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秀容書院 期待重生

秀容書院 期待重生

忻州市是山西國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地跨黃河、太行山、內外長城。忻州市區也是古城,長期稱秀容,現在的老城就是秀容古城。

忻州的舊城北門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忻州城原有四座城門都有城樓,現在只剩北門樓。修繕一新的北門樓高17米,面闊七間,是三重檐歇山頂的宏大樓閣,寬廣的城台有踏道。城樓下有券門,北牆壁上書「拱辰門」,這也是大多數古城北門的名字。城樓南側掛「晉北鎖鑰」匾,表明忻州在山西的重要軍事地位。如今的城樓南廣場上是忻州人休閑的場所,趁著天氣好,風箏迷們在一顯身手。

早知道忻州秀容書院。來到南門內,看到路西的第一條小巷名牌上寫「秀容路-關帝廟巷」。第一次看到這種組合路牌,我理解秀容路是南門內的南北大路,東西的這條巷子應該是關帝廟巷,卻不是百度地圖上標的文昌廟巷。不管是文廟還是武廟,既然來了就進吧。

西行不到200米,右手邊就出現了關帝廟山門。山門對面是前後兩座建築組合而成的高大戲台。從側面可以清楚的看出,後一座懸山頂建築高大帶側窗,前椽比後椽長,前一座建築的卷棚頂已經和後者的屋檐挨上了,卷棚頂估計是為增加演出空間後建的。忻州是南北要衝,舊時關帝廟前一定是處鬧市。走進山門,看到一處殘破的經幢,第一進大殿已毀,但地上的柱礎石依舊。後面的大殿是供奉關公的五開間懸山頂主殿。但從殿內飄出的竟是悠長的念經聲。殿內威武的關羽塑像前,一批居士在和尚領導下認真的齊聲誦經。明清以來三教合流,他們在民間的融合一定有多種形式,這裡就是一種。

繼續向西,快走到巷子盡頭,老舊平房後出現山坡和殘破的夯土牆以及木建築的屋檐。轉到坡前的馬路上,看到一個鐵柵欄門前立著「秀容書院」省保碑。諷刺的是,這省保碑上居然貼著供水公司催促忻州第一職業高級中學,也就是秀容書院使用單位交納欠費的通知,並且要求在指定日期內繳納,否則停水。不過,停水對教學也沒有影響了,因為中學已經搬走。

傍晚,空蕩蕩的寂寥校園,非常符合人文探索的味道。

秀容之名起源很早。北魏末年,契胡酋長爾朱榮在秀容起兵,這個秀容在晉西北寧武、岢嵐、嵐縣等地,一說嵐縣縣城南的秀容古城是北魏時的秀容郡治所。北魏末年秀容郡治所在今忻府區位置,北齊時秀容郡廢棄,而秀容縣一直在此,長期沿用直到清末。民國時期稱忻縣,後為忻州市區忻府區。

忻州西南角的這片土崗被當地人稱為九原崗,一直延伸到郊外。土崗上的秀容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忻州第一學府。原本書院的位置在文昌祠西側,後來書院擴建,文昌祠的建築也成為書院的組成部分。此後100多年,秀容書院一直是忻州地方學子準備科舉考試的基地。清末,忻州地方響應朝廷廢科舉興新式學堂的命令,將秀容書院改為新興學堂,課程中增加了現代數理化學科等當時稱為西學的課程,成為忻州現代教育和文化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全國新式中學中也是第一批。1949年以來,這裡也走出過若干部省級的高官。

往日的輝煌難擋歲月對幾百年老房子的侵蝕。從東側走進書院,這是原來文昌祠的門前小廣場。一座小戲台的模式和山坡下關帝廟戲台一樣,也是由前後兩座建築一高一矮勾連搭組合而成,基座完好,只是舞台空間已被砌牆改為教室。大約是考慮到地形限制,戲台東側有座與戲台呈45度的懸山頂「斜殿」。在書院內所有建築中只有它的角度沒有採取正朝向。

走進山門就是原來的文昌祠,這是後來秀容書院的主體建築,數十年來一直是中學辦公和教學的區域。兩進四合院,所有房屋都是學校辦公房。主殿面闊五間,屋頂有青綠色琉璃脊飾。主殿左右也都建起基本類似的平房,圍合成若干小院。西側院落是沿土丘地勢逐漸升高的。

最北側直到土崖盡頭是操場,學校已空,旗杆上的國旗仍飄揚依舊。書院內現存建築年代從晚清到共和國早期都有,體量最大的是座二層水泥小樓。不過,所有校舍都採取了大體類似的青灰色外牆顏色,低調統一,讓人感覺齊整。雖然這些百年建築本身亮點不大,但其幾百年來地方文教事業見證者的身份也足以贏得人們的尊重。

西路一處月亮門的小院里,清明的幾叢杏花靜靜綻放。這是整個建築群里保存舊時園林氣息最重的地方。如果回到前幾年熱鬧的中學校園,或是百年前的學堂、書院時代,該是怎樣的情景呢?

