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連載 人類的故事 48

悅·連載 人類的故事 48

人類的故事

【美】房龍

48

房龍作品《人類的故事》用生動流暢的文字,將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呈現在讀者面前。他對人類文明式的敘述沒有流於公式化,而是用最簡單、最曉暢的語言講述人類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識和最精彩的內涵。他對人類文明史上的許多問題的看法也非常獨特,每個讀過他著作的人都會對這一點留下很深的印象。《人類的故事》是一部最好的人類歷史教科書。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上)

最好將人類的進步比作一個鐘擺,它不斷地向前和向後擺動。人們在文藝復興時期對藝術與文學的熱情及對宗教的淡漠,在隨後的宗教改革時期就變成了對藝術與文學的淡漠及對宗教的熱情。

探索歷史的究竟

你們想必聽說過宗教改革。一聽到這個名詞,你肯定想到的是一群為數不多但勇氣十足的清教徒。他們為「宗教信仰的自由」飄洋過海,在新大陸開拓了一番新天地。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在我們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國家裡,宗教改革逐漸變成了「爭取思想自由」的同義詞。馬丁·路德被視為這個進步運動的先鋒和領袖。不過,歷史並非由一連串對於我們光榮祖先的諛美之辭組成的。以德國歷史學家朗克的話來說,我們要儘力去探究歷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帶著這種態度,過去那些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歷史結論在我們眼裡就會變得有所不同了。

在人類的生活中,很少有事情是絕對好或者絕對壞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作為一個誠實的編年史家,他的任務就是要對每一歷史事件的所有好和不好的方面予以真實的描述。這件事做起來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個人的偏好與憎惡。不過,我們應當竭力一試,盡量做到公平理性地判斷事物,不讓自己過分受偏見的影響。

就以我自身的經歷為例吧。我在一個新教氣氛異常濃厚的新教國家的新教中心長大。在11歲以前,我從未見過一個天主教徒。所以當我後來遇見他們,和他們打交道時,我覺得非常不安。事實上,我是有點嚇壞了!我很熟悉成千上萬的新教徒被西班牙宗教法庭絞死、燒死、甚至五馬分屍的故事,那是當時的阿爾巴大公為懲罰信仰路德教派和加爾文教派的荷蘭異端們所採取的極端手段。這些恐怖故事在我眼裡既真實又切身。它們彷彿就發生在前一天,並且它們完全有可能再度發生!我想像著另一個聖巴瑟洛繆之夜(這天晚上法國天主教徒對新教徒進行了大規模屠殺),瘦小可憐的我穿著睡衣被殺害,我的屍體被扔出窗外,就像高尚的柯利尼將軍所遭遇的那樣。

很多年後,我到天主教國家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那兒的人們不僅更溫和、更寬容,並且在聰明才智方面絲毫不遜於我以前的新教同胞。更讓我吃驚的是,我開始發現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徒也有有理的一面,並且他們的理由幾乎和新教徒一樣充分。不過,那些16、17世紀的善良人們,他們實實在在地生活在宗教改革的動蕩之中,不可能像我們這樣冷靜地看問題。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正確,而敵人永遠邪惡。問題是你要麼絞死別人,要麼被別人絞死。當然人人都情願絞死別人。這並非沒有人性,也不必為此受罪惡感的折磨。

主角登場

讓我們看一眼公元1500年的世界,這是一個很容易記住的日期。我們發現,查理五世在這一年降生了。此時,中世紀的封建割據與無序狀態逐漸讓位於幾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王國。其中最有權勢的君主是查理大帝,當時他還是一個襁褓之中的嬰孩。查理是西班牙的斐迪南與伊莎貝拉的外孫。他還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中世紀騎士馬克西米安和妻子勇敢者查理的女兒瑪麗的孫子。勇敢者查理即勃良第大公,他野心勃勃,在成功地擊敗法國後,為獨立的瑞士農民所殺。這樣,童年時代的查理便繼承了世界地圖上最大的一片土地。它們全是他在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及西班牙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叔、堂兄、姑媽們留給他的,外帶他們在亞洲、非洲、美洲擁有的全部殖民地。也許是出於命運的嘲弄,查理出生在根特的那座德國人不久前人侵比利時時用作監獄的弗蘭得斯城堡,而作為德意志和西班牙的皇帝,他本人受到的卻是弗蘭芒人的教育。

由於其父早逝(有人說他是被毒死的,但這種傳說從未得到證實),母親發了瘋(她帶著裝殮丈夫屍體的棺材,在自己的領土上四處旅行),小查理受到姑媽瑪格麗特的嚴厲管教。長大之後,查理成了一個道地的弗蘭芒人,被迫統治著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及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奇怪民族。他身為天主教會的忠實兒子,卻非常反對宗教的不寬容。無論在童年還是成人以後,查理一直是一個懶散怠惰的人。可命運偏偏要懲罰他,讓他治理正處在一片宗教熱狂和喧囂中的世界。他不得安寧,永遠都在急匆匆地從馬德里趕往因斯布魯克,又從布魯日奔赴維也納。他熱愛和平寧靜,可一生都在打仗。在55歲時,我們看見他以極度的仇恨和愚昧,非常厭惡地棄絕了人類。3年之後,他在精疲力竭與絕望失意中孤獨死去。

