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幸福人生講座第173集《三字經》

幸福人生講座第173集《三字經》

《三字經》第五十一集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孔子認為《詩經》的精神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但是,「詩既亡,春秋作」。《詩經》中美好的精神,為什麼會滅亡呢?傳說中導致周王朝衰敗的美女褒姒(si),是否真有其人?而周幽王烽火戲諸候,又是怎麼回事呢?孔子是在什麼情況下編訂《春秋》的?《春秋》中「別善惡」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後來的人們常把「春秋」作為史書的代名詞,但為什麼這部史書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呢?《春秋》還有一個名字叫《麟經》,這裡面又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我們今天來學習《三字經》之「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這句話就是說,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什麼叫「詩既亡,春秋作」?這句話說明《春秋》和《詩經》是有聯繫的。這個聯繫是什麼呢?就是周朝的興衰。周朝興盛有風、雅、頌,周朝衰亡則有《春秋》。我國最古老的詩集是《詩經》。他的題材很廣泛,包括了社會風氣、生活狀況,還有貧民百姓的感情和思想。分為國風、大雅、小雅、頌四種。在《詩經》中,不僅內容生動有趣,就連所使用的語言也很活潑,這些詩作,是需要大家細心的去品味的。春秋時代,詩的精神已經喪失了,在這個時代中周朝王室已漸漸失去了約束諸侯的力量,孔子看到了這種混亂的情形,心裡很擔憂,於是便作了《春秋》這部書。《春秋》是本對現實的政治做客觀的褒貶,以及對各個諸侯國做善惡行為分辨的書籍。這本書里有著名的「春秋五霸」 ,這些諸侯國彼此爭名奪利,戰爭不斷,《春秋》這本書,就是針對他們來做評論的。

孟子說:「王者之跡息而詩亡,詩亡而後春秋作。」周朝興盛,王官至各諸侯國采詩,故有風;諸侯朝見天子,故有大雅;天子饗[xiǎng]宴諸侯,故有小雅;諸侯助天子祭祀,故有頌。周朝衰微,王政不行,諸侯各自為政,王官不採詩,諸侯不朝見天子,天子不饗宴諸侯,諸侯不助天子祭祀,於是風、雅、頌皆絕。周朝盛於西周,衰於東周。東周也稱春秋戰國。孔子生於周朝衰微的春秋後期,有感於天下混亂無道,遂修《春秋》。《孟子》書中講:「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要撥亂反正,匡正世道。孔子一生政治主張不得實現,只能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在《春秋》中。孔子在《春秋》中對當時的政治及各種人物進行了褒貶,表彰善的,批判惡的,以此表達他治理天下的理念。這就叫「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在編訂《詩經》過程中,孔子心中有一種哀怨,他覺得裡面反映了好多血淋淋的故事,很多倫常之變。孔子認為天下大亂了。那麼,面臨這個大亂的世界,一個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得志過的孔子,一個手中只有刀,那個時候還不是筆,只有刀和幾塊竹簡的孔子,他有什麼辦法來應對這個大亂的世界呢?他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一個辦法,編訂《春秋》。所以《三字經》接著講「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詩》已經亡了,所以孔子就作了《春秋》。作《春秋》是為什麼呢?並不是僅僅記錄這一段歷史,而是把褒貶之意,把他要表揚的、要批判的東西,包含在《春秋》里;把他對善良的、醜惡的這種區分,蘊含在《春秋》里。

首先我們要說明,什麼叫「詩既亡」。難道詩歌都沒有了嗎?我們今天不是還能夠看到這305首詩歌嗎?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孟子》里有一段話:「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實際上是指詩的精神,是我們前面講到過的「詩教」的精神亡了。這種美的東西、善的東西、柔的東西、和諧的東西,亡了。亡了以後,就有一部《春秋》,通過孔子的編訂出現在世間。

「詩既亡」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從哪個時間開始、從哪一個事件開始,標誌著天下大亂、標誌著詩的精神完了呢?這又是和一個女性相關的故事。在中國的傳統當中,都把各種各樣的罪過推諉於女性,毫無疑問這是不對的。

接下來發生的這個故事就標誌著中國歷史進入新的一頁,就標誌著天下大亂的開始,就標誌著孔子都害怕了,就標誌著孔子不得不再來寫一部《春秋》或者編一部《春秋》。什麼事呢?我相信大家從小都聽說過,就是所謂的「烽火戲諸侯」,也就是那個非常著名的美女褒[bāo] 姒[sì]的故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褒姒這個人,是多少有點爭議的。但是,根據《史記》的記載,褒姒應該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位女性,一位美麗但命運悲慘的女性。

傳說褒姒的美貌傾國傾城,是古代中國的第一位大美女,因此也被很多文人斥之為導致周王朝滅亡的「紅顏禍水」。那麼,褒姒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為什麼會和烽火戲諸侯有關係呢?又為什麼說烽火戲諸侯是天下大亂的開始呢?

