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一

《佛說無量壽經》講解一

好 消 息

應眾蓮友祈請,宗柱法師慈悲,為我們講解《無量壽經》大意,隨喜感恩師父法布施功德!隨喜蓮友們請法功德!本平台將陸續發布講解內容,敬請有緣多加關注。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若論講經說法,非吾障重慧淺之輩所堪;故撮古今祖師大德註解之精華,以饗有緣。俾共沾法味,咸增信願,同赴蓮池,悉成佛道。

《無量壽經》凈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這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時」是五時,「教」是八教。五時就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首先是華嚴時,華嚴時是佛初成道時,坐菩提道場,直接說出圓頓一乘大法。就像太陽剛出來先照高山,攝受界外的根熟的大乘菩薩,小乘根基的聲聞、緣覺,雖見而不能睹真容,雖聽而不能聞圓教。

第二時是阿含時,主要以四阿含經為主,都是小乘的戒、定、慧的經典,接引的是聲聞,講苦集滅道。

第三時是方等時,主要講大乘佛法,當時佛講完《阿含經》之後,因為見到一切聞法的人都已經得到了決定的信心了,於是就要接引這些學人進一步發菩提心,直取佛果。在這個時段,多講一些貶抑小乘讚歎大乘的法,講了八年。例如《維摩詰經》、《勝蔓經》、我們的凈土經《無量壽經》,也是在方等時講的。

第四個時是般若時,這個時段主要是為了讓小乘的學人,回小向大,發菩提心向大乘。因為小乘根基的人,情執沒有消滅掉。所以佛大談特談般若空慧,泯除小乘人的知見,所以般若是講性空的經典。

最後一個時,是法華涅槃時。這個時段佛見到鈍根的眾生,根基逐漸地成熟了,所以說《法華經》,《涅槃經》,主要是開權顯實,匯三乘歸於一乘。雖然前面講了聲聞乘、緣覺乘、還有菩薩乘,最後在法華會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只有一佛乘,稱性之談,令一切眾生都能成佛。

那麼在五時說教之中,第一時就是華嚴時,《華嚴經》在一代時教中,被尊為「經中之王」,為什麼是經中之王?因為這是佛的稱性直談,也就是直接談佛果地的境界,非常的高妙。雖然在場大眾也有二乘人,聲聞、緣覺,更有一些天人在場,可是他們是如聾如盲,既聽不到,也看不見。聽不到一乘的圓妙頓法,看不見佛的報身。當時佛顯現的是盧舍那報身,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佛的報身就是盧舍那佛,法身是毗盧遮那佛。每一尊佛都有法、報、化三身,當時釋迦牟尼佛在華嚴會上顯現的是盧舍那報身佛。佛的報身非常的莊嚴,身高有一千丈。我們經常看到經典說: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身高有說一丈二,有說八尺,八尺金身,或者是說丈二金身,一丈也不算高啊。可是盧舍那佛的報身,就有一千丈高,我們凡夫的眼睛是看不完整了,太高大了。而且在場聽聞《華嚴經》的當機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是四十一個等級,從初住到等覺。

圓教初住菩薩正如印光大師所說:能與百三千大千世界現身作佛,就有這麼大的本事。初住菩薩,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神通、道力有多大呢?能同時顯現一百個佛的身體,應化到一百個大千世界,作佛去度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所以說,法身大士的德用是不可思議的。法身大士能夠見到如來的報身,而二乘人只看見一個老比丘在那裡打坐,更不用說凡夫了,更看不到了這種聖妙的境界。這就讓我們現在的凡夫,尤其令在座的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羨慕了,甚至垂涎三尺,我們什麼時候能看見如來的報身?能看見聖妙的國土啊?!

古人常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這個「富貴」說的是佛眼中一切眾生的自性都跟佛一樣,從凡到聖,都是實相的狀態,從凡到聖都具有實相的光明,都具有實相的寶藏。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一開始就說:「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具體介紹華嚴的」富貴」的話,經中講到了四法界、十玄門,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就知道華嚴的富貴,也知道我們自性的寶藏。

首先,《華嚴經》中談到了四法界,「法界」是一個名詞,它的意思就是佛性。因為「佛性」這個佛教名詞,有很多不同的稱謂,意思一樣,如空性、法性、真如、如來藏、第一義諦、一真法界、涅槃等。四法界就是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事」就是事相,事法界講的是諸法緣起之相。因為萬法緣起的「緣」是千差萬別的,所以萬法所顯現出來的相也是差別相。例如地球上有七十億人,七十億人個個不同,這就是差別之相,這就是事法界。

第二是理法界,理法界講的是性,平等性。雖然萬法的相、用,是有差別的,可是其本性、本質是平等的、相同的,都是空性。例如大海之中,有無量無邊的浪花,浪花的大小都不一樣,可是這些浪花的本質是一樣的,本性是一,都是水。古德常說萬法歸一,萬法的本性是一。

