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和下西洋真的只是為了宣揚大明威德示中國富強?

鄭和下西洋真的只是為了宣揚大明威德示中國富強?

鄭和下西洋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永樂年間一次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

據《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這裡的惠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朱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汶 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後世稱

說到建文帝不得不提起他的四叔,朱元璋的第四子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1398年建文帝即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決定採取削藩政策。至此叔侄倆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年輕的建文帝哪是身經百戰朱棣的對手,朱棣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燒皇宮,不知所蹤。明成祖繼位稱帝,改年號為永樂。

但建文帝就這樣死了嗎? 生死存在極大爭議的建文帝,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就有不少說法,有「自焚說」、「出亡說」。為什麼會如此歧異呢?首先歷史記載就是相互矛盾的。有關建文帝已經出逃的傳聞頗多,朱棣對此總是不放心,這件事也幾乎成為他的一塊心病。《明史·鄭和傳》則直截了當地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後來,不少人附和其說,許立群在《中國史話·三寶太監下西洋》一節中寫道:「永樂皇帝派鄭和航海的目的是尋找建文帝,因為永樂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後,建文帝失蹤了,永樂怕他逃到國外,將來回來複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吳晗的《明初對外政策與鄭和下西洋》等也認為,鄭和下西洋除了經濟方面因素以外,還帶著皇上的秘密使命,這秘密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自焚說;

《明太宗實錄》這樣說: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 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按實錄的記載,建文帝已被燒死,而且還得到了禮葬。有的說用的是親王之禮,有的說用的是天子之禮。無論親王之禮還是天子之禮都是極為隆重的。果然如此的話,有誰見過殯葬的儀式?墳墓又在哪裡呢?以情理推斷,對朱棣而言,哪怕有一點可能掩人耳目,也會為建文帝造個墓了事。正因朱棣連自己都欺騙不了,才不可能發喪建墓。

逃亡說

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

據鄭敏娟《李聞舉薦引建文帝隱蹕寧遠下灌考略》認為,建文帝在朱棣大軍即將攻入皇宮前,由神樂觀主管,兼任膳夫的大臣李聞舉協助其逃出了京城。最後輾轉到了李聞舉的老家湖南九疑山的下灌村的龍回寺(龍池寺)。證據源於《李氏族譜》中的有關記載。從族譜中《聞舉公傳》及《聞舉公序傳》知:聞舉公,洪武元年(1368年)生,為復曾祖被瑤賊所戕之仇,幼時隨母去金陵見明太祖。太祖奇之,賜鄉舉仕進。建文間特賜進士,擢太廟齋郎。建文四年,職兼膳夫之任。 永樂篡立,致仕而歸,並亨屯出險,成功解救建文帝。後在建文帝流亡政府立朝數年,永樂八年(1410年)卒。裡面清楚地記錄著李聞舉解救建文帝出來並建立流亡政府。但是建文帝死後又葬於何處呢?至於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永樂帝派鄭和七下西洋還是沒有建文帝的下落,盡每一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但要真正解開這個謎底,還需要鐵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天都用醬油,你不一定用對了,真的不一定!
致所有孤單的群居動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