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城一景之福州:船政搖籃,三山榕城

一城一景之福州:船政搖籃,三山榕城

船政搖籃,三山榕城——福州

一 城一景

最近網路上,「廣東人吃福建人」的梗流傳很廣。如果將廣州與福建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很有趣的規律。廣東和福建實實在在是一對好基友。兩者地理位置接近,都是古代「百越」的勢力範圍;兩者都由山脈與大陸主體相隔,造成「山高皇帝遠」的地緣形勢,從而深刻影響當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兩者都是境內多山,擁有天然良港,適合作為對外貿易的樞紐。兩省的省會——廣州和福州,就像是一對錶兄弟,相貌性格相似,卻也有諸多不同。

相對於偏安大陸最南方的廣州,福州距離中原更近,在海上貿易帶中的區位優勢不及廣州,因此相對於兩千年一貫的貿易大港廣州來說,福州隨著王朝興衰幾起幾落,既有極致繁華,也有凋零落寞,寵辱之間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

漢武帝之前,福州作為閩越政權的首都,漢武帝時滅閩越國,福州陷入低谷,三國時期,福州曾作為東吳的造船基地,揭開了海外貿易的序幕。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築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奠定了今日福州城的雛形。從衣冠南渡到唐中期,中原人口大量湧入,福州迎來繁盛。

唐末,王審知主閩,建閩國,在子城外築羅城和南北夾城,北面橫跨越王山(即屏山),並將南面九仙山(即于山)、烏石山圍入城中,開鑿了繞護羅城南、東、西三面的大壕溝,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環流」的獨特城市格局,福州從而有「三山」別稱。宋治平二年(1065年),張伯玉知福州,編戶植榕,綠蔭滿城,使「榕城」福州聲名遠播。其後,蔡襄、程師孟、曾鞏、趙汝愚、梁克家、辛棄疾等諸多名人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元末亦思巴奚兵亂、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為臨時國都,明朝中後期福州成為倭寇重災區,清初清軍與鄭氏政權在福州反覆拉鋸,都使得福州遭受兵災之苦。鴉片戰爭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又是中國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搖籃之一。

不可錯過的地方

鼓山

鼓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蕩之聲,故名鼓山。

鼓山風景秀麗,但最有名的還是摩崖石刻,被稱為「福州碑林」。鼓山的摩崖題刻不下300餘處,宋代的題刻就達109處,這說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達官賞覽勝景的所在。現存題刻最早的是靈源洞東壁宋慶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題名, 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蘇軾、黃庭堅、米芾。

華林寺

福州自古乃商貿重地,是各種文化匯聚之所,自然少不了宗教古迹。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再加上本地的海洋宗教信仰,構成了福州兼容並蓄的文化奇觀。三國時期,佛教就已傳入福州,開元寺是福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福州南門兜有一座清真寺,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從清真寺內保存的明、清碑記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福州伊斯蘭教傳播、發展的狀況。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艾儒略來到福州傳教,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是南台島的泛船浦天主教堂。

始建於北宋年間的華林寺大殿雖經明、清兩朝多次重修,增建周廊下檐,但其主要構件仍為千年原物,是我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物。

烏塔

烏塔又被稱為福州的比薩斜塔,位於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與于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凈光塔」。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毀。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準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亭內《敕貞元無垢凈光塔銘》碑,是全國現存最早碑刻之一。

石塔建造年久,外表已呈黑色,俗稱烏塔。它與東面于山白塔構成犄角之勢,這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山兩塔中的「兩塔」,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

烏塔所在的烏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風景區,有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塔會館、慈善堂、鄧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老城區的核心,是福州的歷史之源。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上下杭民國商業區

福州上下杭早年是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這片曾經以商業的繁華而聞名的古老街區,一直以來是民俗、史學專家們研究福州商業發展歷程的重要地方。「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這是人們賦予這片街區最美麗的名字。

這裡曾經輝煌,這裡一度停滯,這裡是——老福州的味道,風味美食在上杭,古美建築在下杭。

舊時雙杭,十里洋場,商幫聚集,高檔酒樓林立。時光變遷,繁華散盡。如今那些斑駁的老牆後,依舊匯聚著老福州各類地道的傳統小吃:鍋邊、元宵、花生湯、豬血撈化、尚干拌面扁肉、煎包、魚丸……白天黑夜輪番上陣,刺激著每個老福州的味蕾。

