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對待親戚的態度,凸顯了你的成熟度

對待親戚的態度,凸顯了你的成熟度

成熟是認識到世界的冷酷,仍然能對全世界溫柔,而且有實力對世界溫柔。

春節假期,不少人最害怕的就是各位熱情的親戚。

同事小張就是如此,她26歲還沒有男朋友,每次回家三姑六婆們都要問來問去,弄得她都要有「回家恐懼症」了。

離放假還有一星期,她就開始念念碎,不斷問我:「要被催婚了,這下怎麼辦?」

「有什麼怎麼辦的,你就聽著唄,被催婚不是很正常嗎?」

「這有什麼正常,我自己的事情,他們憑什麼來管?」

我一下子笑了:「嘴巴長在他們身上,他們想說啥就說啥,你也經常在網上發帖罵他們,大家不就扯平了?」

小張看著我,欲言又止,我繼續補充:

「親戚怎麼說,這是他們的事;生活怎麼過,那是你的事。被親戚說幾句就覺得生活被擾亂,那隻能說明你沒有主見,就像一株小草,隨風搖擺。」

事實上,越成熟的人,越不會把親戚視為洪水猛獸,一來知道親戚也是關心自己,只是表達方式和我們不同;二來也知道,親戚再怎麼過問,生活還是自己做主。

只有不夠成熟、內心不夠強大的人,才會對親戚的追問耿耿於懷,或冷落、或反感,甚至不惜當眾發脾氣翻臉。

作家馬伯庸就把回家面對親戚的態度分為四層,層數越高,說明為人處世越成熟。一起對號入座,看看你處於哪一層吧。

01

第一層:有問必答

馬伯庸認為,在這一層,就是「對長輩言聽計從,親戚問什麼就答什麼,絕不隱瞞」。

這是最基本的一層,也是最稚嫩的一層,處於這一層的人,一般還在讀書或剛出來工作不久,對整個世界懵懵懂懂,看誰都覺得自己低一頭,誰也不敢得罪,對著誰都是笑臉迎人。

被親戚提問,就像古代妃子被皇上寵幸,更別說有什麼不滿了,問什麼就答什麼,還生怕自己答得不夠詳細,對方會不滿意。

如果親戚有什麼意見,那必定全盤接受,也不細想說得對不對,只是一味地覺得自己不好,擔心自己辜負了親戚的期待。

我剛畢業那年春節,有個親戚在銀行工作,問起我的情況,我也很老實,把自己的情況和盤托出:在廣州做新媒體、月薪5千、沒有女朋友、每月月光…

親戚眉頭一皺,立馬用擔憂的語氣告誡我:「這一行不靠譜啊。」

我嚇得不敢出聲,就像自己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任憑親戚在旁邊高談闊論:「還是有編製才牢靠,這種工作朝不保夕,不像公務員,鐵飯碗端著就不怕了。」

因為他這一番話,當晚我徹夜無眠,覺得自己做這一行,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說,就是這樣的不堪,我的未來,又應該在哪裡?

2013年世界首富、墨西哥商人卡洛斯·斯利姆·埃盧曾說:

「如果你為別人的看法而活,那你已經死了。」

不少年輕人就像一棵樹,別人的態度就是四面八方吹過來的風,他們過於在意別人的意見,所以隨便一陣風,都能把他們吹得東倒西歪,甚至將其吹倒。

02

第二層:一觸即爆

到了第二階段,就是 「對於一切試圖干涉自己人生的舉動,都非常反感,態度強硬地頂回去了幾次,甚至翻臉發脾氣」。

這時候,我們逐漸褪去初出茅廬的幼稚,開始掌握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很多,得不到的也很多,但掌控人生的快感,實在讓我們著迷。

屬於自己的生活,來得如此不易,因為害怕失去,我們陷入巨大的不安全感之中,周圍人的任何建議,都會被我們視作對自己生活的入侵。

所以,我們就像護崽的老母雞,想要擊退任何試圖干涉自己生活的人。

朋友阿何就是這樣,以前他是標準的乖乖仔,聽著家人的話,放棄省城的offer,回到老家,考了公務員,娶妻生子,過上了平平淡淡的日子。

慢慢的,阿何對於旁人的建議越來越不耐煩,無論親朋好友的話是關切的、挑釁的、八卦的,在他那裡通通得不到「好臉色」,他不是大聲反駁,就是乾脆直接無視。

我問他,怎麼對親戚們的態度完全變了,他直言:「我覺得自己長大了,每次他們提出意見,我就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干涉了,我要保護自己的生活。」

我看著他堅定的眼神,心生疑問:從對別人言聽計從,再到現在一概不理,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不成熟?