公元前781年,也和我們前面講的衛國發生的這兩幕悲劇大致相當的年代裡,周宣王去世了。這個當時最大的王——周天子——周宣王去世後,他的兒子繼位。這個兒子是誰呢?是第12代周天子,鼎鼎大名,或者叫臭名昭著的周幽王。周幽王昏庸無道,他唯一感興趣的事情跟衛宣公差不多,到處尋找美女。他有一個大夫叫越叔帶,勸他應該理理朝政,把心思放正一點。周幽王惱羞成怒,就革去了這個大臣的官職,把他攆出去,攆到了荒遠的地方。中國士大夫是有一種精神的,一個人進諫不行,第二個人跟著上的。第二個是誰?一位姓褒的大夫,是一位大臣,他一看周幽王怎麼那麼糊塗啊?你連為你好都聽不懂啊?他接著進諫,結果又被周幽王關進了監獄。但是這位姓褒的大臣,在監獄裡關了三年就被放出來了。為什麼被放出來了呢?這位大臣的兒子,進獻了一個美女給周幽王,周幽王覺得很爽,就把這個大臣給放出來了。這個美女是誰呢?就是褒姒。

看樣子這個褒姒是這個大臣的家人,是兒子為了救父親到民間尋找來的一位美女,但把自己家族的姓給了她,叫她姓褒,她實際上未必是褒家的骨肉,而是民間一位天生麗質的美女。

周幽王 西周末代君主。姓姬,名宮湦[shēng],周宣王之子。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宣王四十六年即位。在位時,沉湎[miǎn]酒色,不理國事,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公元前772年,申侯聯合犬戎舉兵入攻西周,幽王被殺。

周幽王一見到褒姒,哎呀!喜歡得不得了。但是這個褒姒看來是一肚子苦水,所以整天是皺著個眉頭,不笑,褒姒永遠不笑。周幽王怎麼去討好她,怎麼去逗她,褒姒就是不笑,就是不笑給你看。那麼周幽王就很著急,覺得我是天子,居然沒辦法叫個女孩子笑給我看,很失落,沒有成就感。

這旁邊就來了一個人,叫礁[jiāo]石父的,是一個大臣,就對周幽王講:「我有一個主意,能夠叫褒大美人笑給大王看一看。」周幽王覺得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就是讓褒姒笑一笑,沒有比這個再大的事了,所以就說:「你趕快告訴我。」這個大臣就跟周幽王講:「哎,你別忘了,從前為了防備西戎,也就是西邊的少數民族,來侵犯我們的國都,我們不是在山上造了二十幾座烽火台嗎?」這周幽王說:「是啊,有烽火台,烽火台怎麼了?」大臣說:「哎,這個有意思。你這樣,因為原來我們跟周圍的諸侯國是約定的,只要看見這二十幾座烽火台點火,那就說明天子您遭到威脅,各國諸侯就必須帶著兵馬前來勤王,要保護您,你想想看,你把褒姒帶到旁邊看著,你叫人點火,點完火各國的諸侯肯定是汗流浹背往這裡趕,千軍萬馬在山底下趕來趕去,多好玩兒啊!褒姒肯定沒見過這個場面,她能不笑嗎?」這周幽王就是糊塗,說:「好辦法,好辦法,趕快點火!」

當時的周王朝地域廣闊,但四邊的游牧民族經常來侵犯,那時候通訊不便,就建立了很多烽火台,只要周王的烽火台一點燃,各諸侯國就會馬上集合軍隊趕來勤王。昏庸的周幽王,為了搏得美人一笑,竟然點燃了烽火台,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那麼,「烽火戲諸侯」的結果是什麼呢?

烽火台的特點是白天點煙,晚上點火。烽火台不是整天點火的,白天點火看不著的,所以白天點的煙叫狼煙。晚上點火才看得到,所以周幽王就找了個晚上,就點起火來,這一點當然滿天是火光了。二十幾座烽火台點起來,臨近的諸侯看見烽火,趕緊帶著兵馬,全副武裝的就往京城趕。趕到京城一看,聽說大王在山上,那以為大王已經逃出京城躲到山上去了,趕緊帶著兵馬又趕到山上。結果一看,怎麼一個人沒有啊?聽見山上奏著音樂唱著歌,一點事也沒有。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個時候周幽王就叫人跟他們說:「哎呀!諸位辛苦了。very sorry,很辛苦。沒有敵人,你們回去吧,別在這兒待著了。」諸侯們這一想,這上了天大的當啊。要動員全國的兵力趕過來,上了一個大當,很憤怒,但是怒不敢言。因為那時周天子還是天下共主,只能灰溜溜地帶著自己的兵馬,整隊,向後轉,回去了。褒姒一看,這太好玩了,褒姒就嘿嘿一笑,周幽王就大為高興,就重賞了這個出主意的礁石父。

