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科學家發現海鳥正在改變食譜:魚類減少只好改吃魷魚

科學家發現海鳥正在改變食譜:魚類減少只好改吃魷魚

科學家們研究了最近一個多世紀的海鳥標本,通過對標本中的羽毛進行同位素分析,他們發現這些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鳥正在逐漸改變自己的食譜:從偏好吃魚逐漸轉向為偏好吃魷魚等無脊椎動物。這或能揭示在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的改變。這一成果發表於2018年2月14日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海鳥的食譜正在變化

遠洋生態系統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海洋區域,這片巨大的自然環境一直受到氣候變化、污染與商業捕撈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非常複雜,在以往的研究中,僅靠漁業提供的數據與海洋科考,很難得出令人非常信服的結論。

對此,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的科研人員泰勒·加涅(Tyler O. Gagne)與同事們對海鳥標本中的羽毛組織進行了同位素分析,成功的獲取了從1891年到2016年這125年間生活於北太平洋的8種海鳥的食物度量參數。這一研究發現,北太平洋的海鳥正在逐漸改變它們的獵食偏好。

生態學研究新方法:同位素示蹤

「生物總是在收集數據」,論文的通訊作者范·霍滕(Van Houtan)表示,「我們的研究則是一種逆向工程——在植物或動物中找到特徵樣本,看看它們記錄了什麼,然後轉化為有用信息。」

例如,食物鏈中的氮元素最初是由浮游植物生產,進而可以通過「浮遊動物-小魚-大魚-鳥類」這一食物鏈條最終積累在鳥類的身體中。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蹤來從鳥類羽毛中收集鳥類的飲食信息,而且還能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來找到以往研究中可能遺漏的數據模式。

通過這種同位素分析,可以準確的得到海鳥飲食的營養特徵,尤其能夠有效的分析出它們的營養來自於脊椎動物(如魚類)還是無脊椎動物(如魷魚)。

研究人員稱自己的研究方式為「海洋記憶實驗室」。加涅說,它能夠科學地提供一種評估漁業丰度和海洋生態系統變化程度的新方法,意義重大。「在這一科學領域,即使是10年的數據也是令人鼓舞的,」他說道,「而這是一個近130年的數據集,真是太棒了。」

人類活動正在影響海洋生態

海鳥在食物鏈中位置的不斷改變為海洋生態系統中更廣泛發生的複雜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這些變化可能對環境或經濟產生更重大的影響。海鳥屬機會性捕食動物,它們的飲食會根據不同獵物的可獲得性而變更,所以,研究海鳥的取食行為也為海洋生態系統變化提供了一個視窗。

研究人員發現,肉食性海鳥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或稱營養層級)正在呈現下降狀態。尤其是在1950年開始推廣工業化遠洋捕撈以後,這一速率開始加倍下降——鳥類對於魷魚等更低等的動物攝食量明顯增加。這或許預示著,生態系統結構的巨大改變應當歸因於商業化捕魚、氣候變化及海鳥對其環境變化所做的適應性改變。

同時,文章中指出,有至少4種海鳥的進食量在逐漸下降——這或許與人類的工業化捕撈導致魚類減少有直接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克隆猴早就有了,中國的體細胞克隆猴進步在哪裡?
投彈手甲蟲:可發射灼熱毒液,並從蟾蜍的胃裡逃生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