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經濟是個很玄很萬能的東西嗎?

共享經濟是個很玄很萬能的東西嗎?

在被定義為資本寒冬的2016里,共享經濟是風口上最肥的豬。不少「共享經濟」項目如雨後春筍,原因就是一句話,投資人喜歡。

But...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共享經濟同化嚴重,比如大量集中在出行、居住、二手三個方向。似乎每個共享模式的項目都能融到錢,可是除了行業老大之外也似乎每個項目都沒賺錢,只是靠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和估值向前發展。

所以,如果是創業者,應該怎麼對待共享經濟這個看起來很玄很萬能的東西呢?

。。。

首先,從邏輯分析的角度,要先下定義。

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弱化「擁有權」,強調「使用權」。無論是資源還是技能,因為私有化而沒有被發揮全部功效的擁有權,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價值。

也就是說,共享經濟並不是一種商業操作模式或者所謂的創業新概念。共享經濟是一個動作行為,主語是擁有者,賓語是使用者,利潤是擁有成本和使用價值的差值。

通過定義可得兩點:

1.在商業操作手段上,通過共享經濟這個行為動作獲利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擁有(ofo,摩拜單車等),一種是聚集擁有者(短租平台、二手轉賣平台等)

2.成本和使用價值的差值非常小

。。。

繼續分析共享經濟這個創業動作,加上資本方,我們會發現共享經濟模式中的玩家有三個,資本方操作者(創業者)、個人(個人擁有者+個人使用者)。

三個玩家中,因為共享模式本質就是擁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不管怎麼玩,個人玩家都會得到利益。

而對於操作者(創業者)而言,命運就和上面得出的兩點相關了。

1.無論是自己擁有模式還是聚集擁有者模式,都有極高的邊際成本。只有流量到達一定程度,才有盈利可能。所以如果初期沒有大資本支持,必死。

2.由於巨大的邊際成本,只有統一(比如單車)或者標準(網路車標準、民宿標準)的產品才能持久。

3.因為流量大的項目才能盈利,所以同一領域裡的共享模式最後只會剩下一個或兩個。

所以創業者應該明白,大熱型項目最後贏家一定是那些根紅苗正的資本擁有者,後進入的小玩家必死。

那才進入遊戲的創業者玩家還有機會么?

有,就是產生流量,通過流量獲利。

因為這個模式中個人玩家一定得到利益,他們需要付出的一個代價是,沒有話語權

就比如滴滴最開始有補貼的時候特別便宜也特別火。中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黑司機傷人事件,但是從來沒有被大的發酵過,因為就算有安全風險,坐車還是便宜。

也就是說,這個遊戲中,個人玩家的舒適度基本不重要。

也就是,只要你能提供利益,你就可以順便在這些流量中塞各種會給你帶來利益的東西。比如廣告、比如強制收費模式等等。

當然,拿了流量利潤就不要再貪個人玩家的利潤了。

比如春節滴滴不加錢就打不到車這種行為就是明顯的自我作死。

有一條規律亘古不變,貪心沒有好下場。

資本方呢,其實沒什麼好說的。

與其說資本寒冬是冷靜,不如說是通過跟從來降低風險。

大熱項目不擔心沒人接盤,所以就算是項目本身邏輯根本不可能盈利,只要有後面人接手就不會賠。相對於去審核每個項目的邏輯去判斷的風險而言低了很多。這就可以理解一個問題就是....為啥那些投資方有錢不自己干呢?

當然啦,一定有一個最後接手的人玩脫。而且這種模式的持續就意味著投資不可能冷靜。然後死一大片項目,然後再繼續資本寒冬....

大家開心就好。

所以最後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方一定是認真評估每一個項目風險邏輯的投資方(比如所有敢於領投的投資方)

。。。

跳出共享經濟之外,兩件事情很重要:

1.用新概念作為創業核心是自毀型行為。對於自身來說,用新概念來講故事,就算拿到錢也不知道為什麼拿到,成功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成功,如果一直不盈利....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只能告誡自己堅持到底。雖然精神很勵志,行為依然沒有意義(蠢)。對於市場來說,會出現很多劣質項目佔用本來就不多的流量和資源,對於好的項目傷害很大。而且會使投資方估測的風險更大,資本寒冬越長。

2.不能做到自盈利的創業項目都是耍流氓。

註:所有內容為GENO邏輯研究原創首發,一切形式的重複,GENO擁有追訴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ENO邏輯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GENO邏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