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頭翁湯使用經驗

白頭翁湯使用經驗

白 頭 翁 湯

【方義】

此治熱性痢疾之方。

翰卿按:痢疾,都是由濕熱形成。所謂熱性者,指熱勝於濕而言,非單純之熱證也。

【主治】

大便赤痢,里急後重。但必須具有喜冷惡熱,或渴欲飲水等熱證現象。

【藥品】

白頭翁一至三錢 黃連一至三錢 黃柏一至三錢 秦皮一至二錢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一茶杯,去滓溫服,不愈更服。

【用藥大意】

白頭翁治腸之濕熱;秦皮清腸胃及肝經之濕熱;黃連、黃柏清腸胃及腎經之濕熱,濕熱去而痢自止矣。

【禁忌證】

1.不喜冷性飲食者,不宜用。

2.喜冷性飲食,但兼外感發熱惡寒之表證者,不可用。

3.白痢不宜用(此濕勝於熱,偏於氣分之熱證也)。

【類似方劑參考】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此《金匱要略》治產後痢疾之方。

【歷代用藥經驗擇要】

翰卿按:下重一證,熱證者最多,即《內經》所謂暴注下迫的現象。虛坐努責之虛寒證,雖然不多,但也應加以對照,以免錯誤。

2.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本湯主之(373)

翰卿按:上條之下重,本條之欲飲水,結合起來看,既有下重,又有渴欲飲水,可以確診其屬熱也。如喜飲冷水,肛門灼熱,對辨證更為確當。

此條下利,指紅痢而言,因為泄瀉欲飲水,多屬五苓散類證,適用本方者很少,即便有熱,胃苓湯去桂加芩連治之即愈,也沒有使用本方的必要。況本方列入厥陰篇,只有紅 痢才合拍。唐氏「治紅痢主肝血」,我認為正說明了這一點。

3.赤痢又分兩種,一為細菌性,一為阿米巴性,二者證候略同,故不論腸炎赤痢,苟有熱象而下重者,白頭翁湯悉主之。(《傷寒論今釋》)

4.治熱痢殊效也。此湯之要點,在熱雖盛而不需下劑之際。(《方與輗》)

5.痢疾每大便,肛門灼熱如火,用此方多有效。(《類聚方廣義》)

映淮按:以上3、4、5均為應用白頭翁湯之證候,均有協助診斷的價值,臨床可參考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了健康齋 的精彩文章:

四逆散使用經驗
四逆湯使用經驗

TAG:知了健康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