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本教改革》I 桑傑才讓

《本教改革》I 桑傑才讓

本教改革

桑傑才讓

在那個心智荒蕪思維單純的遠古時期,雪域人類對閃電雷鳴、颳風下雨、地震洪澇等自然現象無法作出合理的詮釋,認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冥冥之中感覺大自然有超然的威力控制著日月乾坤,以及人類,這個威力就是萬物之上的神靈。於是對大自然產生一種敬畏的「崇拜」,相信萬物有「神靈」,向神靈獻祭禱告。只要人類敬畏和崇拜神靈,神靈會護佑人類,禳災避禍、祛病除邪,讓人類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這就是雪域高原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也叫原始自然宗教。原始自然宗教沒有創始人,也沒有系統的儀軌教義,是遠古時期的雪域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自然現象的敬畏和崇拜。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從社會意識的發展史來講,自然宗教是一種動物式的意識,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異己力量完全處於屈服狀態下產生的一種意識形態。

實際上,原始自然崇拜談不上信仰,充其量也是對自然現象的心存敬畏。而信仰是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堅定不移地相信。從概念的範疇和高度來分析,先有自然崇拜後有自然信仰。

後來隨著人類心智的逐漸成熟和認知自然的能力不斷深入,原始自然崇拜有了各種信仰主題和內容,如殺生祭祀來供養神靈。由於遠古時期人類居住分散,雪域高原出現五花八門的信仰方式和祭祀內容,其教義和儀軌及社會功能都沒有縱向和橫向的內在聯繫,互不統屬,自成系統,本教史稱其為世續本教。世續本教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成為遠古時期雪域人類的主要社會意識形態,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續本教的法師曾以家族世襲的形式世代繼承,後來人文宗教之寺院文化進一步系統化後,這種俗人法師的世襲方式在衛藏和康區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安多地區的有些地方還零散地保留下來。

很多本教史書認為,世續本教中的「本」可以理解為所有原始信仰的代名詞。世續本教在最繁榮的時候,達到三十四種不同門類的本教信仰。將世間分為三種:初始、母始、同因世。初始產生於混沌初開的太空,無始無終;母始產生於天空中,無邊無際;同因世產生於真空,皆成自性。世續分為四種:外續、內續、密續、極密續。外續為情器世間的生存和滅亡;內續為世界的起源;密續為大自然的內在緣起和構成;極密續為人生諸多的取捨和選擇。世續概念包羅萬象。拉薩曲貢遺址出土六處本教祭祀石台,長1.1米,寬0.6米,厚0.3米。說明至少在3500年前本教就有祭祀靈魂的宗教儀式。

據本教史記載,約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世界的西部,南瞻部洲中心地帶,岡底斯山腳下,四條河流之源頭,瑪旁雍措湖岸,一個叫做俄摩隆仁的地方,象雄王托格和王妃約西傑協瑪之子,辛饒彌沃切誕生。這家原本屬於穆氏家族,後來演變為辛氏家族。據本教經典中解釋:「俄」是沒有輪迴,「摩」是如願以償,「隆」是辛饒的授記,「仁」是永恆的慈悲。也就是說,在辛饒彌沃切授記永恆慈悲的普照下,沒有凡間生死輪迴的痛苦,能夠如願以償地享受永恆的幸福。這種不變和永恆的標誌就是本教稱之為「雍仲」的符號,後來辛饒彌沃切創立的本教稱之為雍仲本教。

雪域雍仲本教創始人辛饒彌沃切(約公元前1085年至前1003年)一生十二功業;天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約公元前565年至前485年)一生十二功業。兩人相隔千里,相差五個世紀,卻為什麼人生十二功業卻有如此多相似之處?有人說是歷史的機緣巧合。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我們現看看史書記載。

辛饒彌沃切十二功業為:一是誕生篇,二是教化篇,三是降魔篇,四是救度篇,五是娶妃篇,六是化生篇,七是利眾篇,八是勝利篇,九是傳授篇,十是出家篇,十一是得道篇,十二是涅槃篇。

釋迦牟尼十二功業為:一是住胎之情形,二是降生之情形,三是童年之情形,四是娶妃之情形,五是持政之情形,六是出家之情形,七是修行之情形,八是成佛之情形,九是轉法之情形,十是降魔之情形,十一是涅槃之情形,十二是佛像之情形。

從本佛兩教鼻祖的歷史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歷史有時候驚人的相似,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很容易得出結論,前者是後者的藍本,後者在前者基礎上稍作調整和整合而成。因為佛教傳入吐蕃後,吸收了很多本教祭祀儀軌和修行方式,所以佛教借鑒本教史料是可以理解的,這在後來天竺佛教向西藏佛教化的演進歷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辛饒彌沃切的最大貢獻是,以五花八門的世續本教為基礎,吸收周邊部落文化,創立了體系比較完整,儀軌教義獨特的「雍仲本教」。他把世續本教中殺生祭祀改成不殺生,用朵瑪替代祭祀供品,也就是將世續本教儀軌中不人道的內容改革為人道,重點突出慈悲眾生的主題內容。雍仲本教在古象雄王國得到了充足的發展,象雄文明是以本教為載體傳承和發展。

