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仁、義、禮——讀《老子》三十八章

道、德、仁、義、禮——讀《老子》三十八章

《老子》是這樣講的,「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很明顯把道德仁義禮排了一個順序,在我們現在只看到所謂的「禮」已經都感覺很值得宣揚的了,仁義就算是登峰造極的好了,所謂的「德」只是嘴上的傳說,道,只存在於幻想當中。

文明的退步,不得不以禮法來統治教化人民。跟社會發展也是相互呼應的,堯舜禹時期天下為公,不太需要刑法來限制,那時候也沒大有什麼刑法,刑法應該是後面幾代才出現的。都是順應了自然,可以說就是順應了道,那個時候為王,不是統治,不是享受權力,王是大家共推的,不需要他們為了保住王位去爭奪,也沒有什麼需要保住的,因為是為人民服務。後來天下為私,所謂的王都是自己去爭取的,靠了發動戰爭等手段搶來的,搶來的東西,當然是需要不斷保衛,需要防止別人再搶走,就會有各種手段去壓制別人以有利於自己的利益。越往後的朝代,越是刑罰嚴苛,各種刑具都快趕上創造發明了。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禮法成了統治工具,「禮法不和」成了一群偽君子掛在嘴上隨時可以來約束人,甚至壓人,殺人的詞語。是戴了千年的枷鎖,也是至今沒有打開的鐐銬。

從老子的排序來看,平時在很多人心中有很高地位的仁義,其實也是文明的退化,老子推崇自然,天道,當然窮兵黷武是違背天道的。

想想我以前遇到的一些人,在人前非常的能說會道,把自己包裝的進退有據,平時講話也非常注重有理有據,總是感覺自己是正義的,自己是真理的化身。以前總是很反感,當時不是能說的明白的感覺,總是覺得過於虛偽,因為知道她背後不是很有道德的人,包裝成那樣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巧舌如簧蠱惑眾人而已,給她點利益,她就會放棄她所謂的各種正義。現在想想也是因為違背了自然吧。就像老子說的,要是真的有道德,就不會表現給人看你是個有道德的人,而是讓人沒有任何感覺,因為對你來說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裝出來的,天天在那裡說話做事故意搞得有理有據,特意標榜,其實也可以說就是虧心事做多了,私心太重而已。

2018我們一起來寫作,4/36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瓜瓞綿綿 的精彩文章:

TAG:瓜瓞綿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