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本書,你看了嗎?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告訴了我們一個樸素而深刻的道理,讀書能讓萬里外之美景立於眼前,讀書能跨越時空,讓古今中外人的思想交匯碰撞。
在這冬日的某個下午,坐在窗前,陽光溫柔和煦,靜靜的讀一本書,品一杯茶,亦或偶爾抬頭看一段風景,那該有多麼美妙啊!假期的時間雖不長,但書里故事的時間卻很長。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兩本適合在寒假閱讀的書籍吧。《我們仨》和《瓦爾登湖》,你,讀過嗎?
我們仨
01
作家小覽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02
內容介紹
該書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女兒與丈夫先後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夢幻的形式表現了這段深重的情感經歷。第三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03
精彩書評
「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絳在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相繼過世後,寫下的大半生經歷。沒有說教,沒講大道理,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只是行雲流水地講了一家三口這些年的生活。經歷了不少苦難,不僅僅是他們的,更是那個年代人的。
」
瓦爾登湖
01
作家小覽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共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而《瓦爾登湖》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02
內容介紹
該書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他個人、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但這種挑戰不是對現實自我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03
精彩書評
「
梭羅的歸隱跟陶淵明不同,跟我國古代的多數名人逸士不同。他不是因為厭惡官場,也不是出於對污濁世事的失望才選擇隱居湖畔。他的歸隱,讓我想起黑塞筆下的樹:「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由於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士,而像一些偉大而落落寡合的人物。」這一段話,恰能和很好地描述梭羅。
」
書
本想多推薦幾本的,但細想覺得書不在多,讀透則靈,每一本經典,都足夠我們品味一個假期都不止了,靜靜地閱讀,讓心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慢慢沉澱下來,體味歷經滄桑的文學大家們的心路歷程,更能讓我們成長。
供稿│執委會權益服務部
編輯 | 羅未名
責任編輯 | 李欣濃 吳雙雙 張鑫源


TAG:天津醫科大學學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