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該如何照顧你,我的90歲的父親母親?

我該如何照顧你,我的90歲的父親母親?

李先生60歲時,按時辦理了退休手續,本來他可以繼續工作幾年,但退休前,沒有時間陪伴父母,總覺得對父母虧欠些什麼。父親已經90歲了,母親也快90歲了,弟弟妹妹尚未退休,身為長子的李先生不僅有一種盡孝的責任感,而且感覺與父母共度晚年是一種幸福美滿的生活。

1.家庭養老不容易

但與父母共處一室,長期密切生活在一起時,卻不是容易的事情,李先生很快就感到照護父母比上班還要累。隨著年齡增長,父母的行動開始變得遲鈍,坐在沙發上,站起來費力,需要攙扶。大小便也無法自理,需要跟隨。吃飯時常常會把湯水撒到胸前,自己還渾然不覺。原來不舒服的腿腳,癥狀也越來越重,咳嗽吐痰更是成為常態。幾年下來,父母進醫院越來越頻繁,李先生的醫學和護理知識也隨之暴長,與他人談醫論葯時,也變成了「醫學專家」。

更嚴重的問題是父母性格脾氣也有了很大變化。過去,他們看電視恨不得天天看到「再見」字樣出現,每天早早就坐在沙發上,等待著他們喜歡的電視劇開始,家裡所有人到點就給他們讓齣電視頻道。現在卻不停地換台,很難有節目讓他們滿意。有時即使盯著熒屏,實際上卻在發獃。

原本和睦相處的父母,漸漸有了摩擦,而且頻次在增加,強度也在增大,溫和的母親開始變得不可理喻,常常為一件小事與父親爭執,並且與父親的分歧越來越大,即使父親退讓躲避,母親仍然會追著父親不依不饒,一定要討個說法。父親不甘其擾,老毛病心梗複發,只好住進醫院。

母親站在鏡子面前,看到鏡子里的自己和兒子,不知其中是誰。有時會很神秘的告訴李先生,在屋裡某處站著人,並指給他看。李先生頭皮發麻,也很害怕,不得已把家裡的鏡子等可以映像的東西包起來,以免母親產生幻覺。

儘管父母強烈反對家裡請保姆,但李先生依然堅持,父母最終接受了保姆,也逐漸適應了家裡有外人的生活。幾年過去,父母得到兒子精心照護,雖然身體狀況隨著年齡繼續衰弱,但老人家過著正常的晚年生活。殊不知,這是兒子艱難付出的結果,這種付出的代價,就是一直身心健康的李先生身體也開始有些不適,精神壓力更是與日俱增,白天要幫助父母與病魔鬥爭,特別要與母親的失智周旋,軟硬兼施,想盡一切辦法讓母親安靜,避免母親不去干擾父親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好不容易度過一天,安頓父母上床睡下,但睡覺至半夜,有時會突然驚醒,然後去到父母床頭看看。他感到了一生從來沒有過的身心疲憊。

2.機構護理問題多

李先生意識到,這樣下去,父母不倒,自己會先倒下,而且以一己之力已經很難把父母照護得好,於是與弟妹商量,決定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在尋訪多家養老機構後,詳細考察了當地一家條件較好的養老院。這家養老院位於市區,院內有人員和設施比較完善的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素質和數量也還說得過去,而且距一家三級甲等醫院也不遠,與其它幾家比較下來,這是一家理想的養老院。

開初,養老院確實令人滿意。父母二人包了一間房,房內設施比較齊全,管理人員、醫生、護工也比較負責,特別是年輕的護理人員每天圍繞著父母照護,熱情的稱呼父母「爺爺奶奶」,讓父母感到不同於家庭的溫馨。養老院的環境、人力、設施等等,確實讓李先生輕鬆許多,但好景不長,很快母親的養護遇到了難題。護理人員對一般性的護理事務可以做到周到溫馨,但遇到一些精神養護問題卻顯得明顯經驗不足,母親在家中的問題再次出現,經常要糾纏父親,而護理人員為了避免兩位老人發生衝突,經常拉住母親,不讓她接近父親,但在母親的意識里,卻覺得與丈夫接觸天經地義,你們阻止我反而「不可理喻」,每每此時,便與阻止她的人「鬥爭到底」。養老院的護理人員,除了約束的方法,往往沒有其它方法解決母親的需求。