關於查理皇帝就講這麼多。那當時世界的第二大勢力教會又怎麼樣呢?在中世紀早期,教會致力於徵服異教徒,教給他們虔誠與正直生活的好處。可從那時開始,教會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它變得非常富有了。教皇不再單單是一群卑微基督徒的牧羊人。他住在寬大豪華的宮殿里,身邊圍繞著一大群藝術家、音樂家和著名文人。他的大小教堂里毫無必要地掛滿了嶄新的聖像,看上去更像希臘的神抵。他分配在工作和賞玩藝術品上的時間極不平衡。教廷事務大概只佔用了他10%的時間,其餘90%都花在欣賞古羅馬雕塑或新出土的古希臘花瓶、設計新的夏宮、或是出席某出新劇的首演。大主教和紅衣主教們爭相以教皇為榜樣,而主教們又儘力效仿大主教的樣子。只有鄉村地區的教士依然忠於職守,與世俗世界的邪惡以及異教徒對美與享樂的熱愛保持著遠遠的距離。他們小心翼翼地躲開那些腐化墮落的修道院。那裡的僧侶們似乎忘記了謹守淳樸與貧窮的古老誓言,憑著自己的膽子追逐聲色之樂,只求別成為公眾醜聞中的人物。

最後是一般老百姓。他們的狀況比過去好多了,可說是前所未有。他們富裕了起來,住著比以前寬敞舒適的房子。他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的城市更加漂亮整潔,他們手中的火槍讓他們能夠與老對手強盜諸侯抗衡,使他們不能再隨意對他們辛辛苦苦的生意課以重稅了。

關於宗教改革的主角們,我就介紹這麼多。

北方與南方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文藝復興對歐洲到底造成了什麼影響,然後你就能理解,為什麼緊接著學術與文藝的復興之後,會是新一輪的宗教熱忱的勃興。文藝復興的浪潮始於義大利,再從此地擴展到法國。可它在西班牙倍受冷落,因為500年抗擊摩爾人的戰爭使這裡的人們變得心胸狹隘並且充斥著宗教狂熱。雖然文藝復興波及的範圍越來越廣,可一旦越過阿爾卑斯山,它的性質便發生了某種變化。

北部歐洲的人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氣候中,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與他們的南方鄰居截然不同。義大利人喜歡住在戶外,享受燦爛的陽光與開闊的天空。他們喜歡高聲大笑,放歌縱酒,享受生活的快樂。而德國人、荷蘭人、英國人、瑞典人,他們大部分時間呆在室內,靜聽雨水拍打他們舒適小房間緊閉的窗戶。他們不苟言笑,以一絲不苟的嚴肅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他們常常想到自己不朽的靈魂,不喜歡拿他們認為是聖潔和神聖的事情開玩笑。他們只是對文藝復興中「人文」的那部分,比如書籍、關於古代作者的研究、語法以及教材感興趣。但文藝復興運動在義大利的主要成果之一,即回歸古希臘與古羅馬的異教文明,卻使他們心中充滿恐懼。

然而教皇和紅衣主教團幾乎全部是由義大利人組成的。他們把教會變成了一個氣氛愉快的俱樂部,在此優雅地談論著藝術、音樂和戲劇,卻少有提及信仰的問題。由此,那道橫亘在憂鬱嚴肅的北方與高雅文明、但對信仰淡然處之的南方之間的裂痕,開始逐漸擴大。可似乎沒人意識到這種氣質上的分裂給教會帶來的巨大威脅。

另外還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宗教改革運動正好是發生在德國而非荷蘭與英國。自古以來,德國人與羅馬教會積怨甚深。日爾曼皇帝與教皇之間無休止的爭吵和戰爭給雙方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在其它的歐洲國家,政權牢牢掌握在一個強有力的國王手中,統治者常常能夠保護自己的臣民免遭貪婪教士的迫害。可在德國,一個搖搖欲墜的皇帝名義上統治著一大幫蠢蠢欲動的小封建主,這種政治局面使得善良的自由民更易落人主教和教士們的虎口。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們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宏偉豪華的大教堂。而他們手下的高僧們為滿足教皇的心愿,便想方設法聚斂錢財。他們斂財的地方多是在德國。德國人覺得他們被搜颳了,遭了騙,當然心裡不滿。

最後,這裡還存在著一個很少為人提及的原因:德國是印刷術的故鄉。在北歐,圖書價格非常便宜,《聖經》也不再是專門被教士們壟斷與解釋的神秘手抄本,它成了許多父親與孩子都懂得這本拉丁文的普通家庭的案頭讀物。普通人直接閱讀《聖經》本來是違反教會法律的,可現在全家人都開始讀起來了。他們慢慢發現,原來教士們告訴他們的東西與《聖經》中的原文存在著許多不盡相同之處。這便導致了懷疑。人們開始提出問題。問題一旦存在,要是得不到適當的解答,就會招致更大的麻煩。

請關注並分享我們的公眾號

請用手長按此二維碼三秒鐘

使用二維碼識別後關注我們

歡迎加微信9292659,以獲取悅的讀書更多信息

【未完待續】

........如果今天的分享讓你有所收穫

........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微信號

........並推薦給身邊愛讀書的朋友

........讓我們一起用閱讀

........匯聚碎片時間

........點亮品質生活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的讀書 的精彩文章:

悅·連載 人類的故事 39

TAG:悅的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