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年前司馬遷對各地人的評價,看看現在還準不準

兩千年前司馬遷對各地人的評價,看看現在還準不準

司馬遷在《史記》里,專門有一篇是寫商人的《貨殖列傳》,裡面除了寫有一些聞名列國的大商人,如范蠡、子貢、白圭等,其實更多的是寫春秋戰國各國人的性格,以及行事習慣等。下面咱們就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太史公是怎麼評價全國各地人的,再對照現在看,還準不準。

先說楚越之地。「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眥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意思就是江南荊楚之地,地廣人稀,物資豐饒,遍地是魚蝦、野果等食物,用不著再跟外地人買賣交易,完全能自給自足,也不用怎麼幹活,所以他們不用擔心餓著,但同樣也會導致進取心不足,不會有大商人出現。

兩千年後的楚越之地已經跟當年完全不一樣,風氣也完全轉變了,如今國內聞名的大商人很多都出自江南之地。司馬遷的這些評價,現在看來最適合的應該是非洲的黑人們,餓了摘個香蕉吃就行了,還幹什麼活啊。

陝西那邊的人呢?《貨殖列傳》里說:「關中……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殖五穀,地重,重為邪。」意思是,陝西人重視土地,喜歡種莊稼,而且把做壞事看得很嚴重。

再說山西、河南等地。「昔唐人都河東(晉陽,即今太原),殷人都河內(殷墟,今安陽),周人都河南(洛陽)。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翻譯為白話文就是,太原、安陽、洛陽三足鼎立,是王者之地,歷史悠久,但地少人多,權貴聚集,所以當地民俗小氣儉省,長於世故。

河北在先秦為中山、代、趙等國。「種、代,石北也,地邊胡,數被寇。人民矜懻忮,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商。」「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為倡優。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入後宮,遍諸侯。」

這段直譯過來就是:種、代在石邑以北,地靠匈奴,屢次遭受掠奪。人民崇尚強直、好勝,以扶弱抑強為己任,不願從事農商諸業。中山地薄人多,在沙丘一帶還有紂王留下的殷人後代,百姓性情急躁,仰仗投機取巧度日謀生。男子們常相聚遊戲玩耍,慷慨悲聲歌唱,白天糾合一起殺人搶劫,晚上挖墳盜墓、製作贗品、私鑄錢幣;多有美色男子,去當歌舞藝人。女子們常彈奏琴瑟,拖著鞋子,到處遊走,向權貴富豪獻媚討好,有的被納入後宮,遍及諸侯之家。

說到這裡,司馬遷還單獨把邯鄲拎出來說了下,「然邯鄲亦漳、河之間一都會也……然近梁、魯,微重而矜節。」邯鄲因地靠梁、魯,所以稍顯莊重而又注重節操。

先秦時的北京呢?「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大與趙、代俗相類,而民雕捍少慮。」燕國故都薊也是渤海、碣石山之間的一個都市,民俗大致與趙、代地區相似,百姓迅捷兇悍,不愛思考問題。

山東要分齊和魯兩國來說。「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魚鹽。臨淄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於眾斗,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白話文的意思是,齊國地廣物博, 要啥有啥,當地民俗從容寬厚,通情達理,而又足智多謀,喜歡議論,鄉土觀念很重,輕易不離鄉土,一群人打仗不行,但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又很勇猛。最後一句話不知道什麼邏輯,齊國搶劫的多,這還是大國風範?

魯國那邊,「鄒、魯……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地小人眾,儉嗇,畏罪遠邪。及其衰,好賈趨利,甚於周人。」魯國畢竟是儒家的發源地,國人好儒、重禮,行事小心拘謹。同時地少人多,人們節儉吝嗇,害怕犯罪,遠避邪惡,但真到窮的時候,做買賣賺錢比誰都厲害。

司馬老先生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了一句話:「農工商賈畜長,固求富益貨也。此有知盡能索耳,終不餘力而讓財矣。」人們絞盡腦汁的做各種事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錢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樵講史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個日本女人羽太信子,魯迅和弟弟周作人兄弟反目
朝鮮戰爭中美參戰前,李承晚差點被金日成趕進太平洋里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