知乎有個點贊5K的回答是這麼說的: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熟了,但其實沒有。成熟應該是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親戚的話有好有壞,最好的辦法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為了強調自己的成熟,對旁人的建議一概拒絕,這就像一顆青澀的果子故意讓自己腐爛,然後到處大喊:「快看,我多成熟!」

這樣偽造的成熟,往往比真實的幼稚更可怕,因為你已經失去了自我,卻自以為這就是成熟的表現,那就不會再去叩問內心,贏得讓自己真正變得成熟的機會。

再說,會被親戚的話影響,自己的內心也一定不夠強大。

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擔心自己的生活被旁人干擾;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會在別人的議論中搖擺不定;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才需要為了保護自己而拒絕一切外界的聲音。

真正的強者,應該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守著內心的信念,或快樂、或平靜、或洒脫,喜怒哀樂,都由自己在掌控。

03

第三層:忍氣吞聲

在這一層,馬伯庸說,「覺得春節一共就七天假而已,忍一忍就過去了,於是又和顏悅色地應對著層出不窮的問題。」

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來到這個階段,經歷的事情多了,開始明白成年人的不易,能夠讀懂親戚各種追問的真相。

大部分的親戚,只是出於好意,想和你找個話題聊天,覺得需要問點什麼才能表達親近,而且沒有現代城市居民的隱私觀念,覺得問一下也沒什麼,畢竟是自家人。

想通了這一點,對親戚的反感也沒那麼深,即便面對親戚的追問,也能不卑不亢,微笑面對。

況且,自己的人生也小有成就,明白嘴長在別人身上,人家再怎麼說,自己笑著聽一下,轉身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也就算了。

忍氣吞聲,並不是毫無底線地退讓,而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明白自己的時間、精力寶貴,不能浪費在無用之處。

周冬雨就說:「一輩子那麼長,為什麼不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歡樂頌》也有一句台詞:「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只有彼此志同道合,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背景、見識不同的交流,最後往往變成了尬聊,倒不如聽著對方的話,不在爭論上浪費時間。

04

第四層:大而化之

「到了這一步,終於能從更高的境界來思考這件事了,知道這代表的是傳統親情理念和現代生活觀念的衝突。這是兩種觀念的衝突,是社會轉型期的必然,沒得解。」

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生活的真相,不是默默承受,而是想盡辦法讓它變得更好。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表姐就是最好的例子,她畢業於985名校,畢業後在上海工作,30出頭就已經掙下了一套房,但因為遲遲沒有結婚,每次回家都要被親戚盤問。

幾年前,她也曾因此而煩惱不堪,但現在她對待親戚的態度,已經截然不同。

親戚來訪,她不會再像以前那樣躲開,而是會主動說說自己的情況,或者說說自己遇到的一些新鮮事,或者問問對方的近況。

走訪親戚,小孩子都會給點壓歲錢,長輩們帶點小禮物,而且都經過精心準備,給有風濕病的伯父帶回藥膏、給愛打扮的小姨帶只口紅。

面對親友的追問,她總能保持淡定的心態,或微笑或解釋,要是親戚不理解,就找個話題帶過,總之一定不會讓對方下不了台。

她說:「我沒法改變現實,現實就是我有一大群親戚,對我的私人問題很關心。我唯一改變的,就是想辦法去讓他們認同自己,儘可能少地干涉我的生活。」

知乎有個點贊5K的回答這麼說:

「成熟是認識到世界的冷酷,仍然能對全世界溫柔,而且有實力對世界溫柔。」

她明白,親友的各種「盤問」,只是過年社交的口水話,所以主動找話題來說,以免大家無話可說,顯得尷尬。

給親戚準備小禮物,是否貴重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對方知道心裡還惦記著他們,這樣即便到時候即便追問,也不至於太過分,讓自己下不了台。

最重要的,是保持淡定的心態,無論遇到什麼追問,都能泰然處之,平心靜氣地面對。

就這樣,她用自己的謙和,改變著家族裡的所有人:

曾經當眾逼問她什麼時候結婚的表姨,聽著她分享在國外旅遊的趣聞,聽得津津有味,過後只顧著問她該如何辦護照,怎麼做攻略;

曾苦勸她還是回老家考個公務員的大伯,現在一提起她就笑呵呵地說:「小影可有出息了,不用我們這些糟老頭來操心。」

俗話說:桃李不語,下自成蹊。

真正的成熟,不是要用言語去戰勝對方,彰顯自己的正確,而是內心足夠強大,不僅不被外界干擾,還強大到足以感化身旁每一個人。

05

作家張佳瑋曾說:「親戚畢竟是親戚。不喜歡,以後不交往便是。撕扯起來,也無趣,是吧?大過年的。」

被「惡魔化」的親戚們,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想和我們交流,卻囿於觀念、經歷不同,所以根本沒法聊,只能用一個又一個問題,表達著對我們的關心。

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凸顯了我們的成熟度,究竟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反駁他們,還是盡量平和地和他們交流、解釋?

這是過年的苦惱,也是人生的苦惱。懂得如何對待煩人的親戚,自然懂得人生路上那些煩人的同事、老闆、客戶…

要知道,親戚你一年只見一次,而他們你可是每一天都能遇到,而且比親戚還要煩人得多。

如果連親戚你都不能好好對待,又怎麼能期待你,能在漫長的人生路上,面對種種煩人的人和事,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

所以,這個新年,面對親戚們的「關心轟炸」,試著稍微心平氣和一點吧,然後你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糟糕。

試著理解他們的行為,對自己來說,其實也是一次修行。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 的精彩文章:

多少人不懂這些潛規則?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