第三法界叫理事無礙法界。理和事沒有障礙,「理」說的是性,空性,「事」說的是萬相、萬法,千差萬別的相。理事無礙就是萬法的差別相和空性是沒有妨礙的,這叫理事無礙法界。我們很多人都讀過或聽過《心經》,講的是理事無礙的法界。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空色不二,這就是理事無礙的法界。

第四法界叫事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的法界,我們聽起來都夠玄的了,事事無礙的法界更高妙,事相與事相沒有妨礙。在我們這個世間,萬法在相上面,在用上面,就有妨礙。比如兩塊石頭,大石頭、小石頭,小石頭不能放到大石頭裡邊,大石頭更放不到小石頭裡邊,是有妨礙的;一也不是多,多也不是一。而在事事無礙的法界當中,一和多是相容的,大小是互入的。為了說得更形象一些,我講兩個小故事,來顯明《華嚴經》的理事無礙法界和事事無礙法界。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西藏密宗裡面有一位大成就者叫密勒日巴,密勒日巴的故事可能有一些人也讀過。密勒日巴的成就可以和我們漢教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相比。密勒日巴所處的時代是公元1000~1100年,也就是宋朝那個階段。密勒日巴大師有一次跟一位學因明的人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因明就是邏輯、推理),那麼這一位學因明的人就故意刁難密勒日巴大師,問:天空是否有阻礙?這句話問出來就是要為難一下密勒日巴大師。我們想一想,天空對於凡夫是有障礙的,例如,我們想爬到月亮上去,爬得上去嗎?這個「空」,我們是抓也抓不住,想在空中飛也不可能。而密勒日巴大師怎麼回答呢?大師回答道:天空當然有阻礙。正當對方以為抓住了把柄而洋洋得意的時候,密勒日巴竟出人意料地飛入空中,在空中猶如踩在地上一般任意行走、站立。

對方一計不成,又施二計,又問大師說:岩石是否有阻礙?他一看天空難不住大師,又拿石頭來刁難,密勒日巴大師就說:沒有阻礙,石頭沒有阻礙。隨後,為了證實自己的答案。大師又令人瞠目結舌地在岩石中任意穿越。就像在空氣中一樣,沒有任何的阻礙。

通過大師的這一段故事,我們就能體會到:空和有是一不是二,就像《心經》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理事無礙的法界。下面再講一則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有一次大師去迎接他的弟子,自印度取經歸來的惹瓊巴。當兩個人走到大草原上時候,這位惹瓊巴弟子,看到師父了,非常高興,結伴而回。走著走著,密勒日巴大師看見地上有一個氂牛角,就說:你把這個牛角撿起來。惹瓊巴就說:師父,我背這麼重的東西還揀這個牛角,這牛角有用嗎?然後密勒日巴大師說:你不揀我揀。就拿起來了,倆人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忽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眼看著就下起冰雹來了。這個時候,密勒日巴尊者就把牛角放在了地上,然後他的身體就鑽到牛角裡邊去了。牛角也沒有變大,身體也沒有變小。之後他叫弟子也鑽到牛角裡邊躲冰雹,他的弟子使勁的扒這個牛角,扒了半天,也扒不大,弟子的身體也縮不小,怎麼也進不去。密勒日巴大師在裡邊笑,說你看現在這個牛角有用了吧。

密勒日巴的這則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就是事事無礙的法界,事事無礙的法界是不二的、絕待的,絕諸對待,沒有大小,沒有一和多,超越了這些分別,非常奇妙。這就是《華嚴經》經常顯現出來的境界。比如普賢菩薩一個汗毛孔中就有重重無礙的法界,重重無礙的三千世界,裡邊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華嚴經》除了講四法界,另外有十玄門,如果我們知道了四法界,學懂了十玄門,也就知道華嚴的富貴了,也就知道我們每個人自性的萬德莊嚴了。當然了,雖然《華嚴經》是「經中之王」,可是其部頭非常大,也就是文字非常多。雖然龍樹菩薩取回來的是小本華嚴,也有六七十萬字,我們一般的凡夫還是受持不了。

當然,我們羨慕歸羨慕,也不必遺憾,為啥呢?我們要學習的《無量壽經》,古大德稱之為「中本華嚴」,說《華嚴經》和《無量壽經》是一本經,《無量壽經》叫中本華嚴,那《華嚴經》就叫大本的《無量壽經》,兩部經是一部,義理一樣,也就是說,《無量壽經》中也包含著四法界,也包含著十玄門。諸位要想知道《無量壽經》裡邊哪些地方有十玄門的義理,我們下一節課再說。

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蓮花朵朵開 的精彩文章:

選擇集略講32
選擇集略講39

TAG:蓮花朵朵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