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味蕾到心尖,經典之後《舌尖上的中國3》再造「現象級」文化品牌

從味蕾到心尖,經典之後《舌尖上的中國3》再造「現象級」文化品牌

《舌尖上的中國》作為中國紀錄片史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象級IP,來到第三季,足以證明其生命力。如何傳承前兩季積累下來的氣質、格調,更在食物之外尋得靈感、創新開拓,成為創作團隊帶來最可貴的專業啟示。

文 | 維斯

昨晚第一集《器》播出時,「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攜分集導演駱永紅、四川名廚蘭明路父子(第一集片中人物)在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在線直播訪談,與網友分享節目創作背後的精彩故事。兩個小時的網路直播,吸引了超過600萬網友上線參與。

從食到「器」,國人的「專屬記憶」永不變

熱鬧的大街小巷,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流連駐足過的地方;每一縷安靜的炊煙下面,是一群親朋好友圍著一個桌子談笑風生。喝酒吃肉,大快朵頤,嘗遍世間美食,盡看塵世繁華人生中再也沒有什麼比「吃喝」更值得開心的事情了。

柴米油鹽,煎炒烹炸,既是美食,也是人生百味。

不同於前兩季一上來就推出「美食」,「舌尖3」這次另闢蹊徑,更在與美食相關的人文精神里講故事。比如昨天播出的第一期,就以「器具」為主。從陶器、青銅、鐵器、瓷器,中國烹飪器具一路走來,伴隨著文明不斷前行,新材料的發明、發現與應用,燒烤、蒸煮、煎炒也相繼出現,中國烹飪方式產生了飛躍。

如第一期中的穿山灶就別有來歷!一個灶台七口鍋,蒸煮燉燜樣樣行,七口鍋同時操作,非常高效,當地著名的十碗席就出爐了。

七孔穿山灶

看完第一集以後我們才發現,片中的飲食器具,無論是烙餅的石板,地坑院上臨時砌建的穿山灶,還是內壁不上釉的有靈氣的泡菜老壇也都是每個人的「獨特記憶」,它可能不直接刺激味覺,但一定直達心坎。

飲食文化策展人歐陽應霽說「屏幕中的美好傳統價值與現實生活中的粗疏對照,觀影一剎那矛盾交鋒衝突,事後引起各方討論,帶來各種反思,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這一系列有擔當的紀錄片的真正意義,亦是當下社會現象本身。」

鏡頭背後的人和情感,都是「典藏匠心」

歷史的組成離不開人。在第一集導演駱永紅看來,製作這些器皿的人是我們鏡頭需要去表達的。器物最關鍵的是它跟工匠、跟工匠精神相關,跟它裡面所附著的這種情感相關。駱導在採訪過程中也提到,「片中人物甚至會有一種偏執感,就是專於一事,他們有一種精神,一個是能夠沉得下來、守得住,一個是能夠創新。」

濟南鐵匠李士貞一家世代制刀

對「匠人」的關注是這些年紀錄片的一個聚焦點,也是文化自信的提現。「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也表示,工匠精神是永遠不會落伍、不會過時的。傳統的東西,和匠人身上特別優秀的品質,是值得被保留的。像鐵鍋,雖然靠純手工製作很難滿足大眾需求,但還是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我們國家也有特別好的東西,也希望更多的觀眾了解我們的優秀傳統,這也是一種文化,器具上的文化。

在「舌尖3」的總宣傳片里,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愛是最好的調味品」。這句話來自於第一集的片中人物蘭明路,生活中的普通人都能從最簡單的事中洞察人生,成為哲學家。蘭明路平時工作繁忙,很少給家裡做飯,有一次難得抽出時間在兒子生日時為家人做了頓飯,家人非常感動,於是有此感言。

四川廚師蘭明路

除了蘭明路的故事,在「舌尖3」中也處處體現著這種從「美食」延伸而來的人生哲學。「無論是美食背後的人物故事,還是美食背後人與人的關係,還是美食背後的傳統文化,愛都是調出最好味道的佐料。」

對情感的鋪陳,或許不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但一定是最動人的「註腳」。

視覺奇觀外,「舌尖」記錄著人類的文明探索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註疏》里的這句話把「吃」在人類文明歷程中的位置標註了出來。「蟹仙」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談及的器物都是普通百姓日常所用。

人類可能起源於幾億年甚至是十幾億年前,而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古人類至少在500萬年前,之後經過漫長的演化才成為今天的現代人,在這期間發生了太多不為人知或者模糊不清的故事,絕大部分無法作為參考的理論依據。所以,探討飲食和人類文明的關係需要一個合適的起點。

一部紀錄片可以憑藉飽和的色調,動情的敘述吸睛不少。但真正讓它在普通觀眾之外,也受不少專業人士點贊的原因在於,它履行了紀錄片的記錄歷史的責任。人類在前行的過程中總能通過對食物的復盤,找到自身的價值。

片中,生活在山東章丘的鐵匠王立芳打了一輩子鐵鍋,他的兒子兒媳也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成為打鐵的夫妻檔。

打鐵這樣一件千年歷史的事,能穿越波瀾壯闊的時空,讓如今章丘的鐵鍋鑄造,自然能看到分十二道工序,七道熱鍛,五道冷鍛。這便是「舌尖3」里的歷史厚重感。

章丘鐵匠王立芳

關於食物與器皿的故事,在有著廣大疆域的中國,需要不斷地被覺知、被發現。專欄作家劉姝瀅說「有太多的食物,承載著過往時空複雜的故事與味道,都在默默無聞地消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器物,為講述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舌尖3」踏遍20多個省市自治區,115處地方,採訪了300多人,涉及400多種美食。接下來的幾天,它也將帶領我們於日常的混沌中尋找出屬於當下的實用性與美感。

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電視播出安排:

CCTV-1綜合頻道:

2月19日(正月初四)至2月26日20:00首播,一共八天,每天一集;

CCTV-9紀錄頻道:

2月19日(正月初四)至2月26日20:00同步播出,一共八天,每天一集;

CCTV-2財經頻道:

2月20日(正月初五)至2月27日17:40檔(周末18:40)播出,當天23:00檔重播,一共八天,每天一集;

CCTV-4中文國際頻道

2月25日至3月4日18:00檔播出,一共八天,每天一集;

亞洲版:2月23日—3月1日、3月3日18:00檔播出;

歐洲版:2月20日—27日5:00(倫敦時間21:00)播出;

美洲版:2月20日—23日、26日、28日—3月2日9:00(紐約時間20:00)播出;

CCTV-7軍事農業頻道:

3月3日至3月6日7:20檔播出,一共四天,每天兩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前哨 的精彩文章:

《靈魂擺渡》編劇小吉祥天:偶爾殘酷、總是溫情,需「擺渡」的原來只是人心

TAG:影視前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