雍仲本教的儀軌和教義體系大致概括為九乘本,即因本四派和果本五派,也叫四門五庫。因本四派為:朗辛白推堅派,以招泰迎祥,求神乞醫,增益福運,人財興旺為主;除辛白村堅派,以拋投器皿,供施祭品,安宅奠靈,禳災避禍為主;卡辛久梯堅派,以占卜善惡休咎,決定是非之疑,顯示有漏神通為主;杜辛村卡堅派,為生者除災,死者安厝,幼保關煞,上看星相,下收地鬼為主。果本五派為:善業派,即為眾生解脫而從事善業;仙人派,即不打誑語,潛心修行者;阿噶派,即以「阿」字為中心的密宗修行者;葉辛派,即徹悟真諦者;無上派,即最高境界者。其中果本五派中,善業派和仙人派為意譯,其餘均為藏文音譯。本教有自己的神祗,分為安靜神、威猛神、世間神和出世神。安靜神指:四十二位安靜神中主要有四位,女神薩智艾桑是大地的母親,男神辛拉沃噶是舉行本教祭祀的總管、頓巴辛饒是雍仲本教創立者,地位至高無上、桑波奔赤是掌管世界形成的神;威猛神指:本教迷蹤修鍊和法事儀軌活動之主神,分為父系和母系;世間神指:形形色色的地方神,主要包括山神、湖神、土神等;出世神指:具有很高造詣的神。當時本教還有十二智慧本。

這裡必須申明,很多本教經典對本教九乘,本教十二智慧本的記載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佛教典籍中本教分為:篤本、傑本、覺本。篤本是辛饒彌沃切創立;傑本是外來異教徒創立;覺本是本教徒把佛教篡改為本教。後來的本教徒們將本教發展分為前弘期、中弘期、後弘期。前弘期是辛饒彌沃切創立雍仲本教(約公元前1060年)至吐蕃第八代國王直貢贊普滅本(約公元前375年);中弘期為吐蕃第九代國王布代貢傑(約公元前345年)至吐蕃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贊滅本(約公元760年);之後為後弘期。當然了,這種分法在學術界歷來存在很多爭執,但目前尚未出現比這個更加有說服力的階段分法。

從本佛兩家史書記載來看,自打吐蕃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至第三十八代赤松德贊期間,吐蕃贊普身邊有一個特殊身份的本教大師,歷史上稱其為「古辛」。古辛幫助贊普處理朝中一切宗教事務活動,有時候可以越俎代庖,直接干涉贊普的治國理政。後來古辛的權力越來越大,嚴重威脅到贊普的朝盛名威望。贊普是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處理國政是他分內之事,怎麼能聽從一個宗教人士的指揮和擺布,這絕對不可以的。於是贊普開始限制古辛在朝中的事務活動,如此一來,擁護古辛和擁護贊普的兩派大臣之間產生矛盾,有時候贊普成為兩股勢力的犧牲品。據說當時在民間,古辛比贊普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這對古辛在朝中大臣心中的位置越來越比贊普重要。當然了,這種局面的形成絕非是政教合一的淵源。所謂政教合一是,政治領導和宗教領袖必須一人承擔。贊普畢竟不是出家人。

本教歷史的發展經歷了原始自然崇拜、世續本教和雍仲本教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自然過渡,都是一次質的飛躍。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雍仲本教是前兩個階段基礎上改革創立。

現在所提到的本教實際上指辛饒彌沃切於約公元前10世紀改革創立的雍仲本教,距今有3千多年歷史了。吐蕃王國從聶赤贊普(約公元前555年—前525年)到赤松德贊(公元730年—797年)共計38代贊普1320年的漫長歷史中,雍仲本教一直充當正統國教。從公元765年開始,本教退出吐蕃歷史舞台,佛教登上吐蕃歷史舞台,並成為國教。儘管本教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民間少量的本教信徒至今沒有終端,所以本教文明在雪域高原早已根深蒂固延續至今,這也是藏族文化開放包容的本質所在。實際上,本教文化為主的象雄文明才是雪域文明真正的根基。

說明:因為「本教」是藏族文化的根基,所以本文特用「本」字,即「本教」。

2017-1-13 21:44:36

《無垢光榮經》作者:瓊布·洛丹寧布

《青藏高原考古研究》作者:霍巍

《世間總堆》作者:義大利亞非研究院藏手抄本文

《賽米》作者:章傑尊巴

《本教史綱要》作者:才讓太、頓珠拉傑

《漢藏史集》作者:達倉宗巴·班覺桑布

《西藏王統記》作者:索南堅贊

《本教史綱要》作者:才讓太、頓珠拉傑

特此聲明:此稿為初稿,尚需進一步修稿潤色、補充原始資料。望朋友們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本文為歷史散文,切勿學術論文的標準去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巔梵音 的精彩文章:

《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I 恩格斯

TAG:雪巔梵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