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習俗知多少

正月習俗知多少

嫏嬛書房

家有了書房 靈魂就有了棲息地

關注

正月習俗知多少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涵和特點。

初一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隋代杜台卿在《玉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 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 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 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初二

大年初二俗稱迎婿日,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孩子們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初三

正月初三又稱為「肥豬拱門」,為人子婿有看望老丈人的傳統,女子回到娘家所備的禮物一定要是雙數,禮物越多越能保佑自己和父母的安康吉祥。

初四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老黃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初六

正月初六俗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初七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漢族人民在這一天帶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多祈福納吉、求平保安的願望,表達了人們對「人」本身的尊重。

初八

正月初八傳說是眾星下界之日,民間常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燈碗形似小小高腳杯,有泥質的也有銅質的,內放豆油,燈捻用「燈花紙」捻成。宜放生祈福,積德行善。

初九

正月初九傳說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

初十

農曆正月初十日,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祭石感恩。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

十一

正月十一俗稱「請紫姑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漢族民歌也有「十一請子婿」一說。

十二

正月十二是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有藏剪刀,收舊鞋,捏老鼠嘴,搭燈棚等。

十三

正月十三又稱為「燈頭生日」。有點灶燈、扎彩燈的習俗,在這一天,民間要在廚灶下點燈,以保佑一年炊食無憂,稱為「點燈灶」。

十四

正月十四「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拜臨水娘娘」好不熱鬧。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

十五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歷代這一節日都有觀燈習俗,故稱燈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經典閱讀

書香生活

智慧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嫏嬛書房 的精彩文章:

《隨園食單》中的飲食文化

TAG:嫏嬛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