3.重回家庭也不易

無奈,李先生又把父母接回家,所幸父母家房子夠大,兄弟姐妹又商量把家庭的大廳改為主要的護理空間,同時僱傭了兩名護工。走進房間正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四張床,兩位老人各一張,兩位護工各一張,其中,失能失智的母親的床是醫院專用護理床。

看著躺在床上沒有意識的母親,看著行動遲鈍的父親,李先生已經沒有太多焦慮,甚至以往難以排遣的心理壓力也開始淡化,充斥心中的更多是近於麻木的無奈。父親的身體疾病像一顆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炸彈,而失智的母親又漸漸失能,失能失智的狀況也與日惡化,李先生不知道父母這樣的狀態還能維持多久,在他的朋友圈裡,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已經卧床二十年。同齡朋友聚會,幾乎所有人都有「老老人」贍養,幾乎所有人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養老是大家最集中、最關心的話題。

多年養護父母的體力透支和心理煎熬,李先生做好了很長遠的思想準備,他知道現在還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哪怕與妻子、兒子、孫子多聚一會兒,哪怕與朋友外出旅遊一次,甚至哪怕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美美的睡上一覺都成為奢侈。養老護理,他久經沙場,練就了堅韌的意志和剛性的心理素質,不怕繼續堅持下去,他計劃打一場持久戰,只是隱隱有些擔憂,自己已經60多歲了,如果自己的身體出現大的健康問題,今後該怎麼辦。

4.如果養老院不是母親「悲慘的荒島」

60歲的「小老人」要照顧90歲的「老老人」,我們身邊的「李先生」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擔心不是害怕持久戰,而是來自「如果我生病了,父母怎麼辦」。李先生的父母中途雖然進過一家條件較好的養老院,但養老院很明顯無法滿足母親的需求,一種被大家理解遠大於身體照護的需求。她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毛病,即使生活在養老院里,也渴望家庭的溫暖,希望家人、他人理解自己,而不是把她當作怪人對待,儘管她的言行確實讓他人感到不正常。

目前,李先生父母被照護的方式是我國大多數養老院的做法,我們也慣常以無微不至作為標準來評判養老機構的優劣,但在人文養老創始人貝克教授看來,以這樣方式管理運作的養老院是一座「悲慘的荒島」,入住養老院的老人無法與不同被養層次的老人有充分的接觸,也無法與親人生活在一起。很明顯,對於李先生的母親來說,她正是生活在這樣的「荒島」之中。即使年近90,生理的老化可以使老人心理產生變化,並不會使老人心理需求減少,甚至被他人關心理解的需求願望更強烈,他們比過去更需要關心,更需要親近,更希望與家人、社會接觸。令人失望的是,這樣正常的、合理的需求願望以及派生出的接觸行為,在很多護理機構及護工眼裡是「危險的行為」。

但是,失了智的母親真的危險嗎?失了智的母親真的什麼都沒有意識嗎?她倔強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找父親理論,一次又一次地與阻止她的護工「抗爭」,正是說明她對親人的理解、對家庭溫暖的需求是強烈的,只是她無法準確表達。正是因為養老院及護理員對老人的需求表達理解不夠,或者以自己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揣摩失職失能老人,才一次又一次地造成了衝突,可以說,母親被困在一座沒有理解、缺少認同的「豪華監獄」之中。

真正傷害母親的不是養老院對老人身體的護理水平,而是中規中矩的院舍化、流程化的養老院對母親「精神的摧殘」。母親需要的不僅是附近的三甲醫院,也不僅是技術一流、素質優秀的護理員,而更多的是對她的需求的關注與認可。如果養老院對母親的精神需求多關心一點,多了解一點,儘可能創造機會、創造條件讓她與父親、與家人、與她感興趣的人與事充分接觸,能滿足父母對家庭生活的眷戀,同時能提供溫馨周到的照護服務,李先生絕對不會把家變成一個「迷你家庭養老院」,那麼在承重的養老負擔中得以解脫乃至獲得老年快樂的不僅是幾千萬個父親、母親,也是幾億個作為子女的李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謎友開心交流群每日五謎資料
早教啟蒙第四講:理解能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