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在新年裡,我們都要走親訪友拜年問好。雖然大多數親戚朋友是無法見面的,現在通訊發達,不光可以打電話、發簡訊,還可以用微信等方式送出自己的祝福。如果是古代,是如何對相隔萬里的親友拜年呢?其實,早些年風靡一時的賀年卡,在古代也有,而去是很重要的傳遞信息的手段。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拜年帖,大致是由信件、門狀、名片而演化過來。宋代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這裡所說的「名刺」就相當於拜年帖。明朝文徵明則在《賀年》說:「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只不過,由於古代讀書識字的人不多,加上拜年帖本身雖然不值錢,但委託或差遣人送信卻不是人人都能負擔得起。所以,拜年帖這種方式一般也只流行於達官顯貴、朝堂百官、文人雅士之中。到了清朝,繁文縟節相當多,拜年帖就更為風行。

李鴻章就曾經遇到過一次棘手的事情,這件事雖然小,但折射出清末官場之中的兇險。

崔國因和李鴻章同為安徽人,又因為家貧而聰慧,早年在李鴻章所在安慶的家中擔任過私塾老師。雙方非常信任和了解,李鴻章對崔國因非常賞識。後來崔國因考中進士後,就是在李鴻章的大力幫助下,步步高升,擔任過翰林院庶吉士侍讀,並授國史館編修。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但是,崔國因為人直率,不僅和朝中的同僚關係處理很糟糕,對於光緒、慈禧也多有抨擊之言。在中法戰爭中,崔國因直接上書朝廷,針砭時弊,提出若干項改革措施。這一番愛國之心非但沒有觸動朝廷,反倒得罪了一大幫人。為了保護他,在李鴻章的運作下,崔國因於光緒十五年出使美國、日斯巴尼亞(今西班牙)、秘魯等國,成為了我國早期的外交官之一。

崔國因這一去,就在光緒十八年底才歸國,歷時三年多。按照當時的交通條件考慮,年年回國過年是不可能的,電話、電報也不算普及,因此,崔國因還是按照老傳統,向國內寄送拜年帖。作為公使,他也向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寄來了拜年帖。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當時的總理外國事務衙門大臣就是李鴻章,他的職責之一是將出使海外的大臣所遞交的奏摺代為轉交給朝廷,當然也就包括請安折、拜年帖了。本來,這點小事,無需他親自動手。就因為是崔國因寄來的,他隨手看了一看。

崔國因的拜年帖寫得倒是中規中矩,大概是多年的海外遊歷磨平了他的稜角,有可能是因為新年的喜氣沖淡了他的怨氣,內容都還比較符合要求,沒有什麼問題。李鴻章原本長舒了一口氣,但當他再仔細核對一遍時,不由大驚失色。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原來,他發現崔國因的拜年帖上的印花居然印反了。如果放在現在,可能沒有人會在意,但在當時,這可是大不敬的行為。事情鬧大的話,崔國因被殺頭都是有可能的,而一手提拔舉薦他的李鴻章,肯定也脫不了失察的罪名,會受到牽連。

李鴻章又檢查了一下崔國因一同寄來的三十多封公文,印花基本上都是反的,他嚇了一身冷汗。收到信件、公文和拜年帖時,已經到了年關,讓崔國因重新再寄一份肯定是來不及了。不過李鴻章自有他的辦法,終於圓滿解決了此事。

總理衙門收到公文後,就要送去奏事處,由他們再交給皇帝和太后。李鴻章提前和奏事處打好招呼,不過雖然他權力很大,據說也被敲了一竹杠,奏事處向他「索京蚨八千」。收了錢之後,辦事的官員也很老練,呈遞奏摺的時候做好了手腳,遮掩了印花,才算把這件事給糊弄過去了。

這位大使向皇帝拜年,卻驚得李鴻章一身冷汗

後來,李鴻章想起此事還是冒冷汗,他特意將一封奏摺的印花剪下來,寄回給崔國因。他希望以這種方式提醒崔國因,以後做事要謹慎小心,不可以再犯如此的錯誤。

可能也就是這些繁文縟節的原因,加上與朝臣的關係處理太差,崔國因歸國後不久就辭官。他寫下了《出使美日秘三國日記》後,再投入經商的浪潮中,也闖出了一番天地。

參考資料:《出使美日秘三國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戰只打了五天,卻影響了中國近三百年
曾國藩借錢過年,在京城時請客拜年,在家鄉時走親戚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