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二三,茄子!……不不,古人「留影」可沒這麼簡單

一二三,茄子!……不不,古人「留影」可沒這麼簡單

過年啦,美食找、美景照、自拍照、全家福,一定會在朋友圈刷屏,你有沒有在開腦洞的時候疑惑一下:拍照這麼日常的行為,在沒有相機的時代,古人們是如何留影的?如果沒有"照片",課本上那些畫像又是從何而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些歷史趣聞。

畫師,古代的"人肉"照相機

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各種肖像圖、風景圖就是畫師的作品,可以理解為一種"寫實"的照片藝術,而畫師,自然就是那台"人肉"照相機啦!

古代的實景繪本相當於現代風景明信片的古代版,區別在於寫實性。畫師繪畫,更講究寫意,因此在同一幅畫里,你可能會看到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搭配在一起,而用相機拍照,除非用假花擺拍,否則它們是不可能"同框"的。

北宋畫家張擇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洋洋洒洒風俗市井盡在畫面,堪稱北宋百科全書,效果猶如相機里的"全景模式"。想像一下,那時候全靠眼睛觀察,一個人一支筆描繪,要幾年才能完成這麼恢宏的一部作品,不可謂不辛苦。

重點說說肖像畫這類"證件照",古代當然也有"自拍"和"他拍"模式。

比如描繪從西漢至隋朝十三個皇帝形象的《歷代帝王圖》,因為是清朝畫師創作,用面部表情來表達歷史功績,形象的可信度幾乎為零,可以稱為"照騙"。而在唐朝興起的宮廷畫師當面作畫,宮女就在眼前當模特,這種人物肖像更有可信度,而往往還有背景圖。相對於流行的"他拍","自拍"模式大部分時候都是畫師自己開啟,在乎形象的先對鏡梳理,不在乎形象的當然就"封面圖與實物相符",至於醜化自己的"照片"則很少,可能那時還不流行"自黑"吧。

美人畫,需帶"PS"修圖鍵

相比起帝王圖,大家可能更對美女肖像圖感興趣,畢竟審美是全人類共同的愛好。先講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故事,看看在古代沒有相機是多麼糟糕的事情。

漢元帝是個糊裡糊塗的人,他覺得宮裡的妃子、宮女太多,挑不過來,便讓畫師畫成像來選。妃子為了得寵,紛紛給畫師塞錢求"修圖",誰給的錢多,畫師就把誰畫得美,漢元帝按圖挑人,竟然從不起疑心。就這樣過了幾年,匈奴國的單于跑到大漢求結親,漢元帝假大方,忙說好啊好啊,暗地裡則從畫師給的美人圖挑了五個最不起眼的給單于,其中一個的名字叫王嬙,就是後來的王昭君。漢元帝初見昭君,覺得比他寵過的所有後宮佳麗都美呀。可現在拒絕單于就得丟面子,為了面子,漢元帝硬把王昭君送出了塞。他回過頭才明白——我這些年挑的妃子原來比見網友的水分還大啊!哎呦喂,萬惡的"修圖手"們!哎呦喂,我痛失真愛!

看吧,在沒有相機的古代,欣賞照片還需要自帶"PS"功能,有的需要除去濾鏡,有的需要一鍵還原,有的需要美容祛斑,不然和現代一樣,很容易被"買家秀"欺騙。但不得不承認,不管畫工如何精鍊,也無法企及相機的高像素,使得人物肖像圖局限在了那個時代的畫風裡。比如古代四大美人到底有多美,就算看過了畫像也仍舊無法想像,這是多麼令人遺憾!

人物畫,獨特的光影記錄

1839年,法國向世界公開了達蓋爾銀版攝影術的專利權,隔年就是鴉片戰爭,照相術進入了中國。起先是軍中有隨軍攝影師,接著19世紀50年代,香港、廣州和上海都先後開了照相館,許多肖像畫師改行當了攝影師,貴族們的時髦也從畫像變為拍照留念。此時起,"拍照"正式進入機器時代,一路演變到今日,一個小手機都能有強大的拍照功能。

當代攝影藝術確實可以更加準確、快速的刻畫和記錄特定的情境,但在明清乃至更早的歷史時期,人物畫卻是不可替代的留影方式,它賦予了今人一睹前人風采的可能,而且畫面中隨處流露的情感更是讓人物畫充滿了意趣和溫情。

和當代寫實風格相比較,人物畫融會了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價值態度,對於人體結構的把握和描繪也不盡科學,但是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文人、畫家眼中的社會生活和思想狀態。因此,我們在看這些人物畫時,不必糾結於造型圖影的準確和用線敷色的考究,而是應該更多地領略畫面中所抒發出的生命氣息。

"一二三、茄子!"就在你和家人朋友們自拍的時候,交錯的時空隧道里,有另外一群人,他們用眼瞅了瞅,拿起毛筆開始"拍"下眼前的風土人情。

文 | 當代職校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茄子 的精彩文章:

斗門佬發現她每天只買1個西紅柿、1個土豆、1個茄子……
茄子的四種家常做法,每一道都好吃

TAG: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