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美華人廣受爭議的女作家,為母親寫作:譚恩美

留美華人廣受爭議的女作家,為母親寫作:譚恩美

譚恩美,美國書商將她包裝成「美國華裔作家第一人」,但在一些評論家看來,她的寫作「延續了西方國家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偏見」,從而她又是飽受爭議的。

文 / Nora Krug

譯 / 兔恰恰

編輯 / 趙老實

原文 /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entertainment/books/amy-tan-still-joy-lucky-after-all-these-years/2017/10/10/a2bbb788-a573-11e7-b14f-f41773cd5a14_story.html?utm_term=.858138707a67

距離譚恩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喜福會》出版後的二十多年,她仍然很願意和採訪她的記者談論這本書的事情,因為《喜福會》寫得正是她的家族故事。

譚恩美,英文名是艾米·譚,1952年2月19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父母都是華人。她自小在美國長大自幼感受著「中美文化的衝擊」,長大以後,成了一名作家,為「文化衝擊」寫作。

作品以描寫母女關係和美國華人的經歷為主,在美國拿了許多文學獎項。美國書商將她包裝成「美國華裔作家第一人」,但在一些評論家看來,她的寫作「延續了西方國家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偏見」,從而她又是飽受爭議的。

今年,她已經66歲了,仍然活潑又有主見,標誌性的波波頭有白髮浮現,但她絲毫不在意:「賣書和我的發色沒關係。」

3歲的譚恩美

除了寫作,她很有其他興趣,她喜歡談論政治,喜歡素描——時常會在湯不熱和推特上po她自己的素描畫作:「我並不擔心人們會批評我畫得不好,他們就沒指望我能成為一個職業畫手。」

她還喜歡鳥類,尤其喜歡蜂鳥,這項愛好讓她遠離對政治議題過度著迷。她甚至還玩樂隊,在和好友斯蒂芬·金共同組建的搖滾樂隊里,譚恩美是主唱。但她認為自己唱歌並不好聽,樂隊只是玩票性質的。但音樂給他們帶來了很多樂趣,他們還曾經到世界各地公開演出過。

無論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歌手,譚恩美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足夠幸運的人。而她的上一代神作上上一代,用自己生活的苦難,為她的成長鋪平了道路。

和斯蒂芬金組成樂隊

一直以來,譚恩美的家族故事以及她與母親的關係都是她寫作的重點。去年她出了一本回憶錄《過去開始的地方》,更系統直面地講述了她的人生經歷:她與母親困難的關係,她的父親和兄弟的死亡,以及在她幼時,祖母吸鴉片過量致死的事,都有很詳盡的描寫。

譚恩美說,中國是她的家族傳奇開始的地方。她的父母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移民到了美國,媽媽黛西之前在中國已經結過一次婚,走的時候還有三個女兒留在中國。黛西的第一任丈夫是國民黨高級軍官,對她很不好,經常打罵動粗,在外花天酒地,回來就對她拳打腳踢。

黛西為了逃跑,不惜故意坐牢,在獄中和前夫打離婚官司。後來,她就去了美國,和譚恩美的父親結了婚,生了兩男一女,譚恩美排行老二。

譚恩美在回憶錄中描寫她童年時候的家:她們家的地板很受蛀蟲的歡迎,雙層床旁的踢腳板和廚房水槽旁的牆壁,都被蛀蟲破壞。但現在她的居住環境很好,她的輪椅可以輕鬆進入房裡,房中裝有滑動門和扶手。

譚恩美與她的家人(1960年)

譚恩美和母親黛西的關係很複雜,她因為和母親的關係寫作,因為她想讓她的母親更理解她。一度,她們的關係很差。在譚恩美年輕時,她曾經想和一個德國軍官私奔,但母親以死要挾不讓她和這個男人在一起。再後來,譚恩美的弟弟和父親去世,黛西精神崩潰了,對譚恩美的毒打更加變本加厲,動不動就威脅要自殺。

他們家裡人請了一個風水師來查看,算出帶母親和弟弟去瑞士會對她的病情有幫助,於是她們分開了。

在1999年,她的母親因阿茲海默症去世,去世前,譚恩美一直在關心照料她。在黛西病逝前,她曾經對譚恩美說,她很傷心她對女兒做的一切,希望女兒能夠原諒她。母親的道歉來得太遲了,但總好過不來。譚恩美很高興:「多年伴隨我的陰影散去,心靈傷口一下就被醫好了。」

媽媽是譚恩美寫作最重要的素材,她們之間隔著中美兩國文化的衝擊,曾經互相不懂對方。直到她年歲漸長,回憶中,她開始理解母親。

她評價她的母親黛西是個活得很不容易的人:「我母親的生活經歷是美國人無法理解的,我也是慢慢才理解她的。這個過程不容易,父親死了,她沒了依靠,後來哥哥也死了,誰能不崩潰呢?她一輩子都活在悔恨中,不能原諒自己,把所有的不幸都歸結於自身。人生總不能一直活在悔恨和痛苦中吧?我在我的第二本書《灶君娘娘》(這本書的靈感來源就是她的母親)里說過,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生活,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但我媽媽試圖改變兩者,所以她活得很辛苦。」

譚恩美的長篇處女作《喜樂會》,也是根據母親和祖母的故事寫作而成的。在這本小說出版以前,她是個專欄作者,但她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個作家。在她六歲的時候,她的家人告訴她,她註定成為一個神經外科大夫,這麼多年來,她扭轉了她的命運——成了一名作家。

譚恩美的奶奶(左),可能做過妓女,最後死於吸食鴉片過量

她學習了語言學,在正式出書以前,她用語言天賦幫助了不少殘疾兒童。直到後來,她出版了一系列的長篇小說,還發表了兩本兒童讀物。但她認為,她最重要的一本書,是她的回憶錄。

「喜福會」

這本書里包含了許多她最私密的想法、過去的隱私,想起那些,甚至會讓她留下眼淚:「在真正寫作我自己的隱私時,我很矛盾,因為那是我的私事。」她在書里寫了這麼一句話。看到網友的留言,她的心情也很複雜——她的媽媽如果還活著會怎麼看待這本書?

「往事開始的地方」譚恩美回憶錄

「她大概會說:是的,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即便這些事情和屠刀一樣,甚至更糟,」譚恩美說,「但這些事情都是關於我的,所以我要把它們記下來。」

真知小人物日曆

在被歷史的蘋果砸中之前,

每個人都是小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二月不完全觀影清單
實在太玄幻——漫談褒姒(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