除了飄香坊巷的美食,古建築也在訴說著上下杭的故事。采峰別墅、永德會館、張真君主殿……它們猶如散落的珍珠,分布在上下杭的街道上。它們見證了這裡曾經的繁華,是上下杭凝固的歷史。

鼓嶺西洋別墅群

1886年,美國人S.F.伍丁任尼在福州鼓嶺修建了第一座別墅;此後英、法、日、俄等十幾個國家紛紛在鼓山租地建別墅,1935年,這裡的別墅群,已擁有各具特色的別墅366座,這裡也因此獲得「左海小廬山」美譽……這十幾個國家還成立了一個「鼓嶺聯盟」,同時,福州成立了一個「公共發展委員會」來統籌管理鼓嶺別墅。每年端午節,外國人從倉山來此小住避暑,中秋節左右,下山再回到倉山。

曾經輝煌的福州鼓嶺漸漸被人們遺忘。近年來,相關部門逐步修復,宜夏別墅、萬國公益社、鼓嶺郵局、百年游泳池、教堂等,再次成為鼓嶺標誌性建築。

煙台山西洋建築群

在福州談論所有與「一帶一路」有關的歷史淵源,都不及煙台山來的深刻。

百年前的煙台山,與上海、廣州、廈門、寧波一同成為近代中國海外經濟貿易中心,福州第一條金融街,第一家銀行誕生於此。在這裡匯聚17國領事館,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會醫院、11所教會學校,即是福州版的「萬國建築博物館」,也是清代「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歷史的縮影。

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國領事分館、輪機車間、繪事院等多所船政遺址;展現了近代中國科學技術、新式教育、工業製造、國防建設、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豐碩成果;折射出立志進取、積極作為、虛心好學的傳統文化神韻,形成獨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特色美食

玩過福州,更要吃在福州。福州乃是一個吃貨之城,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實在數不勝數,這裡只介紹幾種當地有特色的風味小吃。

-魚丸-

魚丸是最能代表福州的傳統小吃。小販挑擔敲著碗勺叫賣魚丸,是曾經福州街頭巷尾最常見的畫面,早年福州人更是「沒有魚丸不成席」。

-拌面扁肉-

散發著豬油、花生醬香味的拌面,與輕盈漂浮於清湯里的扁肉,可以算是福州小食里最經典的「情侶套餐」,在一天的任何時段都可以吃上這麼一小頓。

-肉燕-

肉燕是福州小吃中最精巧的一味。用豬肉捶打成茸,製成薄如紙的燕皮,再包餡成肉燕,可謂「肉包肉」,煮熟時溫潤剔透,也是福州宴席大菜「太平燕」的主角。

-蠣餅-

福州早年的蠣餅名副其實,小海蠣做餡,有著濃郁的福州風味。油炸時很講功夫,標準的蠣餅是四周酥脆,內里鬆軟膨脹成「彌勒腹」。

-鼎邊糊-

鼎邊糊配蝦酥是老福州的地道早點。福州立夏舊時習俗家家戶戶抆鼎邊糊,鄰里互贈,以示常來常往「一抆就熟」。

-豬血化-

以豬骨、豬血加入豆瓣醬熬湯,湯色濃而不濁,加一份米粉,滋味濃郁還管飽,是舊時販夫走卒的最愛。老福州人出了湯池,也會叫上一碗豬血化,一解泡湯後的疲乏。

-芋泥-

芋泥是老福州最愛的甜點之一,香甜粉糯,一小碗落肚,幸福感油然而生。傳統做法講究選用福鼎產的檳榔芋,點睛一味是豬油。

-光餅-

相傳光餅是戚家軍的行軍乾糧,工藝到位的光餅油光發亮,脆而微咸,嚼來有淡淡回甘。征東餅、福清餅、蔥肉餅等都算是光餅的「里親外戚」。

-元宵-

在福州,湯圓專指甜餡的,包肉餡的稱作元宵,老福州尤為鍾情元宵,平日里常當作點心,街頭巷尾也常見專門販售元宵的食鋪。

與文化大家

走一段文旅之路

與民銀旅行

開啟一段心靈旅程

民銀旅行 攜手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銀旅行 的精彩文章:

南亞白象在非洲對中國的挑戰

TAG:民銀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