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專門為「基輔」級航母設計的艦載機為何遭到「封存」的命運

專門為「基輔」級航母設計的艦載機為何遭到「封存」的命運

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軍事方面的發展尤其的顯著,從戰機到航母無一不把中國推送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隨著戰機逐漸進入到第五代戰機的行列中,中國就推出了自主研製的殲-20、殲-31戰機。可見中國的腳步是緊隨著時代的步伐而大步向前邁進著。而隨著航母的發展,中國從沒有航母到中國改裝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在到中國自主研製的001A型航空母艦。可見中國速度是如此的「神速」,而中國的實力再次用自主研製的001A型航母給了世人一份滿意的「答卷」。

隨著我國自主研製的001A型航母的即將海試,航母艦載機的發展也是被提到了日程。其實航母並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艦載機。因為航母只是一個載體,真正體現戰力的還是在艦載機上面。而我國的艦載機就目前而言只有殲-15艦載機,不過隨著航母的誕生,我國自主研製的艦載機可謂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要知道在航母上面的艦載機要面臨著各種的困難,就單說在航母甲板上面起飛就值得工程師費好大一番功夫。那麼既然航母甲板的大小是有限的,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改變艦載機的起飛方式,以此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雅克-38是雅科夫列夫實驗設計局為前蘇聯海軍研製的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世界第一種服役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且它是專門為「基輔」級航母設計的。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時候蘇聯在航空節曾經展出過一種西方稱之為「自由畫」的垂直、短距起落轉噴口試驗機,雅克-38艦載機就是在這個垂直起落技術的探索研究的基礎上誕生的。

雖然雅克-38首飛成功了,但是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首先就是在垂直起降時機體下方的氣流控制。飛機在懸停的時候,由於高溫氣流的擴散導致機體下方形成低壓,最終導致飛機被吸住。而且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機體下方的這個低壓區很不好控制,一旦控制不好就會造成機體失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雅克-38的設計者在機首的空氣進氣口下面增設了一個很大的摺疊板。雖然進行了改進但是對於雅克-38而言飛行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後來經過不斷的摸索最終在1963年9月16日成功地完成了從垂直起飛到水平巡航的轉換飛行。

一直到1976年7月的,蘇聯第一艘航母「基輔」號首次進入地中海,雅克-38有幸在艦上垂直起落。可是由於種種原因所有的艦載機都被迫下艦,直到1977年底雅克-38才又重新被分配到「基輔」號上。也就是在1978年初,西方國家才第一次觀察到「基輔」號上雅克-38的身影。隨著雅克-38到「基輔」號上之後,雅克-38就之一處在不斷改進的狀況下,估計也是為了防止進氣道吸入反射的廢氣流。後面經過科技的不斷發展,由於雅克-38過少的載彈量和作戰半徑的問題,在1991年遭到了封存。

每一種新事物的背後都是經過不斷地摸索和克服種種困難才得以成功的。在成功的路上永遠都不是一番風順的,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不要放棄,哪怕最終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會後悔,最起碼曾經付出過,科技的進步跟時代的更替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軍事 的精彩文章:

這場戰爭徹底震撼了中國軍人,今天我國的軍事成就還要感謝它!
大戰時成為德國空軍「代名詞」的戰機

TAG:戰略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