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點中醫診斷理論,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護者

學點中醫診斷理論,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護者

點擊麥地拾穗關注本公眾號

猶如收割後掉落麥地的麥穗,被珍惜的人撿拾起來一樣,任何人對人生的感悟、生活中真趣、旅遊中的風景、家務中的竅門、育兒中的經驗、甚至你的奇思妙想,都可以當作麥穗撿拾到這個籃籃子里。期待你的加入!

**********************************************

西醫診斷治療靠譜不靠譜?

靠譜。

為啥靠譜?

因為西醫有理論支撐,也有實踐依據啊。細胞學說,然後解剖學,然後診斷學,醫藥學,以及化驗、B超射線等輔診。

這麼說,靠譜不靠譜,就看有沒有理論支撐,有沒有實踐依據嘍?

中醫診斷非常靠譜。理論支撐么,遠的《黃帝內經》什麼的不說了,實踐中常用的理論巨著就有《傷寒論》、《針灸甲乙經序》、《瀕湖脈學》、《神農本草經》等。今天,就從《傷寒論》來說一說中醫的診療。

《傷寒論》原書本來叫《傷寒病雜論》,作者張仲景,本名張機,字仲景,東漢南陽郡涅陽人。在流傳過程中,《傷寒病雜論》被分解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著作。

漢代以前,醫學著作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經,就是基礎理論著作,一類是經方,就是經驗用方。張仲景把這兩家融為一體,創立了理法方葯相結合的辨證論證體系。這是中醫臨床醫學的基礎。

當代中醫用的版本,是劉渡舟老師主編的《傷寒論校注》,底本是明代趙開美的《翻刻宋版傷寒論》。

在古代,「傷寒」有廣義狹義的區別。廣義的「傷寒」是指一切外感病的總稱。這裡的外感,是指風、寒、暑、濕、燥、火,以及疫癘之氣等外來邪氣傷人以後所發生的外感病。狹義的「傷寒」是指人體感受風寒邪氣。(風為百病之長,只有寒邪沒有風邪帶領,寒邪不能單獨傷人)

《傷寒論》10卷22篇。分為前四篇、中十篇和後八篇。

前四篇分別是:第一篇《辨脈篇》,第二篇《平脈篇》,分別講述辨別病脈和正常人脈象,是仲景脈學的精華。第三篇《傷寒例》,討論外感熱病的成因分類,以及治療、護理和預防原則。第四篇《痙濕暍》(暍,念ye)講痙攣一類病、濕邪導致的病和中暑。這一篇只談到癥候,治療方葯在《金匱要略》。

中十篇是「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第六」、「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七」,以及辨陽明病、辨少陽病、辨太陰病、辨少陰病、辨厥陰病,然後是「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十三」、「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第十四」,這十篇叫做「六經病證篇」。

後八篇是「辨可發汗證脈證並治篇」、「不可汗篇」、「汗後篇」、「可吐篇」、「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汗吐下後」。這八篇叫做「可與不可」諸篇。

在《傷寒病雜論》中,張仲景用六經辨證的方法來辨外感病,在《金匱要略》里用臟腑經略辨證的方法來辨雜病。這種辨證方法是在理論指導下,辨出證來,據證立法,然後方隨法出,形成一個完整的辨證論治的診療體系。

貫穿《傷寒論》的是六經辨證,也就是三陰三陽辨證(太陰、少陰、厥陰,太陽、陽明、少陽)。然而我們看《內經》,手足各有六經,實際十二經,《傷寒論》以六經分篇,是循《內經》定例,寓手經於足經中。

現以六邪之「寒」邪為例,講發病之理。

經,氣血流通之處。臟腑與某經相通,即為某經之腑,其流通之氣血原由腑發出,而外感之內侵遂多以腑為歸宿。陽經為陰經之表,太陽經為表中之表,其經大都在背,實為周身之外廓,周身之營血衛氣皆賴其衛護保合,且具有充分之熱力,為營衛抵禦外感。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肌肉,其脈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肋絡於耳,故胸肋疼而而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咽喉),故腹滿而嗌干;五日厥陰受之,厥陰之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經絡受病入於腑者,故可下而已」。(我理解是病發展的五個層次、階段)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熟悉?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就是很典型的中醫辨證理論的真實再現。(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前幾日,在知乎上看到某中年男人的岳父,因感冒而住院最終不治離世,甚是遺憾。中醫本可治療的。無他,扶陽氣、保衛氣、存津液而已。

說完了「理」,再來說法、方、葯。

法,包括治則和治法。治則就是「扶正祛邪」。治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溫法、清法、補法、消法」。另外,還有針葯並用,針灸並用的方法,以及藥物和食療並用等方法。

方,《傷寒論》112方,選葯精當,配伍嚴謹。多一味葯少一味葯都影響療效,而且劑量準確,療效可靠。

葯,《傷寒論》涉及到湯劑、丸劑、散劑、灌腸劑、含劑、吹鼻劑、滴耳劑等等的製法和用法。

由此可證,中醫非常靠譜!

在這裡不得不多說幾句,中藥已經成為影響和限制中醫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了。民國時期,名醫張錫純方中用白頭翁,檢視其葯是為白茸下帶根2分許,名為漏蘆。又有方中赤小豆,取來之葯為相思子(紅豆生南國)。另外,追求經濟利益下的弄虛作假,以及炮製的簡略程序,草藥採摘時機等等,都極大限制了中藥的發展、中醫的發展。

客觀的講,西醫已經而且仍將在很長時間裡繼續成為人們日常不適時的選用診療方法。畢竟,靠譜的中醫和靠譜的中藥要在這個時代發展壯大,需要更多的人關注、關心和支持,需要更多的人潛心學習、鑽研中醫理論,需要更多的人種好葯、制好葯。

最起碼,學點中醫理論,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護者!

參考資料: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之《傷寒論講義中醫》

郝萬山《傷寒論》講座

猶如收割後掉落麥地的麥穗,被珍惜的人撿拾起來一樣,任何人對人生的感悟、生活中真趣、旅遊中的風景、家務中的竅門、育兒中的經驗、甚至你的奇思妙想,都可以當作麥穗撿拾到這個籃籃子里。期待你的加入!

閑雲古道,一個大學老師的公眾號

常按二維碼識別後關注閑雲古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永遠的足球精靈!致敬小羅,綠茵場忘不了你
90%喜歡動漫的人都看過這部燃劇,你看過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