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註柴燒器物-一未齋手工柴燒茶器

專註柴燒器物-一未齋手工柴燒茶器

專註柴燒器物---來自福建廈門一未齋手工柴燒茶器,一位來自80後的女孩憑著一份執著,不斷嘗試與積累,逐漸掌握住泥與火的特性,這才開始真正意義上柴燒作品的創作。

因為「自然」的參與,每一件作品都獨具個性,這也正是他興奮與一直熱心投身其中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泥,不同的木材,不同的窯溫,不同的氣氛,在器物表面都會形成不一樣的效果。只有當泥、木材、溫度、氣氛這幾個重要的因素完美的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真正完美的作品。他始終相信柴燒中有完美,因為它們的結合本身就屬於造化的過程。一切的準備也無法完全控制大局,微妙的變化都會演變出難以預測的結果。柴燒過程中有太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他作為參與者,一直享受其中,並得到無窮的溫暖與滿足。

【柴燒釉】:是一種在燒制時不再使用罩匣,從而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 燼、火焰等都直接沖入窯內,直接與坯體接觸,最終煙塵等都會直接作用於坯體,落灰之後並附著於坯體之上,最終在高溫下形成溫潤光澤、層次分明的自然灰釉。

因為這個過程之中並不受人為的控制,所以在柴燒釉表面會呈現出許許多多的黑色斑紋,和泡泡狀的破裂紋理。這種看起來如同溶洞一般,坑窪不平,又具有一定的光滑和光澤的表面,加上深褐色的胎質,鮮黃色的器表色,以及黑色的燒灼感,都能使人深深的沉醉其中。柴窯釉色集古代青瓷釉色之大成,又充分吸收始於唐代盛於五代秘色瓷的精華,沉穩寧靜幽艷晶潤 ,顏色隨光變化由淺至深,從灰白淡蘭至濃郁的翠綠,質樸的本性透散著翠,嫩,鮮的奢華。它集千峰翠色於一身,達到了古代青釉發色的最高境界。柴窯瓷的燒製成功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座里程豐碑,是整個陶瓷叢林中的一顆參天大樹。

柴燒瓷燒制風險極大、成本極高,往往一窯下來,需燒掉幾千斤松木,且成功率極低。古坊陶藝師集體協作燒制,柴窯的火候與溫度完全依賴人工來控制。但柴燒瓷製作工藝繁縟,年輕一代多不願接觸,柴燒傳統工藝幾近後繼無人。

以松木柴為原料,延循古法燒制的瓷器。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它散發著的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正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而投入龐大心力去追求的原因所在。

很多熟悉柴燒釉的朋友都知道,一件柴燒釉作品的問世都意味著是一次極其艱難的探索的成功,和千百件次品被淘汰的過程。因為柴燒釉在燒制的過程中,人為不可控因素太多,從而造成柴窯瓷燒制實際上成了成本高、成品率低、現代所存在的柴窯數量少三個難以解決的因素綜合的結果,因此倍具稀缺性。

同時,柴燒釉的燒制工藝是種古老的技藝,已經瀕臨失傳。加之在燒制的時候多用松木燒制,且用量大,但很多地方的政府已明令禁止對自然環境的過度採伐,所以致使今日所能見到的純柴燒瓷器都如同是彌足珍貴的緣分:所以說,見到即賺到,對於柴燒釉作品來說,實在是一點也不為過。

專訪 內容:

一小撮:怎麼會想到大學畢業後,在福建從事柴燒製作的工作?

一未齋:其實從事很多種行業後,有積澱有坎坷。在2011開始接觸陶瓷藝品。

一小撮:我看你打的燒窯方式,還是堅持普通的柴燒而不選擇快速省力的液化氣燒窯,是有什麼原因嗎?

一未齋:喜歡拙樸,古樸的器物。

一小撮:一件作品,大概耗時多久?

一未齋:不一定,有時一窯就出現不錯喜歡的器物。有時從設計到出品,再到實際應用中發現滿意度低,又折返去思考重新改良,過程很耗時。

一小撮:匠人迭代與技藝傳承還好嗎?

一未齋:肯定不賴!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陶與瓷,或許有淡旺時期,但總會傳承

一小撮: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一未齋:凡人

一小撮:手藝人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一未齋: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手藝人們各司其職,當然這個時代也很多跨界達人,在接觸柴燒之前理想的定位是在紫砂方面。

一小撮:制器隨波逐流還是另闢蹊徑?

一未齋:因地制宜。加上自己也喜歡,其實在中國大地散落各種手藝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為生活。

柴燒釉陶瓷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自然純樸氣息,如同是自然界造就存在的事物一樣,使人渾然不覺,毫無突兀,與其它的器具擺在一起,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可以使人感受到它們自身的那份含蓄之美。不焦躁,安分守己,竟若無物,與周圍的器物相互襯托融合,令人察覺不到,但又足以感受到它的靜謐的原味之美。

因此柴燒作品是獨特的、可敬的!而在我看來一位藝人是需要經過不斷地失敗和長久的積累才有可能在萬變的窯火中逐漸尋得美的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7300個日夜,175200個小時告訴你,時間對於易武茶的價值
明天臘八節啦!記得喝臘八茶哦!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