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悲與智」是衡量善知識的唯一標準

「悲與智」是衡量善知識的唯一標準

編譯:索達吉堪布

口述:晉美彭措法王

不離

恭誦:巴瑪若秋

第九章

誰是真正的福田

「悲與智」是衡量善知識的唯一標準

目前有一些出家人,在社會上擁有一點點名氣後,便開始傲氣衝天,自以為是起來。他們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一貫正確,不需要再接受任何人的批評與建議。這些人往往是淺薄無知、名不副實之徒。而他們身邊,也聚集了不少盲目的追隨者。

在我看來,現在大多數人不太具備辨別智者和愚者的能力,能慧眼識人的實在寥寥無幾。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人們不注重佛法的內證功德,看重的只是一個師父的外表與名聲。

如此日久成習,背離僧侶戒律的非法之徙,常被認為是無拘無束的證悟者;明顯的破戒行為,硬要當作獨特的善巧方便;陰險狡詐者,被認為具有超勝的智慧;兇殘暴虐之人,竟被稱頌為「渾身充滿英雄氣概」;惡意中傷他人、搬弄是非者,反被交口稱讚能言善辯、口才出眾……

其實,衡量一位善知識的標準,唯一就是看他內在的悲與智——有沒有舍己為天下眾生的悲心,有沒有證悟法界實相的智慧。

但可惜的是,世人總是背離這樣的標準,有意無意被愚痴之見所左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Benefiting Oneself and Others 自利利他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們?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