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節-赴一場關係的盛宴

過節-赴一場關係的盛宴

換個

角度

+

今天就是假期的最後一天了,短暫的相聚就要結束,回程的票拿在手中。

一年到頭就回家聚這麼幾天,看起來比上班整年還累, 不就是集體無秩序聚會綜合症嘛,世俗,禮數,並非大是大非。 即便相處不好添堵窩心,今天一過,回去上班,有什麼大影響?但人心向好,萬一相處好了溫馨愉快,一團和氣呢?

從比例來看,吐糟的重災區就是婆媳關係。

最心酸莫過遠嫁女的悲情。

期望的塌陷---蜜月夫妻也怕回家過年

婚後回婆家過年,別拿自己當親閨女讓所有親朋滿意,回誰家,誰就是主角,媳婦蜻蜓點水,大可走「白傻甜」的女配路線。童叟無欺,人畜無害。 若即使如此,還被惡意相加,那就是有人故意踢場子,婆家自然清楚原委,結婚對象的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誰說遠嫁意味隱忍,婚前回去摸底很重要。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有什麼面面俱到,關鍵是自家人合力同心。

自家父(gong)母 (po): 都是年關里壓力最大的人,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關係錯綜複雜,即便是至親朋友,也有拆台看笑話的時候。 原本人性,正常不過,群體里的個體容易失去理性。 人活一口氣,他們「被」耽誤的遠大理想全部放在你身上,自己的能力懸殊統統忽略,幸福差距就指望後代一招逆襲。逢年過節,兒女先落停的,父母就是腰桿筆直。

「我兒子換了房子」

「我女兒是上海的金領,給我找了個德國姑爺」

「So what,我孩子結婚早,我都抱孫子了」

「我兒子在當地兩套房,兩輛車,結了婚還是守著我過」

老人家的圈子裡,多一項眉眼飛揚,少一項灰頭土臉。啥都不沾,基本歸於「失敗」,自己能力再強,兒子的「失敗」,女兒的「待嫁」都抬不起頭來。這種負面情緒在攀比中升級。 每年短暫的相聚,讓這種累積的情緒一觸即發。

做兒女的呢,直到父母不能適應時代,也沒有硬氣的門路,電話里的指導只會徒增反感,三觀對接經常不順。每年搪塞,不如換個思路,不要嗆著爹媽,更不要對立化。與其讓父母緊盯著你們的生活,不如讓他們更關注自己的身心俱健康。體檢,旅遊,年青時拋下的業餘愛好。 既然兒女成年後無法給父母帶來快樂,幹嘛不資助他們自娛自樂,眼界開闊了,有事忙活了,哪有工夫管人家的閑事。

作為兒女,雖然能人人在海南買別墅,但自給自足,活得有滋有味,父母親眼所見,大都可以安心。

假如父母始終過度無法放手,那就慢慢把界限劃清楚。養孩子要一步步學會放手,如今父母成了老小孩,秉承耐心至上,小心懂事的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態度鮮明。

先生關鍵時刻不給力---跟誰是兩口子,家庭權利結構拎拎清

婚前三問:

1. 父母才是兩口子,遇到問題挺老婆。

2. 男人/女人都要表明態度,讓外人閉嘴。

3. 身體力行告訴下一代,爸爸媽媽的恩愛是怎樣煉成的

家庭關係的基石,是夫妻關係,沒有之一 結了婚,夫妻關係就是核心,父母,岳父母也是如此,處理不好,會很多隱患起點。 界限分明很重要,三個家庭都好處,各自管好各自的家,不要混合,城市化的變遷越來越適合小家庭。至於隔代人,現在的選擇也不是沒有,理性處理。

不要以為父母天生願意幫你帶孩子,雖然比起兒子,孫子/孫女才能帶來快樂,但請相信,離開孫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活的不差。 和諧的夫妻三觀統一,配合默契。父母,子女,承上啟下,上下貫通。

請特別關注孩子,大家族的聚會中需要全方位的心理建設。 中國人說話的藝術,要麼話裡帶話,要麼含沙射影,一句留三分,親戚經歷背景不一,孩子不能全部理解,一定要用適當的方式兜回來,讓孩子充分享受過節的氣氛,卻不要被世俗過早的攪亂天性。

