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拾城記 |《舌尖3》讓章丘鐵鍋火了!但這株「鐵牡丹」更見匠人風骨

拾城記 |《舌尖3》讓章丘鐵鍋火了!但這株「鐵牡丹」更見匠人風骨

原標題:拾城記 |《舌尖3》讓章丘鐵鍋火了!但這株「鐵牡丹」更見匠人風骨


隨著《舌尖3》的迅速熱播,好多人都被「章丘」鐵鍋圈粉,然後迅速種草(把一樣事物分享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紛紛求「代購」。章丘手工鐵鍋製造需要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直到鍋如明鏡。一道最簡單的清水炒雞蛋,便能看出其特點,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絲毫不粘。



如此特點,某寶已經是一鍋難求了。



其實「章丘鐵鍋」火爆一時,這其實不是偶然的,因為濟南市章丘區在歷史上是有名的「鐵匠之鄉」,古有「章丘鐵匠遍天下」之說。去年9月,閃電新聞記者曾來到章丘區,輾轉找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牛祺聖,讓他帶領大家,一起感受「鐵匠」這一古老職業的魅力。


牛祺聖,今年67歲,家住章丘市相公庄鎮河庄村,從14歲起開始跟隨父親走街串巷「打鐵」。牛祺聖說他家祖輩都是打鐵的,到他這已傳了七八代了。



章丘鐵匠源遠流長,聞名全國,曾經在抗戰時期打造出山東第一支機槍,支援了當時的抗日戰爭。牛祺聖的父親就曾經在膠東前線專門給八路軍打造步槍,說起那段往事,牛祺聖一臉自豪。


這是一項傳統工藝,是一個養家糊口的營生,現在隨著機器大工業時代的到來,這些傳統匠人逐漸減少了。牛祺聖老人嘆了口氣說:「現在農具多是機械加工,成本低價格也低,手工打鐵生意越來越不好了。有了旋耕犁抓地就不大抓了。有了麥子收割機,鐮就不行了。又一下子有了玉米收割機,小?子就不用了。農業上最重要的幾樣工具,基本上都失去了作用了。」


但是牛師傅如今卻讓打鐵重新煥發生機。在他看來,打鐵不僅僅是一項手藝,更成為一種藝術。一次偶然的機會,打制「鐵藝品」成了牛氏鐵匠的突破口。這盆鐵牡丹就是父子倆花費近兩年時間,精心打磨的作品。「當農民沒有農民證,打鐵沒有鐵證,我和我兒說咱打這盆子牡丹花就算個畢業證。」牛師傅這樣說道。



牛祺聖打制的多件工藝品已被章丘區博物館收藏,2012到2015年期間,三名清華大學的學生慕名前來定製鐵制工藝品。如今,「章丘鐵匠習俗」已經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章丘鐵鍋正是在一代代鐵匠的堅守下,正在煥發迷人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閃電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夜覽|我國中東部將有雨雪天氣過程 西北華北局地降溫
2020年底濟南到威海僅需2小時

TAG:閃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