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西夏國皇家佛塔遭人為刻字觸目驚心

千年西夏國皇家佛塔遭人為刻字觸目驚心

在巍巍賀蘭山東麓,屹立著兩座歷經千年風雲變幻的古佛塔——拜寺口雙塔。相傳該塔始建於西夏中後期,為當時西夏國皇家寺院建造的佛塔,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但是就是這樣重要的國家級文物遺存且經歷多次大地震都未倒塌的古塔,其塔身底部竟然遭到了非常嚴重的人為刻畫,遭到破壞的程度讓人感覺到觸目驚心。

該塔是一對磚砌佛塔,山口東側的塔稱為東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築,高13層,每層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種獸頭的浮雕。

西塔也是13層高,較東塔粗壯外形呈拋物線狀,曾發現梵文、西夏文題記和元代銀幣等。

但讓人遺憾的是許多遊客在東西兩座塔轉塔遊覽時,除了看到塔身建造的精美,同時也會看到大量的現代人為刻字。

據了解,兩座佛塔所在的山口又名為百寺口,這裡的寺廟曾經多達上百座。歷經千年風雲變化,雙塔周邊相關的寺廟建築在明代嘉靖年間已經被毀。清朝乾隆四年的一場大地震,只有這兩座佛塔未被震倒。

這裡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為中國印刷術發明時間的斷代發揮重要作用。

1986年,寧夏文物部門曾經組織對雙塔進行重修。在這次重修當中,考古隊員發現塔身多處造像和磚結構並不符合西夏時期的風格,根據周邊其他經過修繕的塔的情況判斷,該塔在元代和明代曾經歷過多次修繕,塔身基本上已經不再是西夏當年初建的原物。

在這次重修中在兩座塔塔頂的中心柱上發現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銘文,在對中心柱經過碳14測定之後確認均為西夏晚期所造。1988年,拜寺口雙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拜寺雙塔,是西夏國王李元昊離宮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年拜寺口寺廟眾多,華麗的宮殿參差交錯,金碧輝煌。今天,拜寺口雙塔已成為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要遺物,同時,也是值得遊客一覽的名勝風光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秦鑒」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Media 的精彩文章:

殘障女開三輪賣鮮奶 自強不息月入萬元
農民將挂面做成空心 成城裡人溫飽回憶

TAG:量子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