林)

樊學軍(河北)

家鄉的味道

文/賈錄會

說起家鄉的味道,就不得不說到慶陽黃酒。慶陽黃酒歷史悠久,全國有名,從出土的陶酒器證明,在我國,酒的初釀可以上溯8000多年的歷史,尤以馬嶺鎮和曲子鎮的黃酒最為有名,可以和紹興的女兒紅相媲美。在文化底蘊厚重的慶陽,黃酒已成為一種詩意十足的文化,在慶陽農村,只有招持貴賓和重要客人時才用醇香醉人的黃酒。現在因各方面的原因,城鄉紅白喜事上多數人家都已經用白酒招待客人了,誰家要是用自釀的黃酒招待一回賓客,那立馬就在黃酒的引線下讓客人中很靦腆的男人都變得旁若無人,大口品嘗了。在美麗的慶陽,黃酒文化在史詩里,也在我們的生活里,更是在我們的民俗里。

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後,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父母親即使再忙再累,每年冬天都要給我們裝酒。母親把上好的黃穀米蒸熟後,加入酒麴,攪拌均勻並裝入缸內後密封,放在炕上用被子包裹得嚴嚴實實。臘月二十三晚上送完灶王爺後,母親就打開發酵了幾十天的酒缸,這時,飄著醉人香味的土製黃酒就等待著我們淋漓盡致地詮釋和品嘗了。第一個品酒的永遠是父親,他用粗糙的大手端起一大碗剛燒熱的酒,一仰頭把一年的甘苦一飲而盡,然後慢慢說:「嗯,今年的酒比去年勁大……」轉過頭又叮囑我們兄弟姐妹們喝時放些糖,別喝醉了,說完就又去忙他永遠也忙不完的活計了。

三十年前,外出務工的風在農村開始擴散,我告別故鄉跟隨村上的叔叔去了青海。第二年臘月,回家過年時特意給父親買了兩瓶青海產的崑崙大麴,想讓父親嘗嘗。因為父親出生在那貧困交加的歲月里,乃潦倒之人,平時是不喝白酒的,也喝不起。對於酒只喝母親釀的老黃酒,老黃酒雖然有些寡淡,但還是有酒的味道,有家的味道。即使如此,母親還是怕有病的父親不勝酒力,父親也知道自己身體不好,每次只喝一小碗,就是圖個心裡高興。望著離開兩年已經長高的我叮囑說: 「家裡窮,你要想辦法在外面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以後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要記得我和你娘,別忘了賈家溝有你的家,有你的根啊!我們都是受了苦難的人,家裡雖然窮,但是有一種東西是萬萬不能丟的,那就是我百年之後,你一定要好好孝順你娘,她這一生很不容易。」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從來不多喝的父親,那一次喝著母親自釀的老黃酒醉了。而我也在芳香濃郁、心身沸騰的發酵中醉得一塌糊塗。如今,我雖然已在城市安了家落了戶,但陪父親一起喝酒的幸福情景和飄著母親味的酒香卻永遠定格在心裡,多少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彷彿就是在昨天。

作家馮亦代先生寫過一篇《喝酒的故事》,提到廣東青梅酒、瀘州大麴、茅台酒、陝西貴妃酒、紹興黃酒等數十種,寫他父母常帶幼時的他去杭州西湖邊陳正和酒棧喝酒,讀來溫馨感人。工餘閒時約上三五好友,點上幾份小菜,溫上一壺酒,淺酙慢酌,娓娓而談,實為人生一大樂趣,至於那些酒肆惡客徒自喧嘩,吵鬧別人者哪有閑趣可言?更有酒品低下者強人所難強行勸酒,就更加令人反感了。

我有一位堂哥,喜歡喝酒而且就喜歡喝自釀的老黃酒,記得是九十年代,環縣的一位親戚家,老人過七十歲生日,七十歲在農村那可是大事情啊,堂哥和我們六七人去給多年沒見的老親戚祝壽,在酒桌上親戚家就用正宗的自釀老黃酒招待客人。我的這位仁兄不知道哪來的底氣,竟然和環縣的表兄弟們拼起了酒,看誰喝得多,誰贏了就給50元。不一會兒,有兩位的眼前就月朦朧鳥朦朧了。惟有堂哥一個人像喝飲料一樣,一杯接一杯,最後也是手腳不聽使喚了,洋相沒少出。第二天我問他: 「你何苦呢?」他說:「誰叫……叫他們開始那麼神氣? 神氣就得給我個個趴下!」我暗笑這幾人,拿什麼出氣不行,偏拿這麼好的黃酒出氣。看看,家鄉的黃酒在家鄉人的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充當著的角色和發揮著的效用。當然,現在大家很少有人用自釀的黃酒來待客了,一來人們都忙於挖光陰,沒有時間釀製,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沒有人會釀製了,你要想嘗一嘗家鄉黃酒的味道,只有去市場上買了,雖然價錢貴、包裝好看,但怎麼品、怎麼嘗也沒有母親用純傳統手工釀造出的黃酒口感純正,而且喝了還上頭,老覺得有化學合成的酵劑在裡面。

慶陽老黃酒孕育了慶陽人淳樸、善良、敦厚、熱情的「原生態」傳統性格與風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慶陽人淳樸、善良、敦厚、熱情的本源與本真的性格也是一種土,家鄉人老土的性格與老土的酒融合在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悠悠孕育、發酵,於是,在這一塊地域上便釀造出了較為特別而多彩的黃酒文化。

黃酒在黃土高原成了一曲不老的神話,黃土地上經久綿延的是曾經被苦酒泡出的日子,每一個上了歲數的隴東漢子,都在酒碗里放飛過理想、釋放過快樂和苦悲。每一次攪動黃土地激情的仍然是自釀老黃酒,自釀的老黃酒成了隴東大原上的太陽,一顆永遠燦爛的太陽。如今,我在城市裡也喝過很多度數高的、度數低的高檔酒。什麼葡萄酒、藥酒、紅酒、保健酒等等,但都品不出帶有母親味的老酒味。母親釀製出的老酒,把我年輕時的生活演繹得充實、完美,色彩斑斕,家鄉的老黃酒,雖沒有精美的包裝,但浸透了我一生的懷念與眷戀,我異鄉的日子裡,會永遠把這份醇收藏在心裡,讓其慢慢發酵,我自獨酌……

賈錄會,又名賈惠,在蘭州建安公司打工,桃林深醉文藝社社員。平常喜歡讀書看報,作品散見《甘肅日報》《甘肅詩詞》《潛夫山》《打工》《平涼日報》《隴東報》《散文詩》《鐵軍》《泉州詩詞》等報刊雜誌。從背影里多種莊稼,在城市裡多望故鄉。把那些曾經和經歷,把那些淚水和夢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隨歲月慢慢一同老去……

聽雨,本名樊學軍,朗誦愛好者,桃林深醉文藝社社員。獲第五屆中國詩歌節最佳朗誦作品獎和最佳人氣作品獎。近幾年一直活躍在網路朗誦平台,多次參加網路大型朗誦晚會演出。詩集《沒有詩的年代》特約播音。

蘇堤,本名陳秀河,朗誦愛好者。獲第五屆中國詩歌節最佳朗誦作品獎和最佳人氣作品獎。多年來一直活躍在網路朗誦平台,朗誦風格抒情、大氣、自然。經常參加網路大型朗誦晚會演出並出演多部廣播劇。詩集《沒有詩的年代》特約播音。

本期製作:張愛麗

文學指導:雨 街

邱 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愛麗的小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張愛麗的小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