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滿親情的年味

裝滿親情的年味

2018年

戊戌狗年正月初五

裝滿親情的年味

文 水墨禪心

春節

親情與孝道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隨著母親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讓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的歌聲,迎來了瑞雪兆豐年的戊戌狗年。很久已來,母親晨起時所唱的這首《國歌》已成了我們家的晨鐘,不由自主的我們也隨著母親的歌聲,一同唱響這中華大地新春依始的第一天。

八十多歲的母親,跟很多老年人一樣,不覺中她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驅向兒童化。對待生活中的著事著物已漠不關心,眼裡、話里、笑聲里都簡單了很多,不再向過去那樣關心子女料理家務,每天很多的日常事物都是由父親在做。兒女們邀請她去住兩天,她總會說,我們走了這麼大的家誰看啊?東西丟了咋辦?

隨著母親性格的改變,膽子也越來越小了,怕一個人在家,怕一個人走路,沒有安全感。她喜歡做的事誰也說服不了,好的時候反應極快,對生活中事物的理解比我們還透徹,如果想聊一件事,誰也說不過她,她會用你想不到的話語與你對話。可是發起脾氣來,誰也拗不過她,也只有父親才能把她一時的煩燥調整過來。在她的眼中只有父親才是他的靠山,一眼看不到老伴她都會著急惦記。

年前,妹妹把孩子玩遊戲抓的很多小動物玩具送給她,她童心未眠興趣大發,把玩具一個一個的擺在沙發上,讓妹妹給她和玩具拍照。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飯,父親給重外孫壓歲錢時,她在一邊看到了問父親,咋沒有我的壓歲錢呢?父親笑著從兜里掏出兩張百元票說,這是給你的。母親高興的接過來揣進了兜里。可沒過一會兒她又把錢掏出來還給父親,說怕弄丟了。五年前,家裡歷年放鞭炮的事多數是由母親來做的,自從她記憶力下降行動遲緩,我們怕不安全就不敢再讓她去放鞭炮了。三十晚上,看到孩子們下樓去放炮,她就扒在窗台上,眼望著樓下的煙花騰起,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寵著她,護著她,愛著她,讓生病的母親在親情的呵護下有著依靠和安全感。人老了害怕孤獨、更怕寂寞。寂寥的生活讓他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對人生找不到方向,在內心支撐著的只有這濃濃的親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老話是經歷史的沉澱,人們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對於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人來說,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兒女們相對也到了中年,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孝道」對我們來說可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從古時起,就有《三字經》和《二十四孝》作為人生教育之根本。知道老的《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那孝感動天的一個個小故事,曾是激勵中華民族子孫後代尊老愛幼的典範。而「孝」在今日的社會,似乎已是一個「過氣」的詞,感覺那似乎是十分遙遠的故事。其實細細想來,它好像又近在咫尺,離我們並不遠。

2012年8月13日,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動標準 。新「二十四孝」簡潔易懂,朗朗上口;包括"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等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的行動準則。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與舊「二十四孝」形成對比,就是想告訴大家,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我們對「孝」文化的理解,既要傳承又要有創新。

我們長大成家後深深體會到,父母把我們從小養大所付出的辛苦和愛心。而現在很多家庭因上班或是照顧孫子忙不過來,只能把有病的老人送到托老所或是敬老院里照顧。年前,我們去小區的托老所慰問,看望那裡住著的幾位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們看到有人來,雖然興奮卻不怎麼說話,看得出孤獨和寂寞讓他們越發沉悶。托老所里很乾凈,居住環境也不錯,但條件再好也無法與家裡相比,無法讓老人享受到親情的溫暖。所以養老已不是一個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全社會都在探討和關注最適合的養老方式。

養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現在提倡的「抱團式」養老和「同居式」養老是一個很好的養老方式,但它受限於身體健康、脾氣秉性及興趣愛好相同等條件的制約。人老了很多時候就跟孩子一樣,想法變了、思維也變了,能在一起和平共處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深感我們這一代家中只有獨子的人養老的困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說人出生之初,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也許有一天,當我們老了也會童心未眠,這《三字經》就會成為我們人生新的起點吧。

百善孝為先,百孝不如一順。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禪視野 的精彩文章:

TAG:墨禪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