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中國》品騰衝 解讀鄉愁與情懷的「根源之味」

《舌尖上的中國》品騰衝 解讀鄉愁與情懷的「根源之味」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走到哪裡都是流浪;不會在塵世中飄飄蕩蕩,因為你知道始終有一個地方,不管你人在哪兒,身在何處,時刻都會思念著她,牽掛著她。她的名字,叫做故鄉。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節奏的加快,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承載了越來越多人的「鄉愁」。極邊之城騰衝,融匯了自然與人文的韻致,貫通了中原與邊地的脈絡,交織著歷史與現實的脈動,化解了鄉土與城市的對立;田野里盛開的油菜花,經過漫長歲月而斑駁的小鎮,保留著古法日常勞作的村落;戍邊屯田之聚落、茶馬古道之驛站、中原文化之遺珠、文人騷客之避世、商賈儒人之悵然,無一不浮現出那剪不斷的愁絲絲的鄉愁。

這裡有熠熠生輝的村落群

很多人是為拜訪銀杏村才來到騰衝的。從騰衝城向北行駛約40公里,把白雲、油菜花和稻田甩在身後,銀杏村就出現在眼前了。

這個住著820戶人家的村莊里種著3000多株銀杏樹。超過1000年樹齡的有11株,活過500年的竟多達500多株。每年11月,銀杏葉變成金黃色,一陣陣微風吹過,葉子漫天,整個銀杏村也被染成金黃色。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宛若夢境。除了銀杏村,還有梅花村、茶花村、玫瑰莊園等等,每個季節來騰衝都有不同的鮮花,一年四季不斷,並且村與村之間相隔不遠,交通方便。

這裡有馬背上的「絲綢之路」

騰衝諺云:「窮走夷方急走場,有女莫嫁綺羅鄉」。綺羅鄉即現騰衝縣城,從這裡出發,往西南到和順鎮,一直到密支那,這條路是著名的「蜀身毒道」。身毒即印度,從漢代開始,這裡便是中國與印度、中東的交通要道。從四川宜賓起,經雅安、蘆山、西昌、攀枝花到雲南的昭通、曲靖、大理、騰衝,進入緬甸、泰國,終到印度、中東,全長約兩千公里。這裡有美玉,亦有密林;有螞蝗,亦有金錢豹;有匪徒,亦有馬幫;有壯麗的生,亦有晦暗的死——這裡是騰衝。

這裡有戰火與動亂都無法摧毀的瑰寶

在騰衝神秘的城土之下,埋藏著時間無法摧毀的寶藏。在騰衝壯美的城土之上,居住著財富無法改變的人。

1956年,中緬邊境的翡翠交易已經被禁,民間交易卻仍然繁榮。雖然邊界已封鎖,但從騰衝進入緬甸的山連著山,民間流傳的小路超過十多條。那時,騰衝的翡翠開始返銷緬甸和泰國,因為那個年代騰衝沒有人買玉,除了滇西玉石收購站為了出口換外匯。

騰衝是翡翠文化的源頭,翡翠人遵循老一輩的風範,不顯山,不露水,每天聊著天,在不經意間看看石頭、談談買賣,他們是真正的行家裡手。

這裡有國殤之悲,英雄之壯

騰衝雖小,但在民族危難的緊要關頭,這裡展現出的內生力量卻無比強大。這個地方,一個每片樹葉上都能發現兩個以上彈孔的地方。在騰衝,古鎮給你鄉野清麗,溫泉提供調理生息。

而透過那些樹葉上的彈孔、紀念館的忠祠和墓園裡的烈士冢,騰衝又呈現出厚重與悲愴一面。山之上,國有殤。從滇西抗戰到國殤墓園,那些焦土鐫刻出的,是一部活生生的騰衝抗日悲壯史。

這裡有止於此的鄉愁始於斯的生活

高黎貢山腳下的界頭鄉,擁有印度洋的暖濕季風、北回歸線的和煦陽光和孟加拉灣的適宜降雨,歷來是騰衝重要的煙、糧、油、蔬菜生產基地,擔當「騰越糧倉」與「邊陲江南」的美譽已上千年。

界頭人知道好的土地得來不易,總懷有惜物之心去耕作,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捕捉到類似風土的東西,對土地進行了規劃,建立了「烤煙—油菜」「水稻—油菜」和「油菜—烤煙」的水田三年輪作模式,又在烤煙、油菜、玉米、冬閑之間建立了地三年輪作模式,讓人和土地得到充分的休養。

這個現代版桃花源的人相信,只要有鹽,不用外出也能活得很好。城裡人的鄉愁是失落了村莊,而界頭鄉沒有鄉愁,這裡只有「植物的勝利」,以及農人躬耕、造紙的日常之美。

這裡有海納百川的和順格調

和順鎮約有6000多人,而海外華僑18000多人,在外做生意賺了錢就回鄉建房子,無論什麼時代中國人都這樣。他們把南洋、東洋或歐洲的見識影響,投映在生活起居里,並與漢文化融合成新的「和順」風格。

花大門這樣的傳統中式老宅,隨處可見西洋裝飾細節:東印度公司的鐵藝雕花欄杆、日本浮世繪掛畫、產於1813年的美國發條鍾、緬甸運回來的老搖籃,還有一對來自廣東卻流經印度和緬甸、最後從馬幫駝來的雕花太師椅,幾百年的距離並未使椅背上的福壽文武與琴棋書畫圖案損失絲毫顏色。

基於悠久的文脈,眾多有識之士力主在這裡建立圖書館,用知識的力量改變家鄉人的命運乃至中國的前途。80多年來,和順圖書館一直充滿生機。抗戰和「文革」時期,它曾短暫關閉,部分館藏分散到了民間,或被移至圖書館對面石頭山上的鱉峰寺(現稱魁星閣)。但歷經風風雨雨的歷史變遷,圖書館的原貌以及藏書都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和順人愛看書,學習之風濃厚。1928年至今,和順圖書館免費開放,當地人憑藉書證即可暢遊書海。建館時間長、面積大、地理位置佳,這讓和順圖書館舉世無雙。

這裡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民間手藝

不像其他邊陲小城或少數民族地區那樣有當地特色,騰衝傳統民間手藝一點也不特別,諸如油紙傘、皮影戲、土陶、竹編或手抄紙,都是漢族人最熟悉的物件,全都能在內地找到。騰衝甚至比中原地區還傳統,無論這裡的山水地理,還是生活,都被隔斷了。

在騰衝這塊漢文化的飛地,手工藝的水準維持和香火傳承,遠比別處更脆弱和艱難。騰衝的民藝之路,在守望傳統與突破創新之間,顯示出手藝人的專註精神和工藝品的精美質感。

跟著《舌尖上的中國》品味騰衝

美景可親澤,鄉愁可找尋,美食亦不可辜負。和順書香,花海驚艷,村落古樸,街巷風雅,充滿文化底蘊的騰衝,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

這裡有受到無數人的追捧稀豆粉,有甘甜的胭脂紅,有傳奇的「大救駕」,也有熱氣騰騰的土鍋子等等,美味層出不窮。

2017年11月《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在騰衝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拍攝。透過味蕾,把騰衝濃濃的鄉村文化,翡翠文化,美食文化一一展現。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將帶著各位小夥伴們,漫步在騰衝的大街小巷,邂逅心儀的美食,解讀注入了濃濃的鄉愁與情懷的」根源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彩雲南現 的精彩文章:

去過騰衝和睦村後才知道 原來冬天也可以如此艷麗

TAG:彩雲南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