周幽王變本加厲,他本來就是個很昏庸的王,就開始大肆壓榨老百姓,剝削老百姓,而又任命一個非常不好的一個大臣,叫虢(guo)石父的主持朝政,引起了國人的怨恨。這個時候,他太寵愛這個褒姒了,又聽信了褒姒的話,廢掉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把褒姒正式立為皇后,並立褒姒之子叫伯服,這是現代漢語讀伯服,古音不這麼讀,就立他為太子。原來的皇后和原來的太子,就逃回了自己的國家——申國。

公元前772年,申侯就是被廢掉皇后這個娘家看不過去了:「我這個嫁過來的女兒又沒有什麼過錯,你憑什麼把她廢了?我的外孫也沒過錯,本來是太子,你怎麼把他廢了?」就聯合誰呢?聯合犬戎[róng]——西北非常彪悍的少數民族,開始進攻西周。周幽王這一看,怎麼辦?點火,趕緊點起烽火。那這一下諸侯誰也不來了,狼來了叫第二次。「我上次來跑一次就換你褒姒笑一笑,我汗流浹背又回去了,你這次再點火我知道你幹嗎?」所以諸侯誰都不來,一個救兵也不到。京城的兵馬本來就不多,這一下只有一個人叫鄭伯友的出去抵擋了一下。但這個人兵馬太少,而且一出去就被叛軍亂箭射死,京城就此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殺,礁石父被殺,就是出主意點火一笑傾城、一笑傾國的,真是傾城傾國,把國家都給弄掉了,出主意點火的這個人也被殺了,褒姒被擄走。褒姒是不知所終的,就被攻進城的這些人搶走了。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雖然搏得了美人一笑,卻失去了作為天子的信用,最後導致了國破身亡的結局。周幽王雖然死了,但周王朝並沒有因此而結束。但是,為什麼說從此就天下大亂了呢?

原來被廢的太子就被立為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把都城遷到了洛陽,這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周幽王之前叫西周,周平王把國都遷到了比較靠東的洛陽,所以這以後叫東周。東周就是開始於公元前770年。東周分哪兩個階段?春秋、戰國。這個時代的特徵是什麼?四個字:天下大亂。為什麼?沒有人再擁戴你周天子了,你周天子就是一個傀儡[kuǐ lěi] 啊。接下來就是春秋爭霸、戰國七雄,整個中國就在戰火當中,連統一的象徵都沒有了。東周雖然還有周天子,大家別忘了,周天子一直有的,很晚才被滅掉的。但是,號令不行:你這個號令下去誰都不理你,已經沒用了。政教不修:這周天子有點自暴自棄了,反正我就躲在洛陽裡頭,你愛幹嘛幹嘛,外面你想來朝見我就朝見我,你想進貢你就進貢我,不想進貢我也拿不著。過去不進貢我發兵討伐你,現在反正也就這麼回事了。這個天子好象沒有一樣,這天子有什麼用啊?各國諸侯怎麼會把這樣一個天子放在眼裡呢?誰都不理他。

於是,各國就不採風了,採風這個制度就完了。採風這個制度完了,國風就沒了。那些諸侯國也不去拜見周天子了,大雅完了。周天子也沒有諸侯好宴請了,誰都不來看他了,小雅完了。誰還會在意去祭祀自己的祖宗呢?亂世啊,廟都沒人管了,頌完了。風、雅、頌都完了,詩歌的精神就亡了,所以叫「詩既亡」。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孟子》)。完了,到了這個份上了,世道亂了。亂到什麼地步呢?邪說暴行。各種各樣的非常邪惡的學說,完全不以真善美為追求的學說開始橫行、暴行,那沒有規矩了,周天子完了,誰也管不了誰了,暴行滿眼皆是;「臣弒其君者有之」。臣子怎麼能殺國君呢?按照中國傳統倫理當然不行,這個時候有。那個臣子強大了,看看這個國王傻不傻,敢咔嚓一刀殺了;「子弒其父者有之」。中國傳統當中什麼時候允許兒子殺父親,這個時候也出來了,動不動兒子殺老子。於是,「孔子懼,作《春秋》」。孔子害怕了,孔子看到世道亂成這個樣子,人幾乎要變為禽獸了,孔子害怕了,於是就「作春秋」。所以叫「詩既亡,春秋作」。

孔子沒有什麼辦法,他就是一介文人、一介書生,他唯一的辦法就是編訂《春秋》。

《春秋》 儒家經典之一。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孝行天下於2018年2月19日拙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人之根本孝行天下

「孝」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一直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用道德之光照耀炎黃兒女,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瑰寶。可以說,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靈魂,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之根本孝行天下 的精彩文章:

幸福人生講座第161集《三字經》

TAG:人之根本孝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