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問:教育孩子,接納等於「妥協」?

第三問:教育孩子,接納等於「妥協」?

教育孩子,接納等於「妥協」?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發現,孩子會製造各種所謂的麻煩,比如不做作業,不去洗澡,不去睡覺等等,這時,我們都會急著去做一些行為,來改變現在的狀況,但,當我們做不到改變的時候,我們就會靜下來,不做任何嘗試,但這時候,我們就會猶豫,我們的不作為,究竟是接納了孩子還是向孩子妥協了。

在這,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我們不需要把接納還是妥協,這件事提到首位,而是對自己的感受進行分析。

妥協

何為妥協,用兩個詞來形容,就是放棄迴避。我們因為努力了,所以放棄;我們為了解脫,所以迴避。但,這只是片刻的安寧,真正是沒有作用的,並且這是一種被動的行為,這樣的被動,會阻隔了我們對孩子的愛,無論孩子做了多少壞事,我們該愛孩子還是要愛孩子,畢竟我們父母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不然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被愛的,然後孩子進行自我否定,自暴自棄。

而且縱容孩子,會讓孩子做出更多我們不希望他做出的事,這時,我們要反思,我們為什麼會放棄孩子,這又說回了前面,我們急於去做一些行為去改變現在的狀況,但,這就要看清自己,是否越過了界限,對孩子進行了過多的干涉,也就是看下,自己是否有一顆控制孩子的心。

接納

何為接納,也用兩個詞來形容,就是調整關注。承認自己暫時是無能為力的,讓自己靜下來進行調整,和孩子共同面對問題,和問題待在一起,不迴避,並且關注它。

當事件發生時,我們家長都會產生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給予孩子支持,讓孩子更有力量去面對問題。

所以,把接納換一個詞,就是允許,我們要允許孩子,並且表達我們對孩子的信心。打個比方,就比如,當孩子看電視不去做作業時,我們家長首先要先靜下來,調整自己現在想要做一些行為來調整現狀的心情,然後向孩子表達,他不願意寫作業的心情,對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對電視的節目很感興趣,你不願意停下來去寫作業,我也沒有辦法讓你願意去寫作業,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的」,靜下來,讓自己和孩子一起面對「不願意寫作業」這個問題,慢慢的,你和孩子就會得出一個答案。

做專業的家庭教育內容服務商

愛善學堂

音頻|視頻|圖文|直播|活動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在家裡 的精彩文章:

TAG:愛在家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