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最忠實的夥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正
月
初
四
2018,我們迎來了戊戌狗年,
今天小銳陪大家來聊聊狗狗與人類的那些事兒~
GIF
1、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
談起狗狗,小銳最先想到的是阿八每日在澀谷站接主人回家時的溫馨畫面;是主人去世後,阿八依然在澀谷站等待,淪落成毛髮稀疏、身體羸弱的流浪狗模樣,還有最終去世的悲傷結局。
沒有尋常影劇作品中捨生救主的橋段,卻比那些更直擊心靈、令人感動,無論雨雪風霜、驕陽似火,無論在外面流浪多久,十年如一日,阿八永遠守候在了他們曾經分別的地方,直到生命盡頭。
汪星人,是鏟屎官親愛的家人、小朋友成長的夥伴,也是兢兢業業的檢疫犬、救助犬、導盲犬等,他們用短短的一生,融入並陪伴在我們的生活各處。
GIF
2、狗作為微生物轉移的渠道
但是很多情況下,人們認為狗會攜帶很多病原微生物,不利於人體健康。尤其許多女性,聽說與狗狗接觸會得弓形蟲病,因此在準備懷孕或懷孕時很擔心,生怕造成胎兒畸形,對狗狗避之若浼。
對此小銳有話說:狗狗心裡苦啊,狗狗不是弓形蟲感染的傳播者,並不會將弓形蟲帶給孕婦(指正規接受疫苗的狗狗)。孕期不食用生食,才是避免弓形蟲感染的良策。
GIF
那麼,寵物狗到底能否傳播微生物給主人呢?
來自美國的Knight團隊對取自60個家庭,159個人,36隻寵物狗的皮膚、口腔和腸道微生物進行了解析。結果發現相比沒有寵物狗的家庭,擁有寵物狗的家庭,家族成員表現出更高的微生物多樣性和相似的菌群結構,其中特別是皮膚微生物呈現高度相似,可見寵物狗作為中介,使得微生物在不同家庭成員間得以轉移。
GIF
3、狗狗能降低兒童哮喘發病率
一般認為,嬰幼兒應儘可能遠離細菌環境,也總擔心狗狗身上的微生物會給小孩帶來健康隱患。但科學家的發現,卻與此相反。
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與寵物狗共同成長的兒童,具有更低的哮喘發病率。通過統計在2001-2010年間出生的100萬孩子,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在27.5萬學齡兒童中,與寵物狗/貓共同成長的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無寵物組低13%。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符合衛生假說的,例如在生命早期接觸一點污垢和細菌,可以預防日後患過敏性疾病風險。雖然沒有可靠的數據來顯示兩者之間的直接聯繫,但是,與寵物狗相處可以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功能,促進健康方面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
GIF
4、生命早期宜與狗狗相伴
2013年,Kozyrskyj團隊以收集加拿大嬰兒縱向發展研究中登記的嬰兒的糞便樣品為研究對象(24份4個月大的嬰兒糞便樣品,其中15份為家中有寵物狗/貓的嬰兒糞便樣本),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和寵物共同生活的嬰兒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提高,更高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被認為與宿主免疫功能正相關。
GIF
2017年,Kozyrskyj團隊擴大研究,選取了746名嬰兒開展實驗,結果進一步驗證了寵物組嬰兒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提高(70%),並且寵物組嬰兒表現出更高的瘤胃球菌和顫螺菌屬含量,這兩種有益菌的缺乏被證實與過敏性疾病和肥胖相關,其中瘤胃球菌豐富的嬰兒過敏性疾病患病率降低。
並且寵物組降低了出生期間陰道B群鏈球菌的傳播幾率,該菌可以導致新生兒患上肺炎。基於上述研究基礎,阿爾伯塔大學獸醫和微生物流行病學家Hein Min Tun提出「生命早期與寵物接觸可以降低過敏性疾病和肥胖發病率,作為預防疾病的工具」。
其實,有研究人員也對20個50-80歲成年人有無寵物狗環境下的血液、皮膚、唾液和糞便樣本進行了對比,觀察到寵物組人體炎症相關細胞因子水平的降低(與抑鬱症、痴呆症、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相關),可見,寵物狗能顯著影響人體的情緒和免疫系統,可以說狗狗真的是我們從少年到老年的好朋友。
展 望
眾所周知,抗生素、飲食對腸道菌群具有重要影響;事實上,大量研究證實寵物對人體腸道微生物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未來,需要重視基礎研究進行成果轉化,例如肥胖的個體傾向於擁有肥胖的寵物狗,是否可以通過改善寵物狗的飲食,通過寵物狗減重,傳遞微生物,實現人體的體重控制。
在過去的十年里,狗的普遍體重增加了,美國一半以上的寵物狗超重或超肥。對飲食和狗腸道微生物的研究表明:
餵養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狗表現出更高的擬桿菌和丁酸梭菌含量;
餵養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狗中觀察到擬桿菌和厚壁菌比例下降;而產氣莢膜梭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含量增加;
並且肥胖和超重的狗更容易受到飲食干預,為世界寵物食品改良,減少肥胖奠定了堅實基礎。
或者,從狗身上分離獲得對人體有益的菌群,製成藥劑補充給無寵物狗人群。
參考文獻
[1]Gupta S. Microbiome: Puppy power[J]. Nature, 2017, 543(7647):S48.
[2]Tun H M, Konya T, Takaro T K, et al. Exposure to household furry pets influences the gut microbiota of infants at 3–4 months following various birth scenarios[J]. Microbiome, 2017, 5(1):40.
[3]Lax S, Smith D P, Hamptonmarcell J, et al.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icrobial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indoor environment[J]. Science, 2014, 345(6200):1048-52.
[4]Fall T, Lundholm C, ?rtqvist AK, et al. Early Exposure to Dogs and Farm Animals and the Risk of Childhood Asthma[J]. Jama Pediatrics, 2015, 169(11):e153219.
[5] Jin S S, Christian L, Costello E K, et al. Cohabiting family members share microbiota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their dogs[J]. Elife, 2013, 2(2):e00458.
撰稿:陳聰聰
編輯:王霞


TAG:銳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