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建安:新歷史思維下的斯大林模式

宋建安:新歷史思維下的斯大林模式

·觀點·

新歷史思維下的斯大林模式

Stalin Model in the view of New Historical Thinking

宋建安

斯大林在客觀上毀滅了列寧開創的事業,斯大林模式存在著極其嚴重的弊端,甚至他建立的就不是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模式不僅最終使蘇聯走向了窮途末路,而且也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了蒙受無比巨大的損失。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指出:我們已經看到,在歷史上活動的許多單個願望在大多數場合下所得到的完全不是預期的結果,往往是恰好相反的結果,因此它們的動機對全部結果來說同樣地只有從屬的意義。

這便是新歷史思維的巨大飛躍,歷史與其說是傑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廣大群眾行動起來的動機。而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卻與這新歷史思維的相左,雖然斯大林一再地宣布他發現並掌握了「規律」,他的預期如何百分之百得以實現,然而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所以「全盤集體化」、「階級鬥爭尖銳化」、「大清洗」等違背歷史規律的舉動無不必然地走向失敗與破產,斯大林掌握的並不是什麼規律,而是權力,憑自己的意志與權力行事,難免一朝崩潰。

布哈林和斯大林之間的意見分歧是根本性的。斯大林的主張,實際上是就是以野蠻來消滅俄國的野蠻,就是延續沙皇俄國的專制。相反,布哈林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按照列寧制定的新經濟政策的道路,使社會主義和平地、漸進地、有機地進化發展。從這一點講,斯大林背叛了列寧,使得馬克思主義發展出現停滯和倒退,庸俗唯物主義、教條主義更是對新歷史思維的背叛。

需要指出的是,就連我們過去常常稱讚的蘇聯工業化,其實也是一種倒退。不難發現,以國家工業化名義下的重工業化和軍事工業化使得蘇聯的經濟日益軍事化,簡直就是一個個「兵營」!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質量低劣,大量積壓,而優質產品長期奇缺,供應緊張,經濟粗放發展,效益低下,國家資源大量浪費。斯大林曾宣布蘇聯不再有「使用落後技術裝備的舊工廠和使用古老農具的舊農戶了。」但實際上,當時手工勞動佔比仍在一半以上,整個國家仍是十分落後的。

蘇聯為工業化所付出的代價真的是過於過於巨大,數百萬人在為這種工業化的社會動蕩中所付出大量寶貴的生命,不可否認斯大林對工業化的認識與安排有獨到之處,但是斯大林的觀點和決策卻「被」當作是唯一正確,必須服從的了,不同於斯大林的意見,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卻被上綱上線,這也成為斯大林將其政治集權擴大到經濟領域的手段。

工業化是在斯大林的行政命令和懲罰體制在人為製造或者誇大的所謂遭受威脅的緊張氣氛下得以推行的,雖也取得的某些成果,使得蘇聯經濟在短期內獲得爆髮式增長,但本質上卻是一種落後的生產組織管理機制,最終使新技術革命沒法開展。再加上領導者根本不懂經濟,亂定亂修經濟計劃,妄圖急速冒進,帶來的是一段時間內的經濟衰敗。

應當注意三個問題。一個是農業全盤集體化對農民的強制,1932-1933年的餓死幾百萬人的大饑荒便是人為的結果;第二是在以國家工業化名義下的重工業化和軍事工業化;第三個是階級鬥爭尖銳化在國內對各階層、各民族事實大規模的鎮壓,以維持斯大林的個人獨裁統治。難怪有人說,工業化是托洛茨基超工業化計劃,農業集體化是對農民的強制,文化領域的大批判運動是樹立個人迷信。

斯大林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借著「糧食收購危機」、「沙赫特事件」總結出了「社會主義越前進,階級鬥爭越尖銳」的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這個理論嚴重違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斯大林扭曲事實,並根據被扭曲了的事實推導出來的結論。為了把 「階級鬥爭尖銳化 」理論說得像真的一樣,使人們相信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從邏輯上斯大林作了三段推導;假設一個不存在的事實;把這個假設的、不存在的事實作為「真實」;立足於這個「真實」推導出結論。這樣,理論彷彿是在事實的基礎上,提升、凝鍊而成的。為了使這種三段推導出來的、虛構的理論能夠成立,封鎖、甚至銷毀歷史檔案,剝奪人民群眾的歷史知情權,便是斯大林的一貫做法,研究歷史被當作是犯罪的行為。

從基洛夫案開始,通過對前反對派領導人的三次公開審判等一系列大清洗,斯大林盲目崇拜暴力,用恐怖鎮壓來維持個人的專權,實現自己的目標,30年代的大清洗大鎮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斯大林充分利用體制的缺陷,破壞法律,恣意橫行,利用群眾對官僚的不滿,利用國際局勢製造有間諜特務的謊言,把一場災難和罪行卻導演成保衛革命的戰鬥,有的學者認為,暴力專政是斯大林體制的基本色彩。一時間,失去人格的告密求安求榮之風盛行,大清洗整慘了成千上百萬的無辜群眾和極大地敗壞了蘇聯與社會主義的聲譽,幸好二次大戰的逼近使得危機沒有爆發,但是這一矛盾卻越積越大,最終蘇聯解體。

1922年列寧最後一次出席俄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27名中央委員,其中迫害致死的有16人;列寧在世時的最後一屆政治局7名委員,除了列寧早年逝世以外,最後只剩斯大林一個人;列寧主持的第一屆人民委員會15人,其中4人早年逝世以外,剩下的9人也在清洗中被鎮壓,最後也只剩斯大林一人。

列寧的戰友們被消滅了,領導層中有獨立見解、有創造精神的人員被消滅了,文化界有創造性的理論家、歷史學家、自然科學家、技術專家被消滅了,蘇聯紅軍中熟悉現代化戰爭的有才能的將領們被消滅了,最大的不幸便是圖哈切夫斯基的清洗,圖哈切夫斯基的軍事思想、軍隊建設、軍事管理理論是先進的、具有前瞻性的。斯大林的「自宮」行為,其惡果在衛國戰爭中立即暴露無疑。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戰爭的勝利反而為加強斯大林模式提供了「依據」,真是可悲。

更令人痛恨的是,大清洗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人的鎮壓,包括對我黨領導人在內的各國共產黨人的清洗。

歷史的悲劇恰恰在於斯大林模式反對新歷史思維,將斯大林模式固定化、普遍化,等同於社會主義制度。從《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到反對南斯拉夫道路,斯大林把這一模式看成是社會主義的唯一模式,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蒙受了巨大損失,這一教訓是深刻的。

「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就是為樹立斯大林個人一統天下的理論,以「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來指導實踐,不僅蘇聯不得安寧,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各社會主義國家也都永無安寧,並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認清這一錯誤理論的由來與危害,也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前進的必然要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沅溪阮亭 的精彩文章:

TAG:沅溪阮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