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的偏振概念,很抽象,考驗你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光的偏振概念,很抽象,考驗你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

在涉及到橫波傳播的科學領域,例如光學、地震學、無線電學、微波學等等,偏振是很重要的參數。激光、光纖通信、無線通信、雷達等等應用科技,都需要完善處理偏振問題。

那麼誰是第一個發現光偏振現象的人呢? 大家早已忘記,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他是丹麥科學家拉斯穆·巴多林,他於1669年發現了光束通過冰洲石時會出現雙折射現象,假設照射光束於冰洲石,則這光束會被折射為兩道光束,一道光束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稱為「尋常光」,另外一道光束不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稱為「非常光」。

巴多林無法解釋這現象的物理機制。後來,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注意到這奇特現象,他在1690年著作《光論》的後半部里,對這現象有很詳細的論述。

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

他認為,由於空間可能存在有兩種不同物質,所以才會出現兩道光束,它們分別對應於兩個不同的波前以不同的速度傳播於空間,所以,這不是很不平常的現象,但是,惠更斯又發現,這兩道光束與原本光束的性質大不相同,將其中任何一道光束照射於第二塊冰洲石,則折射出來的兩道光束,其輻照度會因為繞著光束軸旋轉冰洲石而改變,有時候甚至只會剩成一道光束。惠更斯猜想光波是縱波,他想出的簡單波動理論不能對這現象給出解釋。

【兩束光變為一束光是入射角度導致的,有一個特殊的入射角度。這是我們後來知道的。】

而艾薩克·牛頓猜測,雙折射現象意味著組成光束的粒子具有側面(垂直於移動方向)性質。

1808年,法蘭西學術院提議,1810年物理獎比賽的題目為「對於雙折射給出數學理論,並且做實驗證實」。艾蒂安-路易·馬呂斯決定參與競爭。他做實驗觀察,日光照射於盧森堡宮的玻璃窗,然後被玻璃反射出來的光束,假若入射角度達到某特定數值,則這反射光與惠更斯觀察到的折射光具有類似的性質,他稱這性質為「偏振」性質。

他猜想,組成光束的每一道光線都具有某種特別的不對稱性;當這些光線具有相同的不對稱性時,則光束具有偏振性;當這些光線的不對稱性分別概率地指向不同方向時,則光束具有非偏振性;當在這兩種案例之間時,則光束具有部分偏振性。

不單是玻璃,任何透明的固體或液體都會產生這種現象。他又從實驗結果推論出馬呂斯定律,定量地給出偏振光通過檢偏器後的輻照度,考慮到偏振方向與檢偏器傳輸軸方向之間的夾角角度。這實驗極具創意,又得到了很豐碩的重要成果,馬呂斯因此榮獲1810年的物理獎。馬呂斯對於偏振現象做出諸多貢獻,後人尊稱他為「偏振之父」。

後來,奧古斯丁·菲涅耳與弗朗索瓦·阿拉戈合作研究偏振對於楊氏干涉實驗的影響,他們認為光波是縱波,呈縱向震蕩,但是這縱波的概念無法合理的解釋實驗結果。阿拉戈告訴托馬斯·楊這問題,托馬斯·楊大膽建議,假若光波是橫波,呈橫向震蕩,則光波可以分解為兩個相互垂直的分量,或許這樣做可以對實驗結果給出解釋。果真,這建議清除了很多疑點。【這個其實在上一章有提到過。】

1817年,菲涅耳與阿拉戈將實驗結果定性總結為菲涅耳-阿拉戈定律,表述處於不同偏振態的光束彼此之間的干涉性質。之後,菲涅耳試圖進一步定量表述這實驗,他發展出的波動理論是一種振幅表述,主要是用光波的振幅與相位來作分析;振幅表述能夠定量地解釋偏振光的物理性質;但非偏振光或部分偏振光不具有穩定的振幅與相位,無法用振幅表述給予解釋。

【圖中E是電場,B是磁場,K的方向為光的傳播方向。】

大家要清楚的知道,這個時候偉大的電磁學集大成者麥克斯韋還沒有出生呢。所以菲涅爾的理論並沒有探觸到光的本質,也不會認識到光是電磁波。他是從現象開始著手研究的,需要非常好的想像力。

1852年,喬治·斯托克斯提出一種強度表述,能夠描述偏振光、非偏振光與部分偏振光的物理行為;只需要使用四個參數,後來稱為斯托克斯參數就可以描述任何光束的偏振態,更重要地,這四個參數可以直接測量獲得。