大姑:娃真漂亮,像爸爸(都是咱家基因好)

二舅:娃真漂亮,像媽媽(會做人,討女方歡心)

帶小孩子回家, 接觸陌生環境前,不妨結合寶寶愛聽的繪本,告訴他們將去的地方和要做的事,二寶的家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紅包不要自己拿,要先詢問父母。

陪在孩子身邊,讓他們在陌生的環境多一些安全感。更不可強迫孩子作討喜的事,越是親戚朋友,可能會問出怪咖問題,你最喜歡誰?你爸/你媽怎麼沒來,是不是不要你了?唱個歌吧,面子固然重要,孩子卻更需要我們。不靠譜的親戚開口前,找機會撤出,孩子不是自帶調節氣氛的玩具,他們有權利拒絕不願意做的事。

我家哥哥, 白白嫩嫩,大大的眼睛天然萌,第一次回老家就被中老年婦女包圍,兩個孩子同時出場,他比妹妹更受關注,看著看著,就想摸摸小臉,當媽的我極為很不爽。而愛表現的妹妹很困惑,為什麼難獲關注。這時候爸爸媽媽的言行十分重要。既要擋開母愛泛濫的女士們,還要讓女兒知道人人喜好不同,不必獲得所有人的喜愛。

孩子是關係的學習者,年關是孩子們觀察成人世界的窗口,平日里的小家模式,讓大家族狀態打亂,幾天之內,孩子們會被很多東西耳容目染,家長要細緻觀察,適當引導,讓孩子理解社會,免受無畏的傷害。

奇葩親戚惡意中傷。---一語不合,先別掀桌,有錦囊相贈

除了自家人,其餘一律歸為其他,他們是真正的配角,完全可以採取在戰略上重視,在意見上忽略的態度。 我不能讓所有的人高興,也沒那個義務。

紅包怎麼給賓主盡歡。紅包就是人情債。舉債之前請三思。給孩子雖說看大人,但也要給值得交的朋友。像我家有兩個寶寶的,其實很尷尬,親戚聚會,人家都是一個娃,我們2:1搞得好像佔了誰的便宜。其實,紅包就是個時間差。早晚會換髮球。要是你直到誰家卻有困難,節骨眼,多包些,救急不救窮。

舅舅說了算,男性親屬的權利瓜分。在很多地方,女性常常被構陷在附屬的地位,有父母從父母,無父母從兄張,雖說今時不同以往,但這種根深蒂固還是在家族裡延續著。姑姑,姨媽幫助侄子/女,外甥/外甥女似乎天經地義,而這種責任也會波及到小輩。什麼人打死也不能幫。心裡要有數,眼睛只盯著既得利益的人,打死也不要沾。

許久沒回家,搞不清狀況,請碎嘴的親戚在外邊吃午飯。家裡就算了,比起熟悉的周圍環境,他們對你家的變化更好奇。背後的需求和矛盾,大姑和三舅最近因為孩子安排工作的事鬧彆扭。三叔的女兒談了五年的男朋友黃了,二姑的孩子今年大學畢業想去上海發展。

親戚也分遠近親疏,過年就是十天的交情,與其以一敵多,不如全家全身而退。不再恐懼關係破裂,如果能夠清楚表達拒絕的意思,就可以儘早脫離被人操控的人生了。拒絕遠非你想像那麼難。

遠方同學不會留下來,同學見面與其處處小心不在言辭和態度上拉開距離。不如告訴大家,對家鄉的小吃如何魂牽夢繞。在你生活的城市無法吐槽的苟且,完全可以在這裡盡情釋放,房子小,壓力大,二胎都不敢要。

過節就是一場人情戲,不要發怵,關鍵的原則要堅決,基本的套路要熟悉,臨場隨機應變,省去周旋的惡鬥和內耗,人際場上,對拆套路才能運籌帷幄,回家維護好自家感情,其他的一律沒有想像的那麼恐怖,不要過分渲染,安心過年,假期結束,一切回到自己生活軌跡。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民俗叫做燒年紙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