明萬曆年間忻州城包磚,城牆西段沿九原崗地形綿延起伏,輪廓像頭卧牛,望萱閣和寥天閣好似卧牛的雙角,秀容書院由此被認為是卧牛之首。

回到大門,右轉經過搖搖欲墜的木牌樓,沿台基而上是土崗上的上院。這裡有書院最明顯的標誌——三座造型各異的小亭——北面的六角亭寥無閣、中間的方亭和南邊的八角亭。六角亭高9米,據說原來亭前有座稱作「天之衢」的拱門,寓意書院里的讀書人未來前途無量,飛黃騰達。南側八角亭又名望萱閣,據說是清知州邱鳴泰公務之餘思念故鄉老母的地方。

書院是舊時忻州城區的制高點,現在站在土丘三亭前,仍可輕鬆俯瞰城區,北城門、南城門、南北大道、山坡下包括關帝廟在內為數不多夾在毫無特色的新民居里的老房子……九原崗也名九龍崗,古人在這裡留下的詩篇很多,如:「九龍崗上望晴川,水色悠悠接遠天,絕似江南風景好,煙波只欠釣魚船」。舊時的秀容城裡是有多處水池小湖的。

明月已經出現在藍天上,一層薄霧漂浮在東南方連綿的山脈中間,隔開了山與城,又好似籠罩在忻州這軍事要塞之上的輕紗,朦朧中為古城增添了一份秀色,古人詩中的煙波大略就是如此吧。

廢棄的校舍里還有多處教學痕迹,教室里的板書、校園裡的黑板報、教師辦公室里的工作通知,凌亂的桌椅,好似時間定格在了不久前的某個時點上。整個場景不需什麼改動,就可拿來用做某部懷舊青春影片的片場。身在這個充滿歷史感的現實時空里,我的內心激動而惶恐,彷彿自己也能藉助傳說中的時光機穿越在現在和過去之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懷舊情懷讓破敗的秀容書院在我心中無限美好。但這樣的現狀畢竟對文物保護不是長久之計。秀容書院應該成為忻州文化的博物館,被人們珍視。簡單的商業旅遊開發很容易唐突了這忻州人文殿堂,對它的保護和開發應該站在人文的制高點上來審視。或許那時我們將欣喜的發現,還有那麼多被人遺忘的忻州文化故事。

圓月東升,山坡上三座小亭子和書院建築的剪影漸漸融入夜幕。最後一絲陽光也不見了。走下山坡,華燈初上,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五年後的冬季,我回到了秀容書院,看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書院正在整體改造重修。各類管道在鋪設中,殘破的房屋得到了修繕,當年讓我感慨的黑板報、清明的花朵也找不到了。

書院旁邊的文昌巷、趙進士巷都屬於老街區修繕騰退範圍,希望這些老宅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下來,至少讓後人看到秀容古城的街巷格局。這一帶是老城文脈所在,這個制高點是忻州應該保護並且要全力發揚的。

在姜兄那裡看到了忻州城幾十年前的舊影圖冊,好一座頗有古意的秀容城。城牆大多尚存。在秀容書院北側,來到老城殘破的西門處,看到城外有瓮城,門朝南。這一帶的黃土高坡統稱九原崗,直連綿到城外不遠處發現壁畫墓的地方。這座城門名新興門,估計是為了紀念曹操當年在此設立的新興郡而命名。後來忻州之名也是和新興之意有關。如今的新興門巧合又迎來了多年衰落後的再造。

西門內往北,是舊日的三家店。據說古代這裡是官方驛站,後來出現了三家旅店,所以當地俗稱為三家店。百年前,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在這裡購置土地建設傳教場所福音堂。在庚子事變期間教堂被毀、洋人被殺,後修復。至今福音堂的大門還在,高6米的福音堂主體建築框架完好。附近的十幾座中西合璧式民國建築先後成為忻州地方行政機構的辦公和住宿地,直到共和國時期。在這些房屋中有的還有西式壁爐、木地板的設施。有一座房屋整體為硬山頂,卻在東部局部建造為歇山式樣,也是一奇。

據說三家店也即將修繕改造,煥發新生。這裡的地勢可俯瞰全城,風水是很好的。合理的使用,特別是要保護好舊有的建築格局,這是老城歷史變遷的重要歷史部分。忻府區的老城精華只剩下這個局部的乾貨了,且行且珍惜!

秀容書院、三家店、老街巷、新興門,期待著這一帶以秀容書院為人文制高點的忻州秀容古城的僅存精華,能在這次整體修繕中得以重生,煥發文化的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劉勇穿越人文山西 的精彩文章:

白雲深處有人家 柳根河畔梁家灘
神池古千佛寺三碑記

TAG:和劉勇穿越人文山西 |