那時,電磁學理論雜亂無章,詹姆斯·麥克斯韋將這些理論加以整合,於1865年提出麥克斯韋方程組。從這方程組,他推導出電磁波方程,推論出光波是一種電磁波,可以用麥克斯韋方程組作精確描述。

菲涅耳的波動理論是建立於一些貌似合理的假定,由於能夠正確描述光波的一些物理行為,例如,傳播、衍射、偏振等等,符合實驗得到的結果,所以才被學術界接受。

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嚴格地推導出菲涅耳的波動理論,給予這理論堅實穩固的基礎。

大多數光源屬於非偏振光源,例如,太陽、白熾燈等等,因為它們所發射出的光波是由一組不同空間特徵、頻率(波長)、相位、偏振的光波隨機混合所組成。

為了了解光波的偏振性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只思考單色平面波,這種波是具有特定傳播方向、頻率、相位、振蕩方向的正弦波。從研究平面波光學系統的性質與行為,可以對於一般案例給出預測,這是因為任何特定空間結構的光波都可以分解為一組不同頻率、不同振幅的平面波,稱為其角譜。

日常可見光的大多數光源,包括黑體輻射、螢光,太陽光等,會發射出不相干光波。在這些光源物質里,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或分子會獨立、毫無關聯地發射出這些隨機偏振的電磁輻射波列。每個波列持續大約10-8秒,所以,光波的偏振只能保持不變不超過10-8秒。這種光波稱為「非偏振光」。

這術語所傳達出的意思並不精準,因為在任意時刻、任意位置,電場與磁場的方向都很明確,這術語所要傳達出的意思為,偏振隨時間流易而改變的速度非常快,它不是無法被測量到,就是與實驗結果無關。最通俗的理解是偏振是普遍存在的。

偏振光在通過消偏器之後,由於透射光的偏振隨時間流易而改變的速率非常快,實際而言,可以忽略透射光在任意時刻的偏振,因此將透射光歸類為「非偏振光」。

上面有提到聲波沒有偏振現象,現在問大家,為什麼沒有?像聲波一類的縱波,振蕩方向按照定義是沿著傳播方向,所以,偏振這論題通常不會被提出。

但另一方面來說,在大塊固體傳播的聲波也可能是橫波,也可能是縱波,總共有三個偏振分量。對於這案例,橫偏振伴隨剪應力的方向,位移方向垂直於傳播方向;縱偏振描述固體的壓縮與振蕩沿著傳播方向。在地震學裡,橫偏振與縱偏振之間的傳播差別是很重要的參數。

因為本章的內容,比較抽象,需要很好的想像,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沒有? 最後再給大家做一個通俗的解釋。

可以這樣說,只要是橫波,就存在偏振。為什麼呢?振動方向對於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叫做偏振。這也是橫波區別於其他縱波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只有橫波才有偏振現象。

而光波是電磁波,因此,光波的傳播方向就是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光波中的電振動矢量E和磁振動矢量H都與傳播速度v垂直,因此光波是橫波,它具有偏振性。具有偏振性的光則稱為偏振光。

很多迷糊應該會是迷糊為什麼自然光不是偏振光。通常,光源發出的光波,其光波矢量的振動在垂直於光的傳播方向上作無規則取向,但統計平均來說,在空間所有可能的方向上,光波矢量的分布可看作是機會均等的,它們的總和與光的傳播方向是對稱的,即光矢量具有軸對稱性、均勻分布、各方向振動的振幅相同,這種光就稱為自然光。

但自然光肯定也是電磁波,是橫波,所以是具有偏振的。為什麼沒有把它稱為偏振光,主要觀點就是上面從統計角度所說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上面也提到了。就是日常的大多數光源,包括黑體輻射、螢光,太陽光等,會發射出不相干光波。在這些光源物質里,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或分子會獨立、毫無關聯地發射出這些隨機偏振的電磁輻射波列。每個波列持續大約10-8秒,所以,光波的偏振只能保持不變不超過10-8秒。對於人類來說,這是非常非常短暫的。所以這種光波稱為「非偏振光」。

這個現象我們在講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的時候,就講了。這樣講大家應該就可以理解了。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書籍《見微知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靈遁者:看面相從三個步驟出發,易學易會
感情線圖解,和受歡迎的女性手相特徵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