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4歲少女早戀被打骨折:性教育是底限教育嗎?

14歲少女早戀被打骨折:性教育是底限教育嗎?

撰文者:張 可

性心理諮詢師 性教育工作者

最近,有人在論壇發帖,自稱是位母親,講述了14歲的女兒因為早戀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後來發展到跟男朋友去酒店開房,女兒被父母找到帶回家後,被父親打到尾骨骨折的事。

在發現女兒早戀之後,這對父母曾給女兒的早戀設過兩條底限:

「一是絕對不允許有性行為,二是學習始終要放在第一位。」

可是,女兒很快就越過了這兩條底限,這位母親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夫妻很早開始就開始設想,把孩子們培養成有思想、有主見的人,就是希望以後別被男人騙了,別男朋友說啥是啥,一點自己的判斷都沒有。諷刺的是,女兒跟我們討論問題時非常有主見,不知道這個男孩是何方神聖,把女兒迷得五迷三道的,男孩說的都是真理一樣,女兒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

有主見的女兒,真的因為迷戀一個男孩而失去思考能力了嗎?她公然去酒店開房的行為背後,有著怎樣的動機?

少女為什麼

要這樣做?

讓我們看一下這對父母在面對女兒早戀的事件中是如何反應和採取措施的:

1、震驚——

「女兒突然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小小年紀,居然在談對象了,是同校初三的一個男生。」

2、講道理——

「打算軟著陸,沒打算強拆,苦口婆心的講道理。」

3、試圖拐彎抹角地否定女兒戀愛對象——

「我和老公分別從不同角度告訴他,怎樣的戀愛是健康的、積極的、美好的。可是她一心全是那個男孩子,說他是全天下最好的人。」

4、女兒不理會之後,劃定底線——

「我說過底線,一是絕對不允許有性行為,二是既然是學生,成績要在第一位。」

5、控制女兒的行蹤、零花錢和手機,試圖切斷女兒和戀愛對象的聯繫——

「這不放暑假了嗎?我們沒收了女兒的手機,斷了她的零花錢,讓她在家多學習,出去的話必須報告去哪裡、見誰、對方手機號、幾點回。」

在這個事件中,女兒到酒店開房的行為是值得深思的。14歲的孩子,如果僅僅只是想發生性行為,完全可以找到不被父母發現的辦法。但選擇徹夜不歸,受到嚴密監控的她應該清楚父母馬上會知道,也清楚他們會多麼著急和憤怒。

因此,很有可能這是一個挑戰父母的行為。

她為什麼要挑戰父母?

父母視戀愛為影響學習成績的洪水猛獸,不接受青春期的女兒竟然會對一個人產生了迷戀的感覺,所有「苦口婆心地講道理」,目的都是讓女兒放棄早戀。

這一點,女兒自然能感受到。

父母的說教和勸阻,帶來的先是女兒在言論上的防衛和反叛——

「請我們尊重人權,遵從自由精神,一套一套的。」

「為什麼要想那麼遠……」

當父母試圖用權力控制女兒行蹤和聯繫外界的工具時,女兒的反叛行為升級為撒謊,儘管在父母的嚴密監控下——

「她還是和男生約會了,是男生媽媽告訴我的。她撒謊越來越多,而且理直氣壯,毫無悔意。」

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這種信心的喪失,來自於女兒對父母干涉她戀愛的種種言行的失望,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一個青春期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支持,就會用錯誤的行為去挑戰父母的權威。

因此,女兒最終用徹夜不歸、發生性行為的不良行為來顯示自己的權力——

你們制服不了我。

以及,對父母的報復——

你們覺得我的成績比我更重要,這讓我很傷心,所以我也要讓你傷心。

青春期孩子

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他/她要探索並運用自己的力量和自主性。他們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要試探自己的力量,以及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性。

同時,他們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尋求刺激、喜歡冒險。生理上的大變化,造成青少年騷動和矛盾的感覺,突然而強烈的荷爾蒙變化,還會造成情緒的突然波動。上一秒還很高興,下一秒可能就會陷入負面情緒里,變得粗暴、蠻橫。

有些十幾歲的孩子想要探索他們自己和家人有多麼不同,以及自己有什麼價值。這種和家庭分離的過程叫做「個性化」。[1]

孩子的個性化,有的從10、11歲開始,有的卻到18、19歲才開始。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有這種個性化的行為和過程。

進入「個性化」的孩子,可能會通過挑戰對自己的家庭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比如家庭價值觀)、或者做一些與父母的願望正好相反的事情進行反叛。

如果十幾歲的孩子能夠在一種支持的氛圍中,完成自己的個性化過程,他們到二十幾歲的時候,便更可能回歸家庭的價值觀。

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不尊重的評判、壓制和懲罰,那麼,懲罰和控制越多,就越可能被卡在個性化的過程中,就越不可能回歸家庭的價值觀。

如果父母不了解這些青春期的心理動力,很容易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對自己權利的挑戰,用權力去壓制孩子。卻不知道越是這樣去壓制孩子,越容易煽起孩子的叛逆之火。

你會說:難道孩子早戀,就不能管了嗎?

當然不是。

青春期的孩子在產生愛情和迷戀的心理狀態時,建議父母:

1、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情感上的支持,這樣,叛逆就不大可能走向極端。

2、孩子需要受到情感和性的教育,學習面對自己的情感波動和各種涉及到性的議題的人生技能。

3、父母需要學習青春期孩子的性發展知識,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變化,掌握更科學的管教青春期孩子的方法和性教育觀念,結合自己的人生智慧來為孩子指引方向、制定規則。

不過,這位母親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進行過性教育,她想不通為什麼做過了性教育還會走到這一步:

「性教育,我們給兩個孩子一起做過,分別講過,還自信講的挺好的。兒子就很好,這方面沒讓我們操過心,問他有沒有喜歡的女孩,他都能臉紅。」

分辨你選擇了

哪種性教育

其實,性教育因著教育目標的不同,也分為好幾種不同的類別:

禁慾型性教育:性教育的目標是青少年的性行為應該被絕對禁止,性教育中只講健康,性是儘可能被迴避的一部分,強調只有一種道德規範,通常不會涉及安全性行為等方面的內容。

綜合型的性教育:教育目的是讓青少年安全。這種性教育認為最好能避免青少年的性行為,但是僅靠禁止是不夠的,所以還應該講必要的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作為輔助手段,因此也關注避孕的內容。

賦權型性教育:主要目的是將與自身的性有關的權力歸還給受教育的人,強調尊重個人道德選擇的自由,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別平等意識。

能力建構型性教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能力,注重積極健康的性心理與性人格的培養,在面對自身情感和性相關議題時,具備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技能。

這位母親平時是如何為孩子做的性教育的?母親在文中講得不多。但可以通過這對父母在面對女兒早戀的態度和行為中,從他們的反應和採取措施中,可以總結出他們的性教育目標是這樣的:

●不能在學習階段談戀愛,進而影響學習

●不能發生性行為

單從母親的描述來看,這對父母表面上在談健康、積極、美好的戀愛,實際上是不接受青春期孩子之間有愛戀情感的這一事實的。因此,他們可能更傾向假設自己孩子是「無性」的,從他們的言行來看,無法獲知這對孩子在發生性行為時是否採取了避孕措施,也看不出父母說的「性教育」,是否包含著安全性行為的知識。

除了禁慾型性教育,後三種性教育都會涉及到安全性行為的教育內容。承認十幾歲的孩子因荷爾蒙的作用會對異性產生強烈興趣,也承認這一年齡的孩子具有了發生性行為的生理基礎和衝動,才會以務實的態度妥善對待青少年的性行為,選擇告訴孩子和性行為有關的性教育內容。

因此,這對父母遵循的可能是禁慾型的性教育。

禁慾型性教育

不管用怎麼辦?

家長從這一事件是否可以反思,光是禁止,光是設「底限」的性教育,就夠了么?

要知道,無論成人是否接受,青春期孩子的身體和性發育都在成熟的過程中,經歷著他們根本無法控制的生物學過程。從文中來看,可以推斷他們進行的性教育當中,既然是否認「性」的存在,自然也不可能包含培養孩子在面對性的問題時如何判斷、決策、如何自我保護的內容。

少女懷孕、流產、影響日後生育的問題,往往不是因為發生了性行為,而是因為在發生性行為時,由於沒有受過安全性行為的教育而進行了沒有避孕措施的性行為;或是知道要進行避孕,卻因為怕麻煩,或是為了滿足對方的要求而進行了沒有安全措施的性行為。

這些影響少女身體健康、甚至帶來性創傷、重大的生活影響的隱患,是成人選擇迴避性行為的性教育造成的。

同時我認為,多教了安全性行為知識的性教育也是不夠的。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為成人的這個過程中,面臨著性別、自我認同、情感、各種性議題的困惑和煩惱,面對和處理這些議題的能力,都是需要學習和鍛煉的。

想培養青少年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人格,需要學習必要的性知識,學習如何去處理自己情感波動,學習在面對與性相關問題時如何思考和決策,也學習如何發展健康的親密感和進行自我保護。

能力建構型的性教育,就包含很多培養青春期孩子面對情感和性問題的有效技能的內容,比如,光是在愛情和約會主題中,就包含著以下一些議題:

對約會的規劃與制定規則

約會中的身體觸摸和身體界限

如何處理迷戀

如何識別健康和不健康的關係

分手議題

如何應對戀愛對象的性壓力和控制等等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來說,學習和了解除禁止以外的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味禁止,起不到有效預防的作用,更有可能把你的孩子推得更遠,或是讓孩子的反叛行為更加隱蔽。

對可能發生的災難性事件的最好的預防,就是和自己十幾歲的孩子建立和善而堅定的關係,要讓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對你來說他們都是最重要的。

放下對性的羞恥和評判,承認孩子身上有「性」的存在,學習更契合孩子性發展的性教育知識和理念,在孩子需要你的成年人的智慧時,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搞清楚什麼是對他們最重要的。

不要只給青春期孩子設底限,孩子和你都需要更全面的性教育資訊和知識。當孩子早戀時,跟他/她一起討論:

戀愛時,有哪些表達情感和親密的方式,有哪些身體接觸的形式;

●哪些身體接觸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

●如何評估兩個人的關係是否平等,對方會強迫你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嗎;

●當對方提出你不想要的身體接觸時,如何用言語和肢體語言拒絕對方……

讓戀愛中的孩子在你溫和的監督和引導之下,學習兩性的相處界限,陪孩子渡過這段美好的情感經歷。

張 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性心理諮詢師

??兒童/青少年性教育工作者

??台灣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研修生

【性心理、性教育相關受訓經驗】:

1、莎蘭?漢考克SharonHancock(瓦蘇)兩性和婚姻關係「真愛密碼」工作坊

2、曾奇峰「親密與性」親密關係工作坊

3、呂嘉惠性諮商師「性諮詢訓練體驗」工作坊

4、完成了197小時的台灣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研修生訓練課程,2017年持續接受督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嘉惠荷光性諮商團隊 的精彩文章:

來自嘉惠的新年祝福

TAG:呂嘉惠